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以直报怨的伦理行为方式处理医患关系

(2009-12-01 11:28:50)
标签:

医患关系

行为方式

医务人员

关系模式

健康

分类: 中国医疗改革
什么叫医患关系?简而言之就是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关系医患关系为什么紧张?一个巴掌拍不响,有医生的责任(包括医生的上级部门),有患者的责任。至于媒体,有一定责任,但关系显然不如关系的主体(即医与患)的责任大。
看病难,看病贵,是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里都承认并承诺解决和正在解决的事情,问题的存在不容置疑,不能说是老百姓无理取闹,病不起对于相当一部分国人来说,是事实。国家财政投入足,医疗保障体系不完善都是原因。由此造成许多医院以药养医。这就造成了百姓们的看病贵,看病难。对于目前的医患关系,公众普遍认为已到了比较紧张的程度,如不改善可能出现“医者不敢行医,患者不敢就医”的情形。在医患关系问题上,人们存在着认知误区,其中以医患关系紧张状况及其性质的认知误区最为关键。从认知的角度看,医患关系紧张现象的主要原因有:患者一方多认为医生看病常多开药、开贵药而不管病人的治疗效果。而医务人员一方则认为,患者就诊把钱看的比命还重,总想着少花钱看好病,甚至想看完病后再从医院捞一笔。基于这样的认识,医患关系的紧张是必然的。有一半的患者在就医过程中有不满意的情绪。这表明医患之间存有问题,但医患关系紧张不应成为医务人员不良行医行为、社会公众与患者不良就医行为的理由。调查还得出,患者对医务人员表示信任的为43%,而医务人员认为医患之间相互信任的只有25%。抛开一些技术上的客观因素,本调查结果证实,医患关系并未到非常紧张的状况,相反是社会公众及医务人员在认识上有所夸大,特别是医务人员对医患相互信任的比例较低显示出这一点。从医患的访谈调查中感到,医务人员包括医学生对医患关系表示出了比患者群体更多的恐慌和担心。这种心态会影响到他们对待患者的态度和处理方式,有可能引发新的医患纠纷,加剧医患关系的紧张程度。
处理人际关系:一方面基于人们对关系状况的认知,另一方面取决于处理人际关系的伦理思维方式。一般而言,当人际关系处于不协调甚至紧张的状态下,解决的伦理思维方式主要有:以德报怨、以怨报怨、以直报怨。对于前两种方式,人们都有比较正确的认识,而对以直报怨的方式了解较少。“直”可以简单理解为正直、正义、公平,以直报怨就是以公平、正直的行为对待不善或邪恶的行为。目前,医患双方在行为方式上基本采取的是以怨报怨,这种伦理行为方式造成一个恶行循环的关系模式。如医患之间采取防御或保守的态度,就是上述关系模式的一种表现,直接影响双方处理医患关系的态度和方式,受损害的不仅仅是患者,医务人员也不能免受其难。所以,医患双方及社会公众都需要对医患关系的紧张状况有正确的认知,各个责任群体有义务以公正、真实的态度传达正确的信息,让公众了解真实的医患关系状况,以便形成正确的认知,指导行为的实现。同时,整个社会群体应坚持以德报怨、以直报怨的伦理行为方式处理医患关系.目前,医患双方在行为方式上基本采取的是以怨报怨,这种伦理行为方式造成一个恶行循环的关系模式.医生的“红包,回扣”没有吗?事实证明,红包回扣不但以前有,现在也有,以后也还会有,确实医院里管得很严,但这一对一的事,别人那么容易查吗?红包问题怎么看?值得大家深思。至于媒体的报道,媒体可是抢新闻啊,什么新鲜就报什么。至于说医生开药,记住药名别开错药和别乱开药那是对医生的基本要求。
要改善医患关系,国家要加大财政投入,健全医疗保障体制,尽管现在还差得远,但国家正在这么做,做为医生,应该从自身入手,加强医德医风建设,真正为患者着想,让病人少花钱,看好病。医院也要加强建设,对坑害患者的事不护短,严肃查处那些黑心大夫,那样才会得到社会和百姓的认可,那样才是减少医患纠纷,缓解医患关系的根本途径。
埋怨社会,埋怨媒体,埋怨患者和埋怨医院实在是在舍本逐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