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尾气对人的影响
(2011-01-18 15:11:59)
标签:
天气预报日照汽车尾气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健康 |
分类: 健康保健 |
从世界范围看,空气污染的一个重大因素是汽车尾气。2010年全球汽车数量将增到10亿辆。中国的汽车保有量已超过1000万辆。在车辆不多的情况下,大气的自净能力尚能化解车辆排出的毒素。但眼下已车满为患,交通拥堵成为家常便饭,“汽车灾难”已经形成,汽车尾气更是害人不浅。
科学分析发现,一辆轿车一年排出有害废气比自身重量大3倍,并且汽车在不断消耗着地球的资源。目前,汽车使用的汽油约占全球汽油消费量的1/3。随着三九天的来临,更多的阴霾天气也接踵而至。走在街头,行人嘴里不时冒出"寒气",而街上排着队的汽车也毫不示弱,喷出一股股白色的尾气,像在寒冬里投下一个个烟幕弹瞬间笼罩住后面的视线。这些汽车尾气已成为空气污染的杀手之一,它们将首都拖入持续的污染天气,使人有些透不过气。
汽车尾气污染,遇到大雾、静风天气,首都上空形成的很厚的逆温层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因此出现了持续污染天气。
空气污染对人们的健康造成越来越大的威胁,而这些有毒气体70%出自汽车尾气。汽车尾气的主要化学成分是二氧化硫、一氧化硫、氮氧化物、铅。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的速度比氧气快250倍。所以,即使有微量一氧化碳的吸入,也可能给人造成可怕的缺氧性伤害。轻者眩晕、头痛,重者脑细胞将受到永久性损伤;氮氧、氢氧化合物会使易感人群出现刺激反应,患上眼病、喉炎,尾气中氮氢化合物所含苯并芘是致癌物质,它是一种高散度的颗粒,可在空气中悬浮几昼夜,被人体吸入后不能排出,积累到临界浓度便激发形成恶性肿瘤。
第一次污染物在阳光(紫外线)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会生成二次污染,形成烟雾污染现象,称为光化学烟雾。光化学烟雾成分复杂,它们对人及动物的伤害主要表现在眼睛和黏膜受刺激、头痛、呼吸障碍、慢性呼吸道疾病恶化、儿童肺功能异常等。除吸烟外,环境污染是导致肺癌的重要因素。特别是近年随着经济发展,汽车尾气已成为大气污染物的主要‘内含’,人们在享受机动车带来交通便利的同时,也要警惕其‘喷云吐雾’给健康造成的威胁。
汽车尾气主要指排气管排出的废气,废气中含有150至200种不同的化合物,其中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有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及悬浮微粒等。如燃料不完全燃烧时,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会反应生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如苯)和烟雾(地面臭氧),这些物质会导致人嗜睡、眼睛发炎,产生神经毒性效应,并造成呼吸暂时困难、长期肺损伤,同时也是强致癌物质,会引发肺癌、甲状腺癌等癌症;微粒物和硫氧化物还可形成酸性硫酸盐溶胶,深入肺部会对肺造成伤害。因汽车尾气排放污染高度主要在0.3米至2米之间,正好是人体呼吸范围,会刺激呼吸道,降低肺通气功能,使呼吸系统免疫力下降,导致暴露人群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呼吸困难、肺功能下降的发病率升高,对市民尤其少年儿童健康形成巨大威胁。
人们尤其老年人要避免交通高峰时段出行,出行时宜戴口罩做好防护。驾驶员上路前最好先打开汽车的外循环系统使车内外互通新鲜空气,上路时转为内循环,遇堵车也别开车窗和车门,避免让外面污染的空气进入车内。 堵车时尾气排放比平时高3倍
环保局曾经对堵车产生的尾气进行了监测,结果显示:汽车在下午7时的拥堵高峰期所排放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氮要比下午4时的非拥堵期要高3倍左右。而一氧化碳和二氧化氮对人体的危害是你想象不到的。
下午4时,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督监测中心的监测车停在路口。它的职责很明确,就是监测汽车尾气排放的。车内的显示屏上,一氧化碳和二氧化氮的监测数据不停在变,每15分钟,监测人员记录一次数据。明显看出,随着下班时间的推进,车辆越来越多,数值越来越高。下午4时整,一氧化碳1.6mg/L,二氧化氮0.025mg/L;下午7时拥堵期,一氧化碳5.2mg/L,二氧化氮0.06mg/L。
汽车尾气对儿童伤害更大,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被人察觉。即使有微量一氧化碳的吸入,也可能给人造成可怕的缺氧性伤害。而二氧化氮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因素之一,对人体健康危害也很大。即使暴露于二氧化氮中的时间很短,肺功能也会受到损害。
由于城市汽车数量以每年约13%的速度急剧增长,城市汽车尾气污染日益严重,长期吸入汽车尾气可使人体肺功能下降。
汽车尾气污染比例越来越高
近年来,汽车尾气排放正在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有资料显示,上世纪90年代以来,汽车尾气污染的比例越来越高,汽车尾气含上千种化学物质,主要可分为气体(CO、NOx、CH、醛类等)和颗粒物(碳黑、焦油和重金属等)两大类。
在过去的20年里,对汽车尾气污染造成人体健康影响已开展了大量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从轻微的呼吸系统症状的产生到心肺疾病的门诊人数和死亡率的增加都与大气污染有密切关系。呼吸道是大气污染物的进入门户,肺组织是大气污染物直接作用的靶器官。大气污染物通过刺激呼吸道表面的迷走神经末梢,可引发支气管痉挛,导致呼吸道阻力增加和肺通气功能降低。
汽车尾气有害物质的构成
汽车尾气中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造成多种危害,尤其以呼吸系统危害为主。因呼吸是空气中悬浮颗粒物和其他有害物质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之一,呼吸系统是大气污染物直接作用的靶器官。了解汽车尾气有害物质构成及对人体影响,可更好了解人体受危害后肺功能改变原因。
1.一氧化碳。一种无色无臭的有毒气体。化学性质较稳定,它在大气中存留时间为1年,大城市中的一氧化碳绝大多数来自汽车尾气。它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极强,长期生活在高浓度的环境中会使人心脏功能下降、动脉硬化,引起心肺血管疾病。
2.碳氢化合物,总称为烃类,是发动机未燃尽的燃料分解产生的气体。在强烈日照下可在大气中产生臭氧等过氧化物,对人的眼、鼻和咽喉粘膜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可引起结膜炎、鼻炎、支气管炎等症状,严重时可致癌。
3.氮氧化物,主要是指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对人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对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影响,它也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相结合,在高浓度条件下引起与CO同样的缺氧症。是引起肺气肿和肺癌的原因之一。
4.硫氧化物,汽车内燃机尾气中硫氧化物的主要成分为SO2,它对人体危害主要是刺激人和呼吸道和眼睛,当空气中SO2浓度高达一定程度时,可引起和加重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疾病,严重可危及生命。
5.悬浮微粒,汽油机中主要微粒物为铅化物、硫酸盐、低分子物质,成分也比较复杂,特别是碳烟。它除了会被人体吸入肺部沉淀下来以外,还会粘附SO2和致癌物质严重危害人的健康。
汽车尾气对人肺功能的影响
肺功能是反映大气污染引起呼吸系统早期生理功能改变的亚临床指标,是研究大气污染对呼吸系统影响的敏感指标。肺功能检测主要包括肺通气功能和弥散功能即换气功能的检测。
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证实,人体长期在空气污染的环境中生活和工作会导致心肺功能降低,引起心肺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倘若在汽车尾气污染的环境中生活和运动,由于运动时呼吸方式由鼻—咽呼吸过渡为鼻—咽与口—咽的混合呼吸模式,会减弱鼻腔对空气的过滤功能;随着运动时每分通气量增加和呼吸频率加快,污染空气中更多的有害物质被吸入体内,通过肺换气功能弥散进入血液,明显增加了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作用。
因此,城市交通发展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增加了环境负担,对大气环境造成了污染,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汽车尾气中的有害物质作用于人体呼吸系统,降低肺通气功能,严重影响人体健康及正常生活。尽管我国学者在汽车尾气对人群健康危害方面展开了大量的研究,但研究工作还不够系统深入和全面,没有涵盖汽车尾气暴露的所有人群,也缺乏对个体汽车尾气暴露与健康影响评价相结合的研究。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相关科学研究的不足,并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加以更多的重视,才能更好的评价以及研究汽车尾气对人体肺功能的影响,更好的促进人类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