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张友平医生
张友平医生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39,403
  • 关注人气:40,66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医学生到医院实习的时候,应该怎样做?

(2009-11-15 01:13:05)
标签:

教育

实习医生

医患关系

病人

分类: 舞文弄墨
为了我们每一个未来医生的成长,大家还是应该理解、关心、支持这些医学生的临床带教工作。

 

谁都要经过见习、实习的训练,否则难以从学生娃变成工作者。但需要弄清楚的是,“医学生”是学生而不是医生。“老医师”与“医学生”之间,应该是“传帮带”的关系。“传帮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事实上在许多医院不是医生的“医学生”,“学习”如果成了次要任务,“行医”倒变成主要工作,这样的本末倒置,必定是危险的。首先你要明白病人需要的是什么? 病人担心的是什么,病人需要的是:医务人员的关心,了解自己的病情,治病的信心.病人担心的是:你的技术,你的能力,所以你要关心爱护病人,多从病人的角度着想.
我在学校见习的时候,就有一位儿科主任教了我一个受用一辈子的方法,当你拿听诊器听小孩的心肺之前,请为他的父母和他着想,听诊器会不会冷着他呢?所以听诊之前先用手心热一下听诊器, 病人以及家属会为你的细心而感动的. 他会更加信任你.另为还有一些不经意的小动作,也可以为你赢得信任.早上查房,可以为病人盖好被子;
走到床前,检查病人前,握一下病人的手,或者摸一下他的脉搏,通过触摸,增加无声的交流.病人的抵触情绪会降低不少的.语言的交流技巧也重要.
 

 

为什么总是说“医生与法官越老越好”?应该知道个中简单的道理。如果总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医学生”充当“老大夫”,使“传帮带”变成“全帮代”,后果可想而知。公众是否理解医学生、理解医学生的临床实习,其实这并不要紧;重要的是卫生主管部门要高度准确地理解、把握临床实习的性质,严格限定与规范医学生在见习实习期间的行为。现在的医疗环境确实对刚刚接触临床的学生非常不利,一方面想结合临床多去实践,另一方面得不到病人的认可和配合,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这就需要自己去努力。下面我谈几点建议:

首先:努力学好理论知识,这样你在病人面前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对病人提出的问题对答如流。

其次:角色的转变,把自己当成临床医生而不是学生。

第三:注意询问的技巧,以及你的举止、你接触人时的态度,避开患者的隐私,多考虑患者的感受。

第四:查体时要抓住重点,主要查和你询问的病史有关的部位或脏器。

第五:多接触新入院或第一次就诊的病人,有机会多到医院科室去看一看。最后:如果出现病人对你不信任时要回避而不是和病人正面冲突,出现问题时可以叫老师帮你解决。患者很难辨别清楚给他看病的“医生”的身份。卫生主管部门不可见惯不怪、放任自流,这才是对患者的负责,也是对医院的负责。

 

 

美国有个著名的连续剧《实习医生格蕾》,曾荣登全美收视率榜首,已播出很多季。主角格蕾是个女孩,一名外科实习医生——医学训练这活儿生死攸关,要如何认真、如何努力才能够做得好!现实告诉实习医生也告诉公众:要当个好医生,仅有医学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医院有病谁来治”?这是一个陈旧性“内伤”,早已拖成了慢性病。激光治疗近视,让人摘掉眼镜,这当然是好事,如今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这一新疗法。该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否认“动物实验与人眼手术使用同一机器”,考虑“可能是微型角膜刀清洁不彻底或洁净手术室空气洁净度不够所致”。无论如何自我辩护,患者群体性感染却是事实。没有人说大学的附属医院“都有病”,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很好,正是他们有职业良心,给张海超“开胸验肺”,诊断出“尘肺合并感染”——公众都对这家医院的这一行为表示了由衷的敬意。

医患关系是医疗人际关系中最主要的一种关系,是以医疗职业为基础、以道德为核心、以法律为准绳,并在医疗实践活动中产生与发展的一种人际关系。医患关系通常表现为技术层面和非技术层面,现阶段随着医学模式转化为生物———社会———心理模式,医患关系中的非技术层面,包含医患双方交往中社会、心理、法律的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1989年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在福冈宣言上指出:“所有医生都必须学会交流和人际关系的技能”  。医学实习生是未来的医生,是医疗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必然要面临与病人沟通的问题。良好沟通的能力是医学实习生成为一名合格医生不可缺少的条件。1987年英国医学会已将对医生交往能力的评估作为医生资格考试的一部分,可见国外医学教育界在培养医学生与病人沟通的能力方面已经先行一步。由于医学实习生刚刚进入临床,对复杂的人际关系无所适从,在与病人沟通的实践中,他们倍感困惑,常常表现为对医患关系认识不深,法律意识不强,在医患沟通技巧上缺少训练,面对病人时缺乏自信。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带教老师与实习医生共同努力,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 认清形势,端正思想

 

在教学中,我们应帮助实习医生充分认识目前的医疗形势。我国现阶段医患关系作为一个全社会广为关注的焦点问题,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而呈现诸多新的特征:医患之间变成一种契约、合同及法律关系,已成为经营者与消费者的关系;患者从被动求医变成主动择医;患者成为医方的衣食父母。这就对医患双方,特别是对医生提出了新要求,在医患交往中,相对而言医生是主动的,病人是被动的;在信息占有上,医生是有专业知识的,病人是无专业知识的;在医患地位上,虽然在法律意义上而言,医患双方是平等的,但在技术上是不对等的,医生是强势的,病人是弱势的。因此,在医患沟通中医生是起主导作用,也是保持良好医患沟通的主要责任者。

 

2 培养沟通能力渗透在实习教学中

 

教学医院的教学行政管理部门及临床带教老师,应将培养医学实习生的医患沟通能力渗透到岗前教育及平素的临床教学中来,这样,同学们从进入医院的第一天起,医患沟通意识就不断得到强化。在教学中要因材施教,灵活应用,教与实习医生在各种不同情况下处理医患关系、增进医患沟通的方法。例如在儿科的带教中,我们把培养医患沟通问题贯穿始终,讲基础理论时,结合儿科的特点及小儿生理病理特点,说明小儿机体功能发育未健全,发病容易,病情变化迅速,治疗时要求及时正确和谨慎。因此,儿科医生必须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才能迅速完成诊视,准确掌握病情,而且医生不但要与患儿沟通,而且要面对心情焦急的家长们,既要与小儿培养感情,让小儿亲之信之,又要向家长们了解病情、解释病情、讨论医疗方案等,这一切均有赖于良好的沟通能力。在临床病例诊断分析时,带教老师教给实习医生的不单是几条诊断标准,还要教给他们与病人沟通的切入点,通过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行为等方面的分析,让医学实习生们认识到与病人沟通关系到诊断的正确性,体现医生诊疗水平的高低,沟通能力的训练与医疗技术的学习一样重要,厚此薄彼是不正确的,只有训练出良好的沟通能力,才能成为一名合格医生。

 

3 加强法律意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医患关系已经广泛涉及伦理、道德、法律、法规等方面,医患关系更加复杂,医患关系已不单是一般意义上的人际关系,也有别于一般的消费关系。教学医院应加强管理,通过教学、讲座、学习竞赛、临床带教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强化医学实习生的法律意识。医患双方有平等的法律关系,受到相同的法律约束,但医务人员应首先自觉地遵纪守法,同时充分尊重病人的权利,维护患者的利益,不能把生活中的个人私愤或思想带到工作中去,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使自己的行为符合法律规范,塑造医学实习生的新形象。

 

4 提高技巧,树立信心

 

进入临床实习时,学生们普遍存在信心不足,在医疗纠纷不断的形势下,学生们面对病人时怕说错话、做错事,易产生畏缩情绪,有些学生干脆采取尽量避免与病人接触、尽量不跟病人说话的消极做法。要消除这一心理障碍,必须让他们树立信心。首先,带教老师应给予医学生足够的尊重,在称呼上应当把实习医生称为“医生”,特别是在给病人介绍实习生时更应这样,使学生有“名正言顺”的感觉,能够以一个医生的角色来面对病人。另外,带教老师应肯定实习医生的成绩,及时给予鼓励,这样会大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老师不要认为实习医生帮不了什么忙,是个累赘或是可有可无的人,更不应把他们当作是个“小工”随意使唤,使他们忙于杂事,无暇顾及医疗工作。同学们应主动多接触病人,教师应尽可能给实习医生提供锻炼的机会,做到放手不放眼,针对不同的病种、不同的病人,有意识地训练他们如何帮助病人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他们与病人沟通的能力得到提高。

 

5 注重职业礼仪的培训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素称礼仪之邦,一切社会活动均有一定的行为准则。医学实习生应按照医生职业的行为规范来要求自己,医生职业礼仪的培训是医学生进入临床阶段的必修课,注重职业礼仪、树立健康的职业形象是医患沟通的一项重要内容。职业礼仪包括语言、姿态、动作、表情等均应符合有礼、有利、有节、有技巧的原则,服饰要整洁大方,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提倡使用礼貌的语言、安慰性语言和鼓励性语言。要学会使用文明礼貌的十字用语,即“请、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要注意礼貌地称谓病人,简单地叫床号会使病人感到被忽视。与病人交往中,要注意眼神和必要的微笑配合友好的、雅观自然的手势。医疗技术操作时动作不宜太大,尽量减轻病人痛苦。

 

总而言之,医学实习生与病人沟通能力的培养,是关系到他们能否顺利完成实习任务,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医生的 问题,随着我国医疗形势的转变,这一问题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

 

 

按网友的说法,这是老子帮儿子,自己人为自己人说话。当然,这也好理解,这本来就是一个“传统”,运动员裁判员是同个人。卫生部真正是全国老百姓的卫生部,那么,应该全面审视“临床实习”行为,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问题,调整政策,而不是讳疾忌医,对媒体的曝光只觉遗憾。

1.到医院实习的时候,应该怎样做?
所谓的实习,就是让我们把以前在学校里学的知识转化为“现实”。首先自己的基础知识要扎实,没有地基是盖不起房子的,所以,在实习之前要先熟悉以前所学的课本知识,这样到了临床才能有据可依。如果你以前在学校的时候,基础不是很好,那也不必惊慌,因为可以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根据所到的临床科室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实习一般都有“科室安排表”,知道自己将要去那个科,就提前针对这个科室,恶补相关知识,并且在该科室实习期间,遇见问题要勤翻课本和相关资料,尽量做到及时解决问题。

2.应该怎样搞好和老师的关系?
  这个很重要,因为在我之前实习的时候就发现,善于与老师相处的同学,比较容易得到老师的青睐,这些同学相对于其他同学来说,更容易得到动手操作的机会,而且和老师熟的话,请假考研、请教问题方面都非常有优势。至于说到搞好于老师的关系,这个就比较难说了,因为个人的性格不同,遇见的老师性格也不一样。我只能谈个总的原则,那就是多干活,少说废话,注意这里我指的是“废话”,一些必要的、有趣的、礼节性的、奉承的话是一定要说的。举些例子给你:一些老资格的医生都比较不怎么喜欢说话,但他们一般都是有些成就的,遇见这类老师你最好少和他们开玩笑,他们提出的观点你最好不要当面反驳,当遇见年青的医生,因为大家都是年青人,你就别表现得太沉闷,如果太沉闷会让他们觉得你这个人没趣,关系自然不好。所以要表现得有朝气点。还有最重要一点就是,一定要对老师有礼貌。遇见老师要问好,下班之前要和老师打招呼,经他允许方可离去。有事要请假,请教问题要虚心。总之一定要把礼貌放在第一位。

3.怎样学会自我保护?
其实实习的时候都是老师带的,所以医疗纠纷都是老师和医院负责,这方面带你的老师比你还紧张。基本上你每到一个科室,老师都会教你怎么做,很少出现问题。至于在治疗中可能给自己身体带来的伤害,这个也没什么问题,你在做第一操作之前,带教老师都会给你做示范,你只要跟着做就可以了。总的说就是严格遵守操作流程,认真仔细。

4.怎样积累丰富的经验?
 想靠实习积累“丰富”的经验,基本上是不可能滴。其实最主要的经验是从带教老师身上学的,所以之前说的和老师关系好就很重要了。关系好,他就肯教你(特别是中医方面),一些有很丰富临床经验的老师在处理病人方面有很独特的见解,在平时的查房和开医嘱时你要多留心,遇见一些“奇怪”的地方要多问问,虚心点讨教,多做些笔记,回头慢慢消化。还有就是值夜班的时候,一般早上老师要管病人,没什么时间给你解答,所以只能是下午或者值夜班的时候,他才乐意给你多讲讲,特别是值夜班,联络感情,讨教问题的最好时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