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怎样做才是科学的秋季养生

(2010-09-28 19:48:25)
标签:

美食

平阳

症状

体质

脾胃

健康

分类: 健康保健
秋季从立秋开始,经过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到立冬的前一天为止。

  秋三月万物成熟,草木萧条,四季由阳转阴,此季节怎样生呢?《内经、素问》指出:“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惧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餮渠,奉藏者少”。秋季多风,气候干燥,养生保健尤要注意衣食住行的调节。体质虚弱、抵抗力较差的人在此时尤易产生感冒、打喷嚏、流鼻涕、咽干、口干等呼吸道症状,因此适当地进行“秋补”,使身体机能能够顺利适应从夏热至秋凉的过程。不过,体质不同“秋补”的方法也有差异。
 

  按照我国传统的养生方法,秋天人们都习惯于通过进补,来弥补夏季酷暑损耗的养分,但对于脾胃功能较弱的老年人来说,进补之前必须先调脾胃,才能使进补发挥效果。并且还应根据胃寒、胃热、胃实、胃虚四种类型采取不同的方法来调理。

  胃寒体质常因过食生冷或脘腹受凉所致,表现为胃脘冷痛、口淡无味、呕吐清水、舌质淡、苔白滑等症状。可采用药膳来温胃除寒,化湿健脾。参枣粥:海参2只、大枣10枚、大米250克,将海参发透后切片,与大枣、大米同煮粥,加盐调味食用,有温胃健脾、补肾养血、暖中祛寒之功效。

  胃实体质常因饮食不节、暴饮暴食、食积不化所致,表现为脘腹胀满、厌食、呕吐酸腐、大便不爽、舌质淡红等症状。可采用按摩点穴的方法来消食除胀。①转乾坤:双手相叠,放在肚脐上,先逆时针,从小到大摩脘腹30圈,然后再顺时针,从大到小摩动30圈。②荡胃腑:坐或卧位,用右手掌按置于中脘穴(脐上4寸)上,先用掌根稍用力将胃脘向左推荡,然后再用五指将胃脘稍用力向右推荡,来回共做10次。③疏肋间:坐位,两手掌横置于两胁下,手指张开,指距与肋间隙等宽,先用右掌向左分推至胸骨,再用左掌向右分推至胸骨,由上而下,交替分推至脐水平线,重复10次。④理三焦:坐或卧位,两手指相交叉,横放在膻中穴(两乳头连线中点),两掌根按两乳内侧,自上而下,稍用力推到下腹处,共推20次。⑤按三里:双手食、中指相叠,按揉足三里穴(髌骨向下3寸,胫骨旁开1寸)50次。

  胃虚体质多因热病耗伤胃阴所致,表现为口唇干燥、饥不欲食、干呕、大便干燥等症状。可采用药茶疗法来养阴生津,理气健脾。白芍乌梅汤:将蒲公英15克、木香6克、白芍12克、红枣10枚、黄连6克、炙甘草6克、乌梅10克,放入砂锅中加水300毫升,煮沸10~15分钟后取汁过滤,代茶频饮。

  秋天,燥则润之

  如果评选一年四季哪个季节最干燥,秋天首当其冲。肺、大肠及胃在这个季节容易“燥”,尤其是肺及大肠。因为燥气通于肺,所以在食补上则应遵循“燥则润之”的原则。

  其实,大自然很知道体贴我们人类,在秋季许多‘润食’成熟,可以帮助缓解干燥症状”,“比如白梨,是最润肺的,还有核桃,因为含油脂多,也起到了滋润的作用。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秋天成熟的“润食”:藕粉,营养与药用价值很高,具有生津、开胃、清热、养血、补肺、滋阴等多种功效;秋蜜,有补脾胃、润肠、润肺、解毒等功效;甜杏仁,有润肺、止咳、通便、抑菌、养颜美容等功效;苹果,味甘、酸,入肺、脾二经,有补心益气、生津止渴、解毒除烦、健脾和胃、润肺、醒酒诸功效;香蕉,生食止渴润肺,解酒毒,又为缓和滋养润肠剂,有降血压作用。

  不过,以上食物适应于秋季普遍症状,如常见的口干、鼻干、咳嗽、大便干、皮肤皱、皮肤裂纹等,而在实际生活中,许多人体质有差异,症状表现也要严重一些,在选择食物及食法上都要有所改变。

  五种体质,秋补不同法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体质,最为常见的有五种:火体、阴虚体、气虚体、寒体、燥体,这五种体质的人秋季出现的症状有所不同,解决方法也有差异。

  火体这类人比较多,多以年轻人为主。这类人在秋季会口臭口干、唇干、上火、口角烂、牙龈烂、便秘。普通的秋季“润食”已不能缓解这些症状,因此需要喝一些中药泡饮,可以选择金银花3克、黄苓3克、麦冬3克、桔梗3克、甘草3克、菊花3克冲泡,症状如还不能缓解可以再加大黄1~3克。另外,在饮食上可以吃杏仁,还可以吃带苦味的蔬菜如苦瓜、油麦菜、白萝卜、黄瓜等。

  阴虚体此类人在这个季节除有“秋燥”的普遍症状外,还伴有五心烦热(胸心、手心、脚心)、心烦、傍晚脸红等。这类人平常要加养阴的药:枸杞5克、麦冬5克、黑玄参5克、桔梗5克、甘草3克,泡水喝。

  气虚体这类人除了有“秋燥”等普遍症状外还伴有气弱、脉弱的现象。可以用沙参5克、麦冬5克、桔梗3克、甘草3克,再加西洋参片2~3克,泡水喝。

  寒体此类人除了有“秋燥”症状外,还会有胃寒、舌苔白、怕寒、怕冷,不能吃凉食,皮肤干裂。因此这类人不能吃凉药、凉食,要吃白色润肺的食品如豆浆、牛奶、甜杏仁、银耳、百合、白梨,但寒体的人在吃百合、白梨时一定要煮一下,这样能达到不寒而润的效果。另外可以多喝银耳百合小米粥。在药饮方面,可以采用西洋参 3克、桔梗3克、麦冬3克、生姜3片、干草3克,泡水喝。

  燥体这类人肺胃燥热,表现症状鼻子干、嗓子干、大便干,没有口臭,牙龈不烂,可以多吃润肺,养阴生津的食物,如藕粉、冰糖银耳、秋梨、香蕉、蜂蜜。可以采菊花2克、麦冬5克、桔梗5克、甘草3克,泡水喝。

  秋季养生最宜喝粥

  秋天喝粥特别养人。每天早起,空腹胃虚,可以喝一大碗粥,使肠胃得到滋养,不会增加消化系统的负担,也不会导致肥胖。晚间喝粥,还能帮助睡眠,与喝牛奶有异曲同工之妙。

  甘蔗粥用新鲜甘蔗,榨取汁约100~150毫升,兑水适量,同粳米煮粥。此粥清热生津、养阴润燥,适用于热病恢复期津液不足所致的心烦口渴、肺燥咳嗽、大便燥结等。

  黄精粥选用洗净的黄精10~30克,煎取浓汁时去渣或用新鲜黄精30~60克,洗净后切成片,煎取浓汁,去渣后同粳米煮粥,粥成时加入白糖适量即可。此粥能补脾胃,润心肺。适用于脾胃虚弱、体倦乏力、饮食减少、肺虚燥咳或干咳无痰。

  玉竹粥先将新鲜玉竹50克洗净,去掉根须,切碎煎取浓汁后去渣,或用干玉竹20克煎汤去渣,加入粳米,再加水适量煮为稀粥,粥成后放入冰糖,稍煮沸即可。此粥可以滋阴润肺、生津止渴,适用于肺阴受伤、肺燥咳嗽、干咳少痰或无痰、高热病后、烦渴、口干舌燥、阴虚低热不退。

  沙参粥先取沙参15~30克,煎取药汁,去渣,加入粳米煮粥,粥成时加入冰糖同煮为稀薄粥;或用新鲜沙参30~60克,洗净后切片,煎取浓汁同粳米、冰糖煮粥服食。可养胃、润肺、祛痰、止咳,适用于肺热肺燥、干咳少痰或肺气不足、肺胃阴虚的久咳无痰及咽干,或热病后津伤口渴。

  珠玉二宝粥先把生薏苡仁60克煮至烂熟,而后将生山药60克捣碎、柿霜30克,同煮成糊粥。此粥能补肺、健脾、养胃,适用于阴虚内热、干咳、大便泻泄、食欲减退等脾肺气虚的病症。
 

  秋风劲急,地气清肃万物色变,人们应早睡早起,以避免肃杀之气对人体产生不良响。

  养生者思想意识要清静、安宁,神气渐收,以适应秋季寒之气候,不让意志外驰,保持肺气清静,这就是调养秋收之气道理。如果违反这个道理,就会损伤肺气,到了冬天发生顽固小化的泄泻,使人体适应冬季潜藏之的能力降低。

  秋季是夏转冬的过渡季节,由凉而渐寒,就是说秋天阳气始下降,所以说“天气以急”。一般说来,人的阳气不足,就以借助夏天阳热之气以温养阳气、阴精不足的人也可借助秋冬收藏之气以涵养阴精。秋虽凉而寒将至,衣被要逐渐添加,不可一下加得过多,俗话说:“春捂秋冻”。

  常言道:“出门须防三、九月”,因为北方的九月凄风苦雨,冷空气势力日渐增强,容易使用使人感冒,这不仅仅指出门人而言,在家的人也诮注意不可着凉。“若要安逸,勤脱勤着”,特别是老年人代谢低,循环差,既怕冷,又怕热,对于气候变化很敏感,应及时增减衣被。老人的手脚等末梢循环差而易冷,所以更应注意保暖。

  所谓“不治已病治未病”重在预防,病而服药,不如随时调摄,使阴平阳秘,身体安康。有的年分秋应凉而反热,这就是所谓至而不及的气候反常现象,对此尤宜加倍谨慎,避免感受瘟疫。老人尤不可自传身体强健而不顺及天气变化。所谓“顺则和,从之则苛疾不起,违则逆,逆之则灾害生”就是这个道理。

  秋季天高气爽,气候干燥。燥是秋天的主气,应“防秋燥”。秋燥之气有温、凉之分,如久晴无雨,秋阳暴烈,这属温燥性质;秋深初凉,西风肃杀,这属凉燥性质。无论温、凉,总是以皮肤干燥,体液缺乏为其特征。

  因此,老人秋天应该以少洗澡为宜,以避免皮肤干燥,而发生瘙库证。

  由于秋天秋高气爽,气候干燥,所以容易发生咳嗽或干咳无痰,口舌干燥等症,最好吃些雪梨,鸭梨,生食能清火,蒸熟能滋阴,有条件的不妨吃些秋梨膏、养阴清肺膏等滋阴润肺之品,对于防燥均有益处。

  秋季瓜果大量上市,要特别注意“秋瓜坏肚”。立秋之后不论是西瓜还是香瓜,菜瓜都不能您意多吃,否则会损伤脾胃的阳气。

  一般说来,各种水果有益于健康,如苹果含有多种维生素(A、B、C等),含有多量的钾,对于心血管患者有益,而且有止泻作用。

  香蕉含有多种维生素,其中维生素P有利于血管壁的弹性,维生E能增加细胞的分裂次数,所以对健康有益。香蕉还有止咳、润肠、降压作用。

  菠萝有利尿作用,对肾炎、高血压患者有益,对治疗支气管炎也有功效。

  柑桔有镇咳、调肺、健胃的作用。柿子能清热、去烦、生津、润肺化痰、涩肠止泻和降压作用等。

  梨可润肺、消痰止咳、治便秘。龙眼有滋补、强壮、安神、补血等作用,对夜间失眠的老人尤宜。

  葡萄可以预防疲劳,有益气、补血、利筋骨、健胃、利尿等作用。

  但是水果除少数(如龙眼、葡萄、荔枝等)外,其性味均偏于寒凉,食用应该适量,不可您意纵腹,以免伤害脾胃阳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