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积极防范肺炎来袭
美国疾控中心的数据报告称:“糖尿病患者感染肺炎,死亡率是健康人的3倍。”美国糖尿病协会还将糖尿病患者需接种肺炎疫苗写入了《糖尿病诊疗指南》,世界卫生组织也大力推荐糖尿病患者要尽早接种肺炎疫苗。
肺炎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很严重的疾病,尤其是对糖尿病人群而言,患上肺炎会有生命危险。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容易处于感染肺炎球菌的危险之中,却毫无防备,事先未采取任何有效的预防措施。从国外的疾病预防经验来看,糖尿病患者必须重视肺炎预防,立即行动接种肺炎疫苗。
得肺炎与高血糖关联紧密
导致肺炎的肺炎球菌无处不在,不仅存在于空气中,而且在30%的成年人呼吸道中也有肺炎球菌的存活。研究显示:在同一环境下,糖尿病患者得肺炎的几率是健康人的6倍。
糖尿病患者如此之高的肺炎发病率与高血糖导致的抵抗力降低密切相关。糖尿病患者在高血糖状态下,白细胞的吞噬和杀菌力下降,使肺炎球菌在呼吸道大量繁殖,不仅导致肺部感染,而且细菌进入血液会导致菌血症,或进入大脑会引发脑膜炎。肺炎会带来严重后果,以肺炎球菌菌血症为例,成年人的病死率高达20%,而在糖尿病患者中会增加到50%;同时肺炎反过来会加重血糖升高,形成恶性循环。
临床上经常会遇到患有肺炎的糖尿病患者,他们往往需要住院,病情严重,甚至需要抢救,并且治疗和恢复的时间都较长,各种治疗费用也比一般肺炎患者高出很多。
肺炎疫苗一针可管5年
糖尿病人群抵抗力低,依靠一般的卫生方法如戴口罩、勤洗手难以完全杜绝肺炎球菌感染,需要借助疫苗这一优先的防御武器。临床研究明确证实:预防肺炎最有效的手段是接种肺炎疫苗。糖尿病患者每5年接种一次肺炎疫苗即可,从中能够获得良好的保护。目前供成年人接种的23价肺炎链球菌多糖疫苗制备成熟,可以预防肺炎球菌引起的多种疾病。
然而,让人担忧的是:在我国9200万糖尿病人群中,肺炎疫苗接种率几乎为零。所有糖尿病患者对控制血糖都非常重视,但对预防肺炎却疏于防范,甚至有些患者都不知道要接种肺炎疫苗。
与中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2010年糖尿病患者肺炎疫苗接种率接近60%。这是美国将糖尿病患者接种肺炎疫苗项目纳入了国家健康计划十年来的显著成果,以“糖尿病,一种疾病,多种危险因素”为主题的健康教育持续进行着。
同时接种流感疫苗可双保险
由于流感也会引发肺炎,为了更好地保护糖尿病患者免受肺炎的威胁,所以建议患者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同时接种,达到“双保险”的效果。
流感和肺炎疫苗都是灭活疫苗,在疫苗的生产过程中,病菌已经被杀死,有很好的安全性,人们不必担心因为接种而导致疾病感染。绝大多数人接种疫苗后不会有任何不良反应,少数人在接种部位会出现局部红肿或低烧(一般在37℃左右)等现象,但这些都是接种疫苗之后的正常副反应,一般在24-48小时之后会自行消失。流感疫苗要每年都接种,接种的最佳时机是入冬之前,现在接种为时不晚。患者可以到就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咨询,并到相应的接种点接种上述两种疫苗。
嘴唇易成冬季“事故多发区”
冬季,经常暴露在寒风中的嘴唇成了“事故多发区”,许多人嘴唇脱皮、开裂、起疱、出水,起初人们都无一例外地求助于润唇膏,收效不佳后在医生的建议下正确用药的,又恢复了润泽的嘴唇。冬季的嘴唇问题主要有唇炎,容易与之混淆的是唇疱疹。
唇炎是发生于唇部炎症性疾病的总称。按病因病理唇炎可分为光化性唇炎、过敏性唇炎、慢性非特异性唇炎、腺性唇炎、良性淋巴增生性唇炎、肉芽肿性唇炎等。光化性唇炎是过度日光照射引起的唇部炎症。其中急性光化性唇炎以水肿、水疱、糜烂、结痂及瘙痒为特征。
除对症治疗外,建议以预防为主,避免日光曝晒、使用唇部防晒软膏等。过敏性接触性唇炎是过敏体质者接触过敏原后发生变态反应而引起的一种炎症性疾病。表现为红斑、丘疹大疱、渗出等。去除过敏原后病损愈合较快。局部对症治疗及口服抗组胺药或肾上腺皮质激素可加快愈合。
唇疱疹是由1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引起的。HSV-1初次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称为原发感染。原发性感染大多呈现亚临床状态,仅有约10%的患者出现临床症状,其中口腔病损称为原发性疱疹性口炎。
原发性疱疹感染愈合后,当机体遇到诱发因素如感染、紫外线、创伤等,部分病例可能发生复发。复发性病损一般位于口唇或接近于口唇处,故又称复发性唇疱疹。损害多以起疱开始,常为多个成簇的小水疱,大多数唇疱疹1-2周会自愈。早期给予抗病毒治疗如5%阿昔洛韦软膏或1%贲昔洛韦乳膏可获得较佳疗效。
保暖和适度锻炼防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气温骤降的冬季,很多中老年人会感觉膝关节疼痛,行走不便,僵硬,下蹲时、转身时、久坐后站起时、上下楼梯时疼痛较为明显,并有弹响和粗糙的摩擦感、摩擦音。严重者膝关节有红肿和波动感,这是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表现。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软骨的变性、破坏及骨质增生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病,又称增生性膝关节炎、老年性膝关节炎,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一种关节疾病,威胁着全球约1/3成年人的正常活动,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患者十分苦恼。所以,积极防治这种疾病是中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应予以重视。
冬季更应注意局部防寒保暖,外出带护膝,因为膝关节遇到寒冷,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变差,往往使疼痛加重。
多吃含蛋白质、钙质、胶原蛋白多的食物,如牛奶、乳制品、黑木耳、鱼虾、牛蹄筋等。这些既能补充蛋白质、钙质,防止骨质疏松,又能生长软骨及关节的润滑液,还能补充雌激素,使骨骼、关节更好地进行钙质的代谢,减轻关节炎的症状。
外出时,尽量在平地上行走,上下楼梯时扶着栏杆,以减少压力。同时注意走路和劳动姿势,避免长时间下蹲、久站,不要拖着腿走路,尽量避免打太极拳时功架过低。应穿厚实、软底有弹性的鞋,女士不要穿高跟鞋。
适当进行有氧操、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等功能锻炼,使用助行工具、膝内翻的楔行鞋垫、日常生活的辅助设施等可以减轻关节炎的发作。游泳和散步是最好的运动,绷腿、仰卧起坐、俯卧撑也不错。肥胖者应减肥。
如果膝关节疼痛仍未见好转,就应及时到医院检查和治疗。早中期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完全可以通过保守治疗来缓解症状和减缓病变速度。如采用电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可以加大针灸的刺激量,减少针灸耐受,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关节腔内关节液的循环,营养软骨,针刺还能促进软骨深度缺损的修复。此外,配合口服补肾舒筋通络的中药,以及关节内注射透明质酸钠,总有效率达90%,解除了患者的病痛。
跑步不忘护跟腱
随着中老年健身跑者越来越多,主诉跟腱痛者也在不断增加。跟腱是小腿腓肠肌、比目鱼肌连接跟骨的组织,负责把粗壮的小腿肌肉肌力传送到跟骨。最粗的跟腱有人的手指一样粗,是人体筋腱中最大的。
中老年健身跑中经常出现的跟腱伤,主要有跟腱周围炎和跟腱付着部炎。跟腱周围炎是跟腱和包络在跟腱周围组织间因摩擦产生的炎症;跟腱付着部炎是跟腱和跟骨间由摩擦产生的炎症。一般人跑步时往往脚跟外侧先着地,然后整个脚底着地,最后才脚尖着地。专家分析在这一系列动作中,不少属无用动作,特别是跟骨外侧着地时产生巨大的冲击力,极易导致跟腱受伤,所以专家提醒跑步者一定要养成用脚尖着地的习惯,这是有效避免跟腱受伤的最好办法。
其次,跟腱自身拉伤会导致跟腱炎。跟腱就像绳索由大量纤细的筋腱组合而成,在反复受到强大外力冲击时,其较弱部分就会断裂而产生炎症,这种情况最易在年轻人参加剧烈比赛时发生,在筋腱功能逐渐衰弱的中老年中也经常发生。跟腱周围炎、跟腱炎一般发生在跟腱上部,跟腱付着部炎易发生在跟腱下部,所以根据跟腱疼痛部位即可确定跟腱发炎的种类。
为预防跟腱受伤,建议根据自己跑步动作特点选择运动鞋,还可选择厚鞋垫铺在鞋底,以便抬高脚跟不让它着地,缓冲一些无用动作对跟腱的冲击。另外跑步前要让小腿肌肉和跟腱放松,避免小腿肌肉、跟腱在跑步途中受伤。中老年健身跑者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年龄和体质选择跑步速度和距离。筋腱的血流量比肌肉要少得多,一旦损伤其修复较慢。人一过50岁更要特别小心保护跟腱,一旦跑步时发觉跟腱疼痛必须立即停止跑步,等疼痛完全消失后再慢慢重新开始跑步。
腌菜与维C同吃减少亚硝胺危害
上海每3.5个逝者中有1个是因癌症而亡。学者认为,65%的癌症与“病从口入”有关。近来有消息称香港发现多数炸焗小食含有高含量的致癌物丙烯酰胺,丙烯酰胺是食物经高温加热后形成的污染物,为此提醒消费者谨慎购买。其实,比丙烯酰胺更常见的致癌物是亚硝胺。
探究亚硝胺的“身世”
亚硝胺是一类由亚硝酸盐与伯胺、仲胺等胺类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而生成的有机化合物。而亚硝酸盐及胺类存在于许多食品中。目前已经动物实验证实有60多种亚硝胺类化合物具有致癌性。它们可引起人体任何部位的癌症,尤以肝癌、胃癌、肾癌、食道癌、膀胱癌更为多见,这与亚硝胺需在这些脏器中代谢、滞留,发挥毒作用有关。经研究证实,亚硝胺还可通过胎盘诱发后代癌症,并与其他致癌物质有协同作用,共同发挥可导致恶性肿瘤发生的后果。
我们吃的许多食物都含有亚硝酸盐,例如:天然植物中普遍含有较多硝酸盐及少量亚硝酸盐,在不良条件下贮藏,这些植物中的硝酸盐就会被还原成亚硝酸盐;新鲜的肉、鱼等动物性食品本身也含少量亚硝酸盐;腌制咸菜时会产生大量亚硝酸盐;加过硝酸盐、亚硝酸盐的腌制火腿、风肉、肴肉、咸肉、培根等都会促使亚硝胺增加……而胺类多见于富含蛋白质的不新鲜食物中。
严守亚硝胺“入口关”
对进入体内的亚硝酸盐,人体自身有一定的解毒功能,能部分地将其分解成氨,可减少与胺类反应生成亚硝胺的量。但这种功能是有限的,当摄入太多的亚硝酸盐时,就不可能被完全分解,尤其是在肠胃功能紊乱时,解毒功能就会明显下降。
摄入的亚硝胺除了部分被分解外,其余则被蓄积,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就可出现致癌作用,所以最积极的方法是预防:
吃新鲜蔬菜 蔬菜贮存时间越长,会有更多的硝酸盐转变成亚硝酸盐。未吃完的蔬菜应放在冰箱冷藏室低温条件下贮存,尽量避免吃冷冻的蔬菜。蔬菜现烧现吃,可减少熟菜中亚硝酸盐的生成量。
按腌制时间长短吃咸菜 如果吃刚腌制半天以内的“新鲜咸菜”,则因其还未产生大量的亚硝酸盐就已被吃掉,则较安全。也可吃腌制一个月以上的“陈咸菜”,因这时亚硝酸盐又大部分被分解;如果是自己腌制咸菜,可以在其中加入几片维生素C。
避免不合理搭配 不将含亚硝酸盐及胺类都高的食品一起烹饪,如咸菜黄鱼汤、雪菜烤乌贼等。
科学加工 不用油炸、烧烤的方法加工培根、风肉等含亚硝酸盐高的食品;生产企业在加工、腌制火腿、风肉、肴肉、香肠、咸肉、罐头等肉品时,尽量少加硝酸盐或亚硝酸盐,加入量绝对不可超过国家规定的限量。不能用粗盐,要用精盐腌制食品。
不偏食 少吃经硝酸盐、亚硝酸盐加工过的肉品及咸鱼、咸肉、火腿等,而在吃这类食品时不要同时喝啤酒。
少用调味品 部分调味品中含有亚硝胺,要少用调味品,尽情享用食物的原汁原味。
吃维生素C在吃可能含有亚硝酸盐及胺类的食物时可以服用1-2片维生素C,以减少亚硝胺的合成。
关注人体最重要关节——髋关节健康
髋关节俗称胯关节,作为人体最重要的关节,它帮助人体站立,并实现屈伸、收展、旋转及环转;髋关节又是人体最大的承重关节,在各类动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髋关节也是关节疾病的多发部位之一,其中由强直性脊柱炎造成的强直髋关节,发病多集中在20-40岁的青年或中年,男女比例为3:1。
强直性脊柱炎而造成的髋关节强直的病患。髋关节病变,早期症状不典型,可表现为髋关节间断疼痛,不会太引起人们的关注。而晚期则会表现为髋关节软骨破坏、关节间隙已狭窄。最终导致髋关节强直,生活无法自理。早期可给予消炎镇痛药、物理治疗、体育疗法,对病情进行控制。晚期则可以选择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徐教授介绍,四肢的主要关节都可以进行人工置换,其中髋关节的置换是最常见的置换手术之一。在一般情况下,人工关节如能正常使用,90%的患者可使用10年以上,85%的患者可以持续20年,可以极大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而在做过人工髋关节置换后,患者可在两周内下床行走,能尽快地去除疼痛,恢复功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手术一定要到实力强大的综合性医院,相对来说,在这样的医院骨科力量强大,人工关节置换手术较多,进行手术的危险性低,效果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