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实习医生问诊临床实践诊疗活动医学教育 |
分类: 医疗 |
卫生部和教育部联合发文,针对尚未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医学毕业生和在校医学生临床实践活动,制定出《医学教育临床实践管理暂行规定》,于 2009年1月1日实行。
本规定明确指出,在校学生和未取得《医师资格证书》的医学毕业生,在医疗机构从事临床实践活动时,医疗机构必须确定有执业医师资格的医师作为指导老师,在指导老师指导下才能开展临床诊疗活动,所从事诊疗活动的医疗文书要指导老师签字确认方可有效。规定要求,医疗机构安排在校的医学生和试用期医学毕业生从事临床实践活动前,要向患者实行事前告知义务,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临床实践活动中患者的知情同意权、隐私权和其他相关权益,并得到患者同意才能实践。规定还强调,因临床带教教师和指导医师指导不当而导致的医疗事故或医疗纠纷,临床带教教师或指导老师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而医学生和试用期医学毕业生不承担相应责任。如未经过带教老师或指导老师同意,擅自开展临床诊疗活动,个人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医学临床学习和实践活动是医学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一个临床医生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必然需要经历一段时间的医学临床学习和实践过程。为保护患者、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保证医学教育教学质量,并最终保障人民群众获得安全可靠的医疗卫生服务,按照《执业医师法》和《高等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卫生部和教育部对医学生和试用期医学毕业生从事临床实践活动制定了明确的管理要求。两部门联合印发的《医学教育临床实践管理暂行规定》规定,“医学生在临床带教教师的监督、指导下,可以接触观察患者、询问患者病史、检查患者体征、查阅患者有关资料、参与分析讨论患者病情、书写病历及住院患者病程记录、填写各类检查和处置单、医嘱和处方,对患者实施有关诊疗操作、参加有关的手术”;“试用期医学毕业生在指导医师的监督、指导下,可以为患者提供相应的临床诊疗服务”;“医学生和试用期医学毕业生参与医学教育临床诊疗活动必须由临床带教教师或指导医师监督、指导,不得独自为患者提供临床诊疗服务。临床实践过程中产生的有关诊疗的文字材料必须经临床带教教师或指导医师审核签名后才能作为正式医疗文件”。
严格意义上说,医学生和试用期医学毕业生在医疗机构的临床实践活动是医学教育中的临床实践活动,而非正式的行医。对这种活动的管理,是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我国刑法对于“非法行医”的具体界定,不包括医学生和试用期医学毕业生从事临床实践活动。近年来,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管理规定,卫生部和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加强对医学生和试用期医学毕业生从事临床实践活动的管理,并通过医院管理年活动和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进行监督检查,保证正常的医疗安全和医疗秩序。
临床医学系的学生毕业前必须到各临床教学医院去实习,如何当好实习医生,学会看病,关系重大,甚至影响一生,每一位临床医师包括所有的医学著名的教授们均有共同的体会,在临床实践中所学的医学知识丰富多彩、生动形象、具实用价值,是学医生涯中关键的时期。搞好临床实习能为将来成为一名优秀的、值得病人信赖的、人民群众爱戴的好医生。
在我们的教学医院里面一般新收的病人都是实习医生先去问诊,之后写大病历,并将问诊情况上报上级医生。而上级医生/主治医生会一般在听取实习医生的汇报后查房的时候自己会再检查一遍,然后就实习医生问诊的缺漏指出来,并就重要的一些问题进行讲解,在这个过程中实习医生得到提到与进步。另外还有一种普遍的就是带教医生和实习医生一起去问诊,以实习医生问诊为主,主治医生进行补充。那么这些过程中,实习医生的问诊技巧无疑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加之主治医生的指导,实习医生的知识会不断增加,医疗水平也会有很大的提高。
实习医生主要实习什么?主要就是形成一个好的临床思路,把自己学习的书本知识和临床实践相结合,从而为自己将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而这个最基本的开端就是问诊病人和给病人查体。之后再综合各方面的资料,下诊断,开处方和检查单。
无疑,实习医生接诊是提高实习医生临床水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另外实习医生临床实习最主要的工作也就是接诊,如果实习医生不去接诊,就只是写病历,测血压,测血糖,或者一边看别人问诊,那么临床实习的意义将大打折扣。
很明显,实习医生在实习过程中得不到很好的锻炼和提高,那么这样只会造成恶性循环,使得中国的医生水平越来越差。就我们的实习医生来说,所谓比较好的实习医院,学生们一般愿意去的医院就是动手机会多的医院,老师放的开的医院。比如很多三甲大医院,基本是收病人从问诊,查体,写首程,以及最基本用药,检查等等都是自己一手全部完成,上级医生只是严格的把关,指导实习医生进行必要的药物调整和治疗方案规划补充。这样锻炼出来的医生动手能力就很强。
很多中医医院实习生的动手能力就很差,为什么?因为问诊,包括查体等等都是老师在完成,因为老师对学生不放手,病人对学生不信任,这样以来五年的学习没有实践,如何提高动手能力?任何知识都是死的,只有通过不断地实践才能变得活起来。对于实习医生牵制的太死,无疑给实习医生临床经验的提高一个很大的羁绊。
我是从实习中走过来的,深深的了解实习的重要性,在实习中,我们做到了理论和实践的相结合,为我日后的工作打下了基础,直到今天反思我的老师们还回味无穷。我的带教老师们给我们不仅仅是知识,还有多年的医德和严肃的工作作风。以后我也带过很多的学生,不知不觉之中也把我的老师的医德和学风传给了他们。
我们接触的绝大多数患者是很配合的。即使你告诉他你是实习生,患者还是很乐意你给他问诊甚至查体的。因为在教学型医院从来都是这样,患者也大都习惯了。果真患者拒绝实习医生查体问诊,那么实习医生的工作量将大为减少,实习医生“减负”。最后倒霉的是谁?是20年以后的病患者。实习生活的开始,意味着医疗生涯的序幕已经拉开,实习的成败对事业的成功与否影响甚大,作为一名完成了基础课的学习,即将走向临床的实习医生,自然希望搞好实习,使自己医疗生涯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然而你可曾想过实习的目的是什么,实习医生应具备那些素质,自己在实习前又有什么准备,实习应该解决那些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实习医生应首先解决的问题。首先,实习的目的是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从理论到实践,用哲学的观点来看,这应该是一次飞跃。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有了理论知识,并不等于认识了疾病,并能治疗疾病,只有把学到的理论应验于临床,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结合才能真正了解疾病,治疗疾病。这种从理论上的认识疾病到真正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就是一次飞跃。因此,作为一名实习医生,应该把实习看成是从理论到实践的社会实践过程,把自己对每一个疾病的认识看成是自己在认识论上的一次飞跃。这样就能不断地激励自己,去认识新的疾病,学到更多的治疗疾病的方法。
实习的目的是实现从学生到医生的转变过程。这种转变不仅仅是角色的转变过程,而是包括工作、学习方法的改变,乃至包括素质、心理、责任等多方面的转变。在实习中,同学们常常对学会诊断和治疗某一个疾病而沾沾自喜,而很少问问自己,是否具备一名合格的医生的素质,其结果是,理论上头头是道,而面对实际病人却不知所措。
因此,作为实习医生,在实践过程中,应有意识地使自己实现这种转变,把自己锻炼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 热爱自己的事业。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一个医学生来说,不管是自愿或是某种原因,只要选择了医生这一伟大而又崇高的职业,就应该热爱自己的事业,并为之奋斗终生。热爱自己的事业,是做好工作的基本条件,是事业成功的源泉和动力。因此,热爱自己的事业,是一名实习医生首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虚心求学的态度。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孔夫子的这种求学态度值得好好借鉴。虚心的求学态度,对于实习生必不可少,“虚心”是求学的前提,离开了“虚心”将失去许多学习的机会,“求学”的对象不仅仅只是教员,而应包括所有的医护人员和病人。只要虚心求学,不耻下问,将会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求是的科学态度。
医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有机结合。它研究的对象是人而不是物。对病人诊断及治疗的错误比一个科学试验的失败或一个工程设计错误的后果更为严重,将给病人带来无法挽救的损失,因此,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求是的科学态度则显得更为重要。作为实习医生应引起高度的重视,决不能不懂装懂,自以为是。否则将会铸成终生大错。 勇于吃苦的精神。
实习生活是艰辛的,重危病人的抢救和监护,急诊手术,值班及医疗文书的书写,经常会工作的通宵达旦,实习生付出的劳动甚至比教员的还要多。不过,一份辛苦一份收获。实习医生的双重身份。 “实习医生”,顾名思义,实习医生即实习生加医生,因此,作为一名实习医生本身就具备了双重身份,在老师的眼里,实习医生是一名学生,在病人的眼里实习医生又是一位医生,正确处理好这种双重身份,是实习医生首先应解决好的问题。
在实习的过程中,“学习”自然应放在主要的地位,而这种“学习”又与学校的“学习”有很大的不同。在内容上有其不同,在学校“学习”,重点在学习理论知识方面,而实习的“学习”不仅要学习有关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要学习作为一名医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临床工作的基本方法,治疗方法,思维方法,甚至包括社会适应能力的的学习,因此说实习中的学习内容要比学校的学习内容要广泛得多。
在学习方式上也有不同,在学校主要是老师的讲解为主,而实习则是从理论到实践的应验过程,因而实习的学习方式则应以独立思考为主,有的甚至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感染,如教员的工作方式,医疗作风等等。 在实习中,在病人的眼里,并不是把实习医生看成一名学生,而更多的成分是把他作为一名医生看待,因此作为实习医生则应担当这份责任,在学校里,诊断的错误或记错药物剂量,仅仅是知识的缺陷,而在临床中,则是人命关天的大事,甚至是要负法律责任。
因此,在实习中,特别是对待病人,实习医生应担当起医生的责任,自己的言行应对病人负责,决不能不懂装懂,自以为是,这一点应特别牢记。注意医生的必备能力的学习。 实习的目的之一就是实现学生到医生的转变,这种转变中包括作为医生必备能力的学习,而且是贯穿整个实习过程的始终。所谓医生的必备能力,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即:观察力;与病人的交谈能力;应急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这些能力对于今后独立工作的重要性,大部分实习医生有没有意识到,他们往往只注意对某一个疾病的学习和认识,而忽视了这些能力的学习,因而表现毕业后独立工作能力差。
因此,实习一开始,就应有意识地注意这些能力的学习,为今后的独立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可以说具备这些能力,比多认识几个疾病要重要得多。 总之,实习生在进入临床之前,首先应明确实习的目的,了解实习医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及实习中应注意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完成好实习任务。为今后的独立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所以医学生在医院实习是必需的,根据卫生部和教育部的规定,医学生在医院实习工作根本不是非法行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