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张友平医生
张友平医生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39,403
  • 关注人气:40,66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远离春季传染病,食疗提高免疫力

(2011-03-14 10:53:14)
标签:

育儿

传染病

猩红热

皮疹

流脑

教育

分类: 疾病预防

春季好发的传染病主要是呼吸系统传染病,呼吸系统传染病是指病原体从人体的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等呼吸道感染侵入而引起的有传染性的疾病。

几种常见的春季传染病及症状:

流行性腮腺炎:由腮腺炎病毒侵犯腮腺引起的,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成人也有发病,腮腺肿胀疼痛为突出的病征,主要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耳垂下肿大,张口或咀嚼时局部感到疼痛。腮腺肿胀在发病1至3天最明显,以后逐渐消退,约2周肿胀完全退尽。在发病初期的3至5天,可有发热、乏力、不愿吃东西等症状。

猩红热: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明显的脱屑,多见于小儿,尤以5至15岁居多。起病急,发烧、咽痛为早期症状。全身均可是红色粟粒样皮疹,疹与疹之间皮肤发红,无正常皮肤,口唇周围不出皮疹而显苍白,形成一个围绕口周的苍白圈。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多为青壮年和儿童。潜伏期为2至7天。早期症状很像“感冒”,患者会感到咽喉干痛,且流清涕。接着由于细菌侵入血液甚至脑膜,就会出现发冷、高烧、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皮肤上出现暗红色的点,脖子发硬、不能向前弯。严重时出现四肢发凉、皮肤发花、脉弱、血压下降、口唇发紫。如不及时抢救,可在短时间内死亡。

水痘 :大多见于1至10岁的儿童,起病较急,可有发热、头痛、全身倦怠等前驱症状,在发病24小时内出现皮疹,迅即变为米粒至豌豆大的圆形水疱,周围明显红晕,有的水疱中央呈脐窝状。

麻疹:发热后3至4天出现皮疹。体温可突然升高至40℃,皮疹开始为稀疏不规则的红色斑丘疹,疹间皮肤正常,始见于耳后、颈部,沿着发际边缘,24小时内向下发展,遍及面部、躯干及上肢,第3天皮疹累及下肢及足部。

预防春季传染病,需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合理营养,充足饮水:在饮食上应摄取足够的维生素和无机盐。小白菜、油菜、柿子椒、西红柿等新鲜蔬菜和柑橘、柠檬等水果富含维生素C,具有抗病毒作用;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也应食用,以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这类食物有芝麻、青色卷心菜、菜花等。少食荤菜和牛羊肉等燥性食物,否则会使肝火更旺,伤及脾胃。

(二)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每天适当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饭前便后,以及外出归来一定要按规定程序洗手,注意个人卫生,用过的卫生纸不要随地乱扔,个人卫生用品切勿混用。

(三)生活有规律,保持充足的睡眠 :合理安排好作息,做到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春季天气乍暖还寒,人体的阴阳平衡容易出现紊乱,会出现头晕、头胀、乏力、嗜睡等,最好每天保证7至8个小时以上睡眠。

(四)启动身体引擎,注意锻炼:春天人体新陈代谢开始旺盛起来,正是运动锻炼的好时机,每天锻炼使身体气血畅通,筋骨舒展,体质增强。但此时不宜进行激烈、长时间的运动。一些节奏较慢且运动量不大的户外活动更适于早春,如慢跑、步行等。要避开晨雾风沙,锻炼结束时要立即擦干汗液,以防着凉。

(五)注意穿衣细节:民间历来有“春捂”的说法,须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切不可一下子减得太多。

(六)加强自我保护,及时就医:由于春季传染病初期多有类似感冒的症状,易被忽视,因此身体有不适应要及时就医,特别是有发热症状,应尽早明确诊断,及时进行治疗。如有传染病的情况,应立刻采取隔离措施,以免范围扩大 。到医院就诊最好戴口罩,回家后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七)计划性注射疫苗:常见的传染病现在一般都有疫苗,进行计划性人工自动免疫是预防各类传染病发生的主要环节,预防性疫苗是阻击传染病发生的最佳积极手段。一般进入春季后建议注射预防流脑、流感、麻疹、水痘等呼吸道传染疾病的疫苗。这些疾病都是春季高发疾病,不仅儿童容易患病,成年人患病的几率甚至大于儿童,而且危险性大。

几种食疗方法提高人体免疫力:

 

(一)扁豆粥:将扁豆60克洗净,浸泡2小时。粳米150克淘洗干净。先加水煮扁豆,半熟后加入粳米以文火煮,至米熟烂为止,日服两次,可以预防流脑。

(二)清补菜鸭:鸭子一只,去毛及内脏洗净,配青菜,生地、当归各15克,山药12克,加水炖至鸭熟烂即可,可用于预防水痘、流脑。

(三)枸杞银耳羹:银耳、枸杞子各10克,山药15克,加水炖烂后加入冰糖30克,蛋清2个,最后撒上菊花3克,稍煮即可食。每日两次,能有效预防流脑、猩红热等传染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