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冬季养生介绍

(2010-11-25 14:10:26)
标签:

生活

平阳

膏方

急性胃肠炎

甲状腺功能

教育

分类: 饮食
进入冬季,天气转凉,养生也要随着变化。农历十一月为仲冬冬月,这时候天寒地冻,大雪封山,鸟兽绝迹。须要注意的是,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各异,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同,同属冬令,西北地区于东南沿海的气候条件迥然有别,应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安排进补。

  农历十一月为仲冬冬月,这时候天寒地冻,大雪封山,鸟兽绝迹。人们外出时要穿上保暖的衣服和鞋袜,临睡前坚持用热水洗脚,不仅可以促进足部的血液循环,还对消除疲劳、发送睡眠大有裨益。冬天洗澡,要谨防伤风感冒,老年人及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更应注意。冬至之前是阴寒最严重的阶段,重病患者在此时往往会病情加重。对此,要采取预防措施,或适当服用一些滋补药品,以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室内不宜太热,农村地区的朋友切不可闭户燃炉而卧,防中毒气。冬天宜练按摩功以取暖,饮食宜温暖熟软,切忌粘硬生冷,借自然界阳气萌动,以补人体阳气,增强御寒阳病之能力。

冬季频繁腹泻应及时喝点糖盐水

http://image.tech-food.com/images/news/bpic/2010-11/20101118104312739.JPG

  入冬后,气温骤降,平时消化能力差的人可要小心了,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很容易诱发急性胃肠炎。得了急性胃肠炎后,如果腹泻频繁又吃不进东西,在消耗大量水分和热量的同时还可能导致低钠、低钾等电解质失调。此时不妨喝点糖盐水。

  人体摄取的低聚糖(如蔗糖)和多糖(如淀粉)都必须先转化为葡萄糖之后,才能被人体组织吸收和利用,因此,补充葡萄糖吸收和利用更直接、更快速。有急性胃肠炎或者腹泻病史的人,在家里备一些葡萄糖粉和生理盐水。出现急性胃肠炎症状时,可用100毫升温生理盐水加上10—15克白糖,每天喝3—5次,对于疾病的治疗有很好的辅助作用。也可以调于牛奶、豆浆或菜粥等食品中服用。但要注意,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以及葡萄糖、半乳糖吸收不良者应慎用这种方法。

  最后要提醒的是,如果症状较为严重,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就诊。因细菌感染导致者,应选用足量、有效的抗生素治疗;胃酸缺乏者,应补充胃酸;腹泻严重时还需静脉补液纠正。

冬季适合用膏方养生

  膏方一年四季皆可服用,以冬季服用效果最佳,一般在冬至前一周到立春前后服用。膏方开诊最好提前一个月进行,对于那些病情变化比较大或病情不明确的患者,要先用“开路方”,避免直接服用膏方而走弯路。

  中医膏方最早可见于《黄帝内经》,是中医剂型的一种,属复方、大方。如何选用膏方是一门高深学问:首先就诊者要向医师提供籍贯、年龄、民族、近期自我感觉、精神与睡眠情况、饮食与排便状况、日常生活习惯、职业情况、特殊生理阶段、服用药物情况以及病史等资料;然后医师经望舌、切脉,整体辨证后,根据患者的情况量体裁衣开出膏方,最后再将中药饮片反复煎煮,去渣取汁,经蒸发浓缩后,加糖或蜂蜜等制成一种膏状物质。其加工相当讲究,比如药材要道地,细料要分开煎,入胶时要认真掌握火候,入糖时要注意是否粘锅或烧焦……制作一料膏方要花费相当多的工夫。

http://image.tech-food.com/images/news/bpic/2010-11/20101118104415117.JPG

  所以,膏方进补不应该简单地理解成传统意义上的“冬令进补”概念,而是侧重对慢性虚损性疾病的一种长期调理和滋补,起到“救偏祛病”的作用。

  膏方特别适合“亚健康”人群。比如白领一族脑力和体力消耗过多,出现食欲不振,疲乏无力,精力和记忆力下降,睡眠质量欠佳,性功能减退的状况;或者感觉身体虚弱,抵抗力低,经常感冒。此外,对于慢性疾病患者,如胃肠肝胆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糖尿病、肾病、风湿免疫等,经治疗后病情稳定,服用膏方药继续治疗,能巩固疗效,增强体质;各种病后、手术后及大出血后处于恢复阶段者也可利用膏方调理进补。

冬季养肾能防寒 饮食应注意增苦少咸

  冬季饮食应遵循“秋冬养阴”、“养肾防寒”、“元忧平阳”的原则,饮食以滋阴潜阳、增加热量为主。

  寒气内应肾。肾是人体生命的原动力,是人体的“先天之本”。冬季,人体阳气内敛,人体的生理活动也有所收敛。此时,肾既要为维持冬季热量支出准备足够的能量,又要为来年贮存一定的能量,所以此时养肾至关重要。饮食上就要时刻关注肾的调养,注意热量的补充,要多吃些动物性食品和豆类,补充维生素和无机盐。狗肉、羊肉、鹅肉、鸭肉、大豆、核桃、栗子、木耳、芝麻、红薯、萝卜等均是冬季适宜食物。

http://image.tech-food.com/images/news/bpic/2010-11/20101118104444415.JPG

  黏硬、生冷的食物多属阴,冬季吃这类食物易损伤脾胃。而食物过热易损伤食道,进入肠胃后,又容易引起体内积热而致病;食物过寒,容易刺激脾胃血管,使血流不畅,而血量减少将严重地影响其他脏腑的血液循环,有损人体健康,因此,冬季饮食宜温热松软。

  冬天肾的功能偏旺,如果再多吃一些咸味食品,肾气会更旺,从而极大地伤害心脏,使心脏力量减弱,影响人体健康。因此,在冬天里,要少食用咸味食品,以防肾水过旺;多吃些苦味食物,以补益心脏,增强肾脏功能,常用食物如:槟榔、橘子、猪肝、羊肝、大头菜、莴苣、醋、茶等。

吃对食物有助抗寒

  所谓的“畏寒症”在临床上不是单纯的一种疾病,这只是一种大众对怕冷症状的习惯性叫法。导致怕冷的原因有很多,很多人尤其女性一进入秋冬季就感觉手脚冰凉,这往往和女性气血不足,不能充养温煦肌肤有关。情绪失调也会出现畏寒,中医“四逆散证”的手足逆冷,就是一种情绪失调、肝失疏泄、气机不畅的临床表现。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这个人确实是阳虚体质,即肾阳不足,也叫命门火衰,不能温煦机体,出现畏寒,多见于中老年人。现代医学上所说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甲状腺功能低下、皮下脂肪储备少、心脏功能不全等,都有可能使人比较容易怕冷。

  对于畏寒,可以进食一些温补的食物症状得到改善。比如狗肉、羊肉、牛肉、龟肉、虾肉等都属于性温的肉类。此外,吃一些黑色的食物,如栗子、黑米、黑芝麻、黑核桃、乌鸡等食物来温煦肾阳,也可以缓解怕冷的症状。多摄入高热量食物,都有助于增加能量储备,提高抗寒能力。

http://image.tech-food.com/images/news/bpic/2010-11/20101118104512535.JPG

  如果老年人对寒冷表现得过于敏感,常常手凉、脚凉,最好去医院检查一下,搞清是否有器质性疾病。像甲状腺功能低下,畏寒就是表现之一,往往还伴有倦怠感、黏液性水肿等。经过检查后确诊的确是甲状腺功能低下,应该进行相应的药物治疗,以免引发更严重的并发症。心脏功能不全,不容易推动血液循环到全身,病人也会感觉到畏寒,如果同时还伴有腿肿、气喘、憋气等症状,建议去医院检查一下心脏功能,以免耽误病情。把器质性疾病排除之后,怕冷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调节情绪等进行改善。比如,久坐办公室的职场人员应该加强户外运动,促进血液循环,身体素质提高了,自然就不再怕冷了。面对职场和生活压力,学会放松心情,调节情绪,也会使畏寒症状得到改善。

  对于怕冷的人,还可以选择每天用热水泡脚30分钟,泡脚水中加入桂枝、红花、艾叶这些中药,效果会更好。泡脚后,还可以按摩腿上的足三里穴,5—10分钟即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