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六月保健养生

(2012-05-22 10:45:11)
标签:

莲花

阳气

芒种

手少阴

外关

分类: 健康保健

六月保健养生

荷香清露坠,柳动好风生。
微月初三夜,新蝉第一声。
乍闻愁北客,静听忆东京。
我有竹林宅,别来蝉再鸣。
不知池上月,谁拨小船行。

六月是夏季真正的开始,从二十四节气来说,包含有“芒种”和“夏至”两个节气。 

  天气特点:

  “芒种”也是种植农作物时机的分界点。农事种作都以这个节气为界,过了这一节气,农作物的成活率越来越低。所以,农民俗称“芒种”为“忙种”。

  进入“夏至”以后,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白天气温一般都在30℃以上,最高气温有时达35℃,部分地区气温甚至到38℃。在这个季节里,人们偏于“懒散”。原因是夏季气温升高,空气中湿度增加,体内汗液无法通畅地发散出来,即热蒸湿动,湿热弥漫空气中,人们就会感到胸闷、心悸,精神不振,全身乏力。所以,在此时要注意增强体质,避免季节性疾病和传染病的发生,如中暑、腮腺炎、水痘。

  六月保健养生

养生关键:六月的养生重点是要根据季节的气候特征,在精神上注意保持轻松愉快的状态,不要恼怒忧郁,这样机体就能得以宣畅通泻,轻松自如。起居方面,要晚睡早起,以顺应阳气的充盛,利于气血运行。此时天气是昼长夜短,中午午休一会儿,对恢复体力消除疲劳有一定好处。由于天气炎热,汗出较多,衣着应以棉制品为好,利于汗液排泄。要常洗澡,保持皮肤清洁卫生,还要防止中暑、腮腺炎,水痘等。

  五月的母亲节、六月的父亲节,两个温馨的节日让父母养生游成为暑期旅游市场中的生力军,当人们越来越注重健康时,旅游也打起了养生的旗号,既能欣赏到大自然的美景,又能休养生息、养生保健,两全其美的旅游方式受到了很多中老年人的喜爱,养生游将成为今夏旅游高峰中备受追捧的一种旅游方式。6月21日是夏至,表示炎热将至,该日昼最长,夜最短。夏至后,气温逐渐升高,白天气温一般在30℃以上。在这个时节,人们偏于“懒散”,原因是夏季气温升高,空气中湿度增加,体内汗液无法通畅地散发出来,即热蒸湿动,湿热弥漫空气中,人们就会感到胸闷、心悸、精神不振、全身乏力。

六月的养生重点是要根据季节的气候特征,在精神上注意保持轻松愉快的状态,不要恼怒忧郁,这样机体就能得以宣畅通泻,轻松自如。

1、衣着方面,由于天气炎热,汗出较多,衣着应以棉制品为好,利于汗液排泄。

2、要常洗澡,保持皮肤清洁卫生。

3、起居方面,要晚睡早起,以顺应阳气的充盛,利于气血运行。此时天气是昼长夜短,中午午休一会儿,对恢复体力消除疲劳有一定好处。

4、饮食方面,6月调养应以夏三月饮食宜清补为原则。宜多吃蔬菜、豆类、水果等。如菠萝、苦瓜、西瓜、荔枝、芒果、绿豆、赤豆等。

汗多补水加点盐

  夏季来临,身体消耗的能量增多,出汗也多了起来。出汗时如不注意补充水分,可致身体产生交渗性脱水,临床表现为口渴、全身乏力、恶心、呕吐,严重者可抽搐甚至昏迷。因此,大汗淋漓后,应饮用千分之二左右的淡盐水,且喝水以少量多次为宜。

  夏季最好的运动是游泳。游泳时水的浮力使全身关节不受身体重力的影响,处于完全放松的状态,因此对肩关节、膝关节大有裨益。
  
六月节气养生:

  芒种养心补血 夏至滋阴养肾

  2011年6月6日至6月21日为芒种节气。芒种之后,气候逐渐炎热,空气湿度增加,是养心补血的关键期。

  6月22日至7月6日是夏至节气。此时酷夏已至,三伏临近,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要注意防暑湿,护阳气。
  
六月保健养生  
精神:宜恬静 少忧郁

  保持乐观情绪,注意预防懈怠厌倦、恼怒忧郁,做到神清气和,心胸宽阔,精神饱满。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和乐观外向的性格。
  
起居:养阳气 避炎热

  芒种过后,天气渐热,人易出汗,衣衫要勤洗勤换。起居调养要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宜晚睡早起。适当地接受阳光照射(避开太阳直射,注意防暑),以顺应阳气的充盛,利于气血的运行,振奋精神。安排一定的午休时间,可助消除疲劳,有利于健康。盛夏紫外线强度大,进行室外工作和活动时,尽量避开烈日炽热的正午,携带一些凉茶、藿香正气水等清凉解暑物品,以防不慎中暑。外出提前半小时涂好防晒品,接触阳光时戴上太阳镜、撑防晒伞以免紫外线灼伤。多饮水以调节体温,改善血液循环;居室要通风,保持整洁卫生。
  
运动:宜早晚 不过量

  此时节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氧耗量大,不宜进行过于剧烈的运动,锻炼的项目以散步、慢跑、太极拳、广播操为好,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行,场地宜选择在庭院、公园等空气新鲜的地方,还可以到森林、海滨地区去度假。运动中及运动后可多饮淡盐开水、绿豆汤,避免吃大量冷饮,以免胃肠道痉挛。运动后应稍事休息再用温水洗澡,切忌立即用冷水冲头、淋浴,以免体表扩张的血管骤然收缩损伤心脑血管系统。
  
六月保健养生

保健小窍门:

  “手少阴式”通心经 “睡瑜伽”快补气血

  “手少阴式”能打通心经,芒种时节通心经,能安稳度夏,具体方法是:

  先把双手合十在胸前,接着两个手掌向外侧翻过来,手心向外,手背贴在一起;然后,两个小指头相互勾住,让小指带着手掌向下、向外翻,吸气的同时把手臂向前伸直,再尽量向头顶伸展;接下来呼气,双手慢慢地按原来的路线收回来,双手再回到合十的状态。经常练习这个动作,可以使人睡眠安稳、精神平和。

  睡前用温水泡一泡脚,放松精神,练习一下“睡瑜伽”,可以调动人体经络的自我修复功能,补充白天消耗的能量,疏经通络,具体方法是:

  睡前按顺时针方向、逆时针方向各绕肚脐揉100圈以上,直至把小腹揉到发热;早晨醒来后,再揉一揉小腹,然后把双手放在肚脐上做几个腹式呼吸。“睡瑜伽”动作虽然不多,但是可以疏通淤滞的经络,补养气血。6月,阳气仍然嚣张,阴气继续走低,但不会太久,到夏至这天一切到达极致。自然自有一套,我们不妨相随,因为中医养生的精髓就是顺着自然界的性子来。夜短就少睡会儿,阳气充盈的时候就出去晒晒骨头,当地当季生什么就吃什么,从而天地人气集于一身,这样不仅让我们适应力更强,也更可能和自然一样生生不息。

 调和肠胃,6月小心胃肠感冒

这时白天时间长阳气多,我们就晚睡早起,多搜罗点儿阳气存着,把身体养得棒棒的,作为健康储备。当然晚上睡得不够,中午可能犯困,最美的是睡半小时到一小时,不然也可以选些瑜伽、静坐冥想类的养神方法。6月是季节交替的时候,从春天过渡到夏天,温度变化,气压和湿度也有改变。天气热了,阳气升了,我们紧跟其后,增加自己体内的阳气。只是这个步子只能小步地迈,身体内部变化必须给点儿适应的时间,这种外热内冷很容易让胃肠受凉。另外,这时刚接触炎热,身体会觉得比酷热时更难耐热,就拼命地吃生冷,这种刺激肠胃哪儿受得了。双重打击下胃肠感冒了。

 推拿调养脾胃

● 调和脾胃→顺转神阙穴

  以肚脐(神阙穴)为中心,右手四指或手掌以略重的压力顺时针揉腹部。揉时先小范围,逐渐扩大到全腹。时间以每次10分钟为宜,早晚起床前后各做一次。

● 减轻恶心、食欲不振→疏通内外关

  内、外关在手腕正中上2寸的位置,内关在掌侧,外关在手背侧。拇指和食指用适度的力量对捏内、外关穴,会感觉到胀痛和窜痛。

● 预防肠道不适→按揉足三里

 足三里位于膝盖外侧下方三寸的凹陷处。可以用手边按边揉,会有一种酸酸胀胀的感觉。

 穿:防晒的重点是后脑

  到了夏天人人都知道要躲着紫外线,防晒。除了皮肤和眼睛之外,还有一个重点的地方,就是后脑和项部(后颈)。这个位置是我们全身阳气最盛的地方,被太阳晒等于不断增加阳气。当我们受不了这么大的福泽时,只好选择逃避——晕厥,这种情况也有一个更通俗的名字叫“中暑”。所以为了减少身边人的恐慌,必须戴帽子或打伞,推荐麦杆草帽和白平面布帽,对太阳辐射热的遮阻力最好,分别为48.4%和50.1%。热天肯定少不了排汗,据说最热时人体每小时可排汗液500ml。所以衣服的吸湿性和散湿性比它的款式更重要,凡是shopping出现“二选一”的时候请记住这句话。据测定,气温在24℃、相对湿度在50%~70%时,蚕丝织品吸湿性为8%~11%,亚麻为8.3%~11.7%,棉织品为6%~9%。合成纤维吸湿性最差,都在3%以下。据说瑞蚨祥有一种“暑凉纱”,是特制的蚕丝品,透气性好又不粘身,夏天穿最好。

  吃:

 六月保健养生

饮食:宜清补 少生冷

芒种时节,气温升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是消耗体力较多的季节,应多吃补充能量的主食和能够祛暑益气、生津止渴的食物,即“清补”。可以根据自身体质吃一些可以补充水分的蔬菜,如黄瓜、冬瓜、南瓜、丝瓜、番茄、胡萝卜、土豆、蘑菇、黑木耳、银耳等;乌梅、桑椹、山楂、葡萄、草莓、番茄、菠萝、芒果、猕猴桃等生津止渴的水果也可常吃;荤食宜选择高蛋白、低脂肪的鱼类和肉类,适度进补;核桃仁、花生、葵花籽、栗子、榛子、莲子等补肾益气、滋阴润肠的坚果类食物也很适宜。

  夏至时节,人体肠胃易受暑热的刺激,功能相对减弱,食欲不佳。因此此时节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不要过多食用热性食物,以免助热,寒凉瓜果和冷饮也不可过量食用,以免损伤脾胃。天热时人体代谢增强,营养消耗增加,必须增加蛋白质的补充,增加谷物、肉食、牛奶、禽蛋类的摄入。适当吃些具有抗菌消炎、解热去暑的苦味食物,如芹菜、莴笋、苦瓜等,能清泄暑热,增进食欲。
饮食宜忌:

  6月调养应以饮食清补为原则。

  宜:蔬菜、豆类、水果等。如菠萝、苦瓜、西瓜、荔枝、芒果、绿豆、赤豆等。 

  忌:辛辣油腻之品。如羊肉、牛肉、猪肉、辣椒、葱、姜等。  

  推荐食疗

  冬瓜薏米粥

  用料:冬瓜(带皮)100克,薏米30克,糯米30克。

  制法:冬瓜洗净切块,与薏米同煮至熟烂,每日一次。

  功用说明:冬瓜清热利湿,含水量高,不增加人体热量;薏米祛湿,糯米养胃,可收清热利湿养胃之效。

 6月宜清淡气温高了,阳气盛了,消化能力弱了,自然界就是这么公平,此消彼长。最好吃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远离肥甘厚味。有两种味道可以多吃,一个是酸味,可以调节多汗;一个是苦味,有调节烦躁心绪的作用。

  清淡饮食:

  ● 乌梅绿豆冰糖饮

  乌梅30克、绿豆50克、冰糖适量,煎水代茶饮。

  ● 水果

  西瓜、哈密瓜、葡萄、雪花梨等。

  ● 食物 各种青菜、薏米。

  另外,体内阳气富余,就别再吃热性食物了。冷食最好不吃,瓜果也要适可而止,以免被寒气损伤脾胃,倒是可以多吃一些杂粮,调和一下阳气。名医私方:不吃反季节食物谢老说他吃东西的种类很杂,花样经常翻新,但都是当令食品,从不吃反季节食物。他认为食物都有自己的“气”和“味”,但它们只有在当令时含的气味才够,即吃生长成熟符合节气的食物,才能得天地之精气。我们冬天可以吃到西瓜,但只有干巴巴的红色,夏天也可以吃到白菜,但已经不是冬天那种厚帮多汁的菜味儿。违背自然生长规律的菜,会导致食品寒热不调,气味混乱,成为所谓的“形似菜”,没有时令的气质,只有食物的形状而失去了本来的性质。即使吃了也更多是心理满足,客观上食疗效果不大。 

 六月保健养生

六月如何健康养生

明代《居家宜忌》说:六肠捣莲花制碧芳酒,口含人参,上岭不喘。久服山药耳目聪明,轻身不老。六月份池塘莲花含苞欲放,恰似人们握着的红拳手。莲之有益于人者莫过于作为果菜食用和作为药物疗疾。我国各地盛行的莲花糕、莲叶粽子、莲子仁汤等等。

明代《居家宜忌》说:“六肠捣莲花制碧芳酒,口含人参,上岭不喘。久服山药耳目聪明,轻身不老。”六月份池塘莲花含苞欲放,恰似人们握着的红拳手。莲之有益于人者莫过于作为果菜食用和作为药物疗疾。我国各地盛行的莲花糕、莲叶粽子、莲子仁汤、莲子心茶以及莲全身作为药用,明代药物学家李时珍说:它可以“交心肾、厚肠胃、固精气、强筋骨、补虚损、利耳目、除寒湿”。荷叶、荷梗、荷蒂、荷花、莲子、莲心、莲须、莲房、藕汁、藕节,总之莲分一本多种类,皆人药用,几乎没有废物。莲花是美丽的,因为它无私地奉献于人类,六月食莲,对人的养生保健起着一定的作用。
冬季发作较剧,夏天病情缓解的疾病,趁其发作缓解季节,适当内服和外用一些方药,以预防冬季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叫做冬病夏治,这是中医的一种独特治疗方法,实践证明有较好的效果,慢陛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肺心病等疾病,一般寒冷季节发作频繁,症状明显,而气候转暖后病情常有缓解的趋势,到了夏天则发作较少,或基本不发,所以这类疾病,很适宜于冬病夏治。

   但是实际上健康没法说清楚!连感冒这样的常见病事实上也说不清楚!我们平常人照样有病就求医。可见问题是一些谋利的推手煽风点火,人为造神,合伙坑害人民。要不然一己之见,民间互相介绍推广自己治病养生的经验中外古今比比皆是,并不能说他不道德,更不能说触犯什么法律。所以应该是谁造神,谁负责才公平。有的造神者抬出黄帝内经、扁鹊、华佗、李时珍、孙思邈、张仲景等古人招摇过市,连张悟本这样的演员都不用找。吃红薯,喝绿豆汤养生治病,比这个神的还多着呢!君不见看看手掌、瞧瞧脚板就能诊断,捏捏这里,按按那里就可治病养生!
六月保健养生

有个是不是大师级的人物说的更加绝了,他大意是说,人类只有能自己制造的才能修理,如汽车、飞机、机器人、电视等坏了,到专门的修理店(它们的医院),立刻就知能否修理,零件坏了换一个就治好了,并说这就是西医的理论和实践。可惜人类至今还不能制造人(指非生育的)所以至今诊断、治疗总体上还是经验的积累。

 六月保健养生

一个老病人腰有时有点疼,大腿外侧有时会有点麻或疼,都是轻微的。上医院即便检查十几项,一般也是“蒙”着来治。于是他试探了两家街道旁的“免费体验中心”(这样的中心多的很)一家是涂点据说是藏药的东西后,电加热热敷(宣传讲的是什么微波、红外谱等据说是高科技、有的还说国外的先进科技,最终的目的是劝你购台仪器。另一家是中药热水泡脚,药方据说是李时珍方的改进。浴盆内有些小突出物说是足底按摩的,还有冒泡的功能,据说是红外线和什么谱,最终目的同前一家。类似的“高科技”海了,反正有的是带着某些病的老大爷和老太太,整天事情不多就都去试试看,老百姓的基本底线是不望治好病,估计没有害处。里面只要有几位感觉不错购买产品,就落得皆大欢喜。在这里我介绍点经验:凡是一种产品能治很多种病的宣传,就属于说不清的事件,根本就不可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