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远离夏季常见病

标签:
育儿北京手足口病肠道疾病脓疱疮健康 |
分类: 医疗 |
尽量少去密闭公共场所

稚嫩的小朋友们也因此很“受伤”。陈女士早上起床发现2岁的儿子有点发烧,来到医院一检查,才知道儿子患了上呼吸道感染疾病。进入夏季以来,到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患呼吸道感染疾病的小孩有所增加。
天气变化频繁,早晚温差太大,孩子容易“中招”。此外,随着气温升高,很多孩子都选择待在房间享受空调带来的凉爽,这样一来就使房间长期处在一个密闭的环境里,空气不流通,也就容易使各种呼吸道病毒留在了室内,儿童由于自身的抵抗力较差,病毒、细菌也就容易乘虚而入,让孩子们患上呼吸道感染疾病。
家长应尽量少带儿童去那些人多、空气不好的公共场所。因为这些地方人流量大,细菌繁殖迅速,空气流通不畅。其次,如果家里已经有感冒的大人,应尽量避免与宝宝接触,或戴上口罩杜绝传染给小孩。再次,应让孩子多喝水,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最后,夏季要让孩子吃一些清淡的食物,以调节肠胃功能,保持抵抗力。
夏季使用空调,温度最好设定在27-28度之间,放一盆水保持湿度。家长应尽量避免小儿频繁进出空调房。当孩子进入空调屋前,先在门口把汗擦干,休息一会再进去。空调屋要注意定时通风换气,使室内外空气流通,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凌晨五六点关空调,小孩起床时就可以适应室内外温差。同时,小孩可以在清晨或傍晚适当运动,以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要避免午后高温时段户外活动。必须注意环境和个人卫生,房间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整洁卫生。
把好“病从口入”关

豆豆吃了一块西瓜,接着又喝了一瓶冰镇可乐,不一会儿就喊肚子疼,半夜又开始拉肚子、发高烧。妈妈连夜送孩子到医院,经化验大便,诊断为急性细菌性痢疾。像豆豆这样因为饮食不当,患上伴有拉肚子、腹泻、呕吐等症状的肠道疾病的小朋友,进入夏季以来数量已有明显增加。

夏季,幼儿易患急性胃肠炎、腹泻、细菌性痢疾等肠道疾病。此类疾病多以细菌感染为主,因为气温高,病菌繁殖快,各种食物、饮品很容易受到病菌的污染,加上幼儿肠道的抵抗力弱,自我保健意识差,吃了被病菌污染的食物就易患病。另外,受凉受热、过食冷饮、暴饮暴食都会导致孩子们的消化功能紊乱,继而招惹肠道疾病。
预防肠道疾病的关键是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避免孩子暴饮暴食,让孩子饭前便后洗手。吃瓜果前要洗净、削皮;不喝生水;不吃过期、变质的食物;尽量少吃冷饮和街头小吃;放入冰箱的剩饭菜要重新热透再食用。
患了肠道疾病后,除了应按医生的要求治疗外,家庭护理也很重要。腹泻的孩子,每次大便后父母要用温水为他们洗屁股。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也很重要,可少量多次服用口服补液或糖盐水。饮食上以米汤、去油肉汤、去脂的牛奶及酸奶、稀饭、软面汤等为主。忌食刺激性食物、发酵和胀气的食物、高脂肪高蛋白食物,并要做到少食多餐。

注意个人卫生是关键
4岁的丫丫持续两天有点低烧,胃口比较差,细心的妈妈还发现她手掌、脚心出现红斑点,赶紧把她送医院,检查后发现真的是得了手足口病。幸好发现得比较早,经过对症处理后已经康复。现在已进入手足口病的多发季节。
症状:手足口病通常由肠病毒如柯萨奇病毒和肠病毒71型引起,主要以婴幼儿和儿童感染为主,尤其是3岁以下儿童发病率较高,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大部分患者都会在一星期内自行痊愈。个别患者可能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脑膜脑炎等并发症。父母要细心观察儿童的病情,如出现持续高烧、神情呆滞或病情恶化等情况,应及早就医。
勤洗澡保持皮肤清洁
症状:夏季,由于儿童的皮肤细嫩,易受蚊子叮咬或者病毒、细菌的侵袭,引起局部皮肤发红、发炎、生痱子。一般来说,痱子多见于孩子们的头、面、颈、前胸及臀部,发病时有瘙痒感及轻微的烧灼感,容易形成囊肿和毛囊炎。抓破后,又很容易成为脓疱疮。脓疱疮属于传染性皮肤病,重症的孩子会发生邻近的淋巴结肿大、发热等,有的还会并发败血症、风湿热及小儿急性肾炎。
夏季得皮肤病并不可怕,主要是保持皮肤清洁,勤洗澡,及时更换汗湿的衣服。已有痱子的孩子,尽量不要让他们挠抓,也不能用凉水或肥皂水清洗、刺激,可以用温水洗浴或搽止痒剂。另外,要让孩子多喝水,多喝些绿豆汤、冬瓜汤、西瓜汁、金银花露等,起到祛暑、除湿、解毒的作用。对患了脓疱疮的孩子,要勤洗澡、勤剪指甲,脓疱疮处涂紫药水、金霉素、新霉素等软膏,切忌滥用“肤轻松”等激素类软膏,以防皮损扩散,加重病情。对于一些精神差,食欲不振、面部微肿的幼儿,要警惕并发急性肾炎,需要做尿常规检查,确诊为肾炎者,应尽早治疗。
冬冬上周末去游泳池游泳后,眼睛就开始不舒服。爸爸带他去医院检查后才知道孩子感染上了急性结膜炎,就是通常所说的“红眼病”。
症状:夏季气温升高,细菌孳生,是“红眼病”的高发期。患病早期,病人会感到双眼发烫、眼红,感觉眼睛像进入沙子般疼痛难忍,接下来眼睛的分泌物会增多,甚至流泪。红眼病是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以间接接触性传染为主,手-眼-手是最常见的传播方式,很多红眼病患者都是揉出来的。另外,接触病人用过的毛巾、手帕、电脑键盘等,或到病人接触过的泳池、浴池等地方游泳、洗浴,都有可能感染,而小孩子由于抵抗力弱,更容易感染。
红眼病并不可怕,主要是要讲卫生,要勤洗手,不要揉眼睛,避免接触患者的用具,如洗脸毛巾、脸盆等。尽可能不到公共场所去,对个人用品(如毛巾、手帕等)或幼儿园、理发店等公用物品要注意消毒隔离。李志光提醒,该病是急性病,治疗要对症、及时。
后一篇:聚焦炎夏生活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