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超级细菌和全耐细菌

(2010-09-05 10:30:50)
标签:

健康

超级细菌

抗生素

克雷伯

印度

分类: 疾病预防
那种几乎对一切抗生素呈抗药性的超级病菌,对日本人来说已并非一个传说。根据东京方面准确消息,位于东京都板桥区的帝京大学医院今天公布了一组骇人听闻的数据:自去年8月起,日本帝京大学医院先后有46人感染了“鲍氏不动杆菌”。由于这种超级病菌几乎对一切抗生素具抗药性,至目前为止,该医院已有27人由于感染这种超级病菌死亡!而最令死者家属不满的是,院方至今才公布了超级病菌的消息,部分家属认为医院没有采取有效措施隔离感染超级病菌的病人,导致超级病菌在医院内的病患之间传播。

 帝京大学医院公布的超级病菌消息对东京市民来说,无疑是一场“生化危机”。因为市民都知道这种超级病菌目前是无药可治的,一旦感染就只能听天由命,能采取的治疗手段十分有限。

 根据目前掌握的最新消息,已初步证实27名感染超级病菌死亡的病人中,有9人是在帝京大学医院里面感染的。感染超级病菌的病人一般是老人和危重病人,多为血液病人和肾病病人。今年7月,医院方面已成立包括外部委员在内的调查委员会,除了查清病菌来源外,还对提出了防止超级病菌进一步蔓延的对策。

 帝京大学医院的“超级病菌门”事件感到震惊,原来除了某国,日本这样的民主国家也会出现这种迟报、瞒报超级病菌的现象,这令秀辉对日本政府尤其是厚生劳动省的印象大打折扣。如果日本有关方面能早日公布消息,早日对感染者采取隔离措施,也许能挽回几条生命。

唯一庆幸的是,调查结果表明日本有关方面愿意勇敢地站出来直面“超级病菌门”事件,对下一步防止(注意只是防止,不是防治)超级病菌蔓延有了准备。国内卫生部门的高官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最近有一种对大部分抗生素都具有抗药性的超级细菌现身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引起广泛关注。随着超级病菌成为热门词汇的同时,超级病菌可怕在哪里?它会不会到中国来来?这些都成为读者咨询最多的问题。超级病菌实际上是由于不恰当、过度使用抗生素所产生的细菌耐药,预防超级病菌,我们应该高度重视抗生素滥用问题。

 

 

  临床经常发现全耐病人

  面对人类不断发明的抗生素,细菌为了生存,总想变成超级细菌。在林林总总的细菌争夺头筹的过程中,令人可悲的是,抗生素反而成了助推手。因为滥用抗生素,导致细菌基因突变。此次国外发现的超级细菌就是突变,结果拥有了NDM-1这一抗药性超强的基因,而变得令人生畏。

  “其实‘超级病菌’问题由来已久,这几年我们在临床上每年都能发现多例对十几种抗生素耐药的病人,我们称之为全耐病人”,这种情况下,尽管副作用大,但为了挽救病人的生命,也只好选用高级抗生素,或者几种抗生素联合用药的方式来控制细菌。不过专家说,这些全耐病人有的是本身有抗生素滥用经历,有些并非本人滥用抗生素,而是不幸被他人传染上了耐药菌。

  在南京各大医院均发现过全耐病人,临床医生有时也称其为超极细菌,只不过并非是携带NDM-1基因的细菌而已。快报几年前就曾经报道过南京市胸科医院接诊了一名被“超级细菌”MRSA感染的患者,这是一名16岁的女孩,因为感冒到一家医院治疗,但女孩的高热依然不退,而且还出现了呼吸衰竭。专家在抢救过程中发现没有一种抗生素对女孩有效果,使用后症状仍然不断加重,就在这时,发现女孩出现了脓气胸,而脓气胸是被“超级细菌”MRSA感染后出现的主要症状。最后检测结果证实了专家的推断。医生为她使用了更高级的抗生素药品后,女孩的病情才逐渐好转。

  

  预防性抗生素有弊无益

  近年来,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不仅增加了药源性疾病的发生,同时也造成了细菌耐药性的增长。除了老百姓自我药疗时滥用抗生素外,抗菌药物还有一个非常大的流出源头便是医院,大量抗生素处方从医生手中开出,值得关注的是,相当一部分是不必要的处方,有的医生大笔一挥就是头孢,这样不仅加重了病人的经济负担,而且造成了耐药性的产生。严格地说,抗生素应该是治疗性用药,但在很多时候却变成了预防性用药,为了保险的理由,所有手术中都使用了预防性抗生素,长期下去有弊无益。

  与此同时,作为患者的你或许还觉察到,如果的确需要使用抗生素,医生现在已经很少给你开青霉素了,而头孢的使用频率较高。究其原因,解放军454医院药剂科主任药师陆瑜博士介绍,一方面是因为青霉素耐药性增强了,一些病人对青霉素已不再敏感,另一方面是因为医生感到青霉素的过敏反应多,所以更愿意选择效果更好而过敏反应相对较少的头孢类药品。

 

  药敏试验为何做得那么少

  抗生素广泛使用,甚至滥用,造成耐药的细菌越来越多,药敏试验的作用显得愈加重要,为保证治疗效果,对引起某感染的任何病原菌,若不能从该菌的种属特征可靠地推知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就需要进行药敏试验。尤其当病原菌是属于对常用抗微生物药物能产生耐药的菌种时,更需要进行药敏试验。然而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医院检验科药敏试验开展得并不多,医生更多时候还是凭经验用抗生素。

  药敏试验做得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做药敏试验时间比较长,对一些轻症患者来说,临床意义不是很大。其次,药敏试验的价格比较高,一盒普通抗生素也就20多元,而做3天药敏试验就需要大几十元;另外,对于有些病症,即便做了药敏试验,也不一定能找到菌落群。鉴于这些原因,一些门诊医生为了不给自己“找麻烦”,也就省去了做药敏试验这道程序。不过专家认为虽然做药敏试验的确会给患者增加负担,但从自身安全角度考虑,患者可以向医生提出要求,究竟做不做,一般医生都会从合理、科学的角度给予建议。

 

  自身免疫力是最好的对抗武器

  大量细菌依附在人身上,只要人健康,抵抗力强,这些细菌就毫无兴风作浪的可能。殷凯生教授认为,对那些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来说,超级细菌就有些凶险了。因为他们的抵抗力不行,只有靠药,而药物恰恰又奈何不了它。不过,预防超级细菌的战场主要还是在医院,因为那里集中着抵抗力最弱的人群。病人在院内感染细菌的途径为接触感染、飞沫传播以及空气传播。尤其在急诊的重症监护病房,会通过身体接触传播,感染那些年纪较大、病情较严重、皮肤有伤口的住院病人。

  预防超级细菌感染首先应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理学专家指出,涉及是否用抗生素时,要尽早确立病源学诊断,即究竟是什么细菌感染。其次,要根据抗菌药的作用、特点用药。医生要熟悉每种抗菌药的抗菌谱和细菌对药物耐药性的变迁情况选择有效药物。第三要根据患者生理、病理、免疫等状况合理用药,并严格控制用药情况。对于一些发热原因未明的病人,随意用抗菌药物可能使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掩盖了真正的病情。此外,抗菌药物的预防用药和联合用药问题也应当注意,预防用药是无益的,联合用药是主张二联,不要超过三联以上用药。

  预防更多的细菌突变成超级细菌,关键是整个社会要在各个环节上合理使用抗生素,普通市民要做到勤洗手,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自身的免疫力。自身免疫力是对付超级菌的最好武器。

   

  超级病菌怎样炼成?

  1920年 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是链球菌。

  1960年 产生了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MRSA取代链球菌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菌种。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同时出现。

1990年 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耐链霉素的“食肉链球菌”被发现。

2000年 出现绿脓杆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西力欣等8种抗生素的耐药性达100%;肺炎克雷伯氏菌,对西力欣、复达欣等16种高档抗生素的耐药性高达52%-100%。

2010年 研究者发现携有一个特殊基因的数种细菌具有超级抗药性,可使细菌获得超级抗药性的基因名为NDM-1。

一些赴印度接受手术等治疗的患者感染了一种新型超级细菌。这种几乎对所有抗生素具有抗药性的细菌正在从南亚传向英国,可能在全世界蔓延。

  这种被称为NDM-1的超级细菌最初是在去年被英国卡迪夫大学的蒂莫西-沃尔什确认。他在一名瑞典病人身上发现了两种细菌,从中找到了NDM-1。而这名患者曾经在印度住院治疗。研究人员称,这种超级细菌跨越不同的细菌种类,使许多在医院感染的患者更具有抗药性。NDM-1细菌甚至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也具有耐药性,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通常被认为是紧急治疗抗药性病症的最后方法。

  目前,南亚和英国已经出现数起感染病例。研究人员正在确定这些患者感染的NDM-1细菌的普遍性。

  在对疑似患者进行检查以后,研究人员在印度钦奈市确认了44名患者,在印度哈里亚纳邦确认了26名患者。与此同时,研究人员还在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和英国发现这种超级细菌的踪迹。其中,英国患者人数达到37人。部分英国患者最近曾经前往印度或者巴基斯坦接受整形手术。

  除了英国,印度也向其它欧洲国家和美国人提供整形手术。NDM-1超级细菌可能将在全球蔓延。大多数NDM-1超级细菌出现在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除了替加环素和黏菌素以外,这种细菌对其它抗生素都具有抗药性。在部分患者身上,甚至这两种抗生素也不起作用。

  最关键的是,NDM-1超级细菌是以DNA的结构出现,被称为质体。它可以在细菌中自由复制和移动,从而使这种细菌拥有传播和变异的惊人潜能。研究人空中旅行和移居使这种超级细菌在不同国家和大陆之间迅速传播。其中大多数已经存在这种细菌的国家尚未被发现。国际旅行和医疗旅游已经导致抗药性细菌在全球范围内快速传播,可能预示着抗生素时代的终结,医生将难以治疗受到细菌感染的患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