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国庆金秋旅游愉快。

(2009-09-21 21:50:22)
标签:

健康

保健

秋季腹泻

感冒患者

燥邪

分类: 健康保健
天高云淡的金秋时节款款而来。在秋季婀娜的脚步中,经历了酷暑的煎熬,迎来了秋高气爽的金秋季节。然而,就在饱受酷暑折磨的人们终于松了口气时,一些潜伏在其美丽的外表下的疾病也悄然而至。感冒发烧、心血管病等秋季高发疾病也悄然袭来,威胁着人们的健康。从中西医两个角度向市民传授安然度秋的“健康秘笈”。 为使大家在享受秋高气爽的同时安享健康,希望大家在这个秋天不要成为榜单成员。

  第1名:感冒  儿童腹泻秋末高发

  每年秋天,儿童秋季腹泻和感冒发烧一样普遍。从中医来看,秋天小儿脾胃易受寒凉,因而容易发生秋季腹泻。

  症状:秋季腹泻是一种儿童常见病,每年的11月到次年的1月是该病高发期,两岁以下的婴幼儿是主要的发病人群,发病后往往症状较重。4至36月龄的儿童最易受其危害。秋季腹泻发病前常有一到两天的发热、咳嗽、流涕症状,接着出现喷射性的腹泻,一天腹泻10多次,严重的甚至腹泻三四十次。

  要及时补充水及电解质。对于轻度腹泻的患儿,可口服足够的液体预防脱水,用米汤500毫升加1.75克盐分次喂服,也可用500毫升白开水加10克白糖加1.75克盐煮开后分次喂服,医院已配制好的口服补液盐给患儿服用更合适。

  小儿出现腹泻要及时到医院就诊。一旦孩子患上秋季腹泻,家长还要注意孩子有无心率加快等症状;此外还要注意饮食搭配,以防出现营养不良症状:秋季腹泻是一种儿童常见病,每年的11月到次年的1月是该病高发期,两岁以下的婴幼儿是主要的发病人群,发病后往往症状较重。4至36月龄的儿童最易受其危害。秋季腹泻发病前常有一到两天的发热、咳嗽、流涕症状,接着出现喷射性的腹泻,一天腹泻10多次,严重的甚至腹泻三四十次。

要及时补充水及电解质。对于轻度腹泻的患儿,可口服足够的液体预防脱水,用米汤500毫升加1.75克盐分次喂服,也可用500毫升白开水加10克白糖加1.75克盐煮开后分次喂服,医院已配制好的口服补液盐给患儿服用更合适。 特别提醒:小儿出现腹泻要及时到医院就诊。一旦孩子患上秋季腹泻,家长还要注意孩子有无心率加快等症状;此外还要注意饮食搭配,以防出现营养不良。   

 秋天气候变化异常,季节转换较快,早、中、晚及室内外温差较大,呼吸道黏膜不断受到乍暖乍寒的刺激,抵抗力减弱,给病原微生物提供了可乘之机,是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病的高发季节。特别是当工作环境通风不好时,感冒更容易在人与人之间迅速传播。  首先要遵循“春捂秋冻”和“耐寒锻炼从秋始”的规律,注意随温度变化选择衣物;增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保持工作环境的良好通风至关重要,尽量避免出入公共场所。要适当多饮水,多吃水果,增强机体代谢;经常使用冷水洗脸洗鼻,也有助于感冒的预防。应尽量避免接触感冒患者,接触到感冒患者或他们碰触过的东西后要洗手,手指还要远离眼睛和鼻子。在感冒流行时可用陈醋熏蒸居室。尤其是甲型流感的疫情更加需要注意。 

 

秋天气温下降,季节转换较快,而且早晚温差大,因此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病症在秋季“盛行”,甚至还会引发肺炎、心脏病等并发症,而老人、小孩是秋季感冒的易感人群。

通常起始于持续性的喉咙痒痛、鼻塞,还可能伴有声音沙哑或鼻塞,而且会越来越重。此外,还会出现流鼻涕、打喷嚏、咳嗽等症状,有时会出现轻微的发烧。 首先要注意随温度变化选择衣物,注意保暖;增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多饮水、多吃水果;注意通风,每天开窗通风半小时到一个小时;尽量避免出入公共场所等也可减少感冒的发生。另外,还应尽量避免接触感冒患者,接触到感冒患者或他们碰触过的东西后要洗手,手指还要远离眼睛和鼻子。感冒、肺炎、支气管炎等疾病,可以通过服用中药来预防,如服用1-3个月玉屏风散冲剂,一天二次,一次一袋。另外,还可以根据人的不同体质选择西洋参泡茶等。从往年看,部分老年人在感冒初期自行服药,结果用药不当反而使病情加重,来医院时已转成肺炎等并发症,因此老年人患感冒后更要及时就医。

从往年看,部分老年人在感冒初期自行服药,结果用药不当反而使病情加重,来医院时已转成肺炎等并发症,因此老年人患感冒后更要及时就医。

    第2名:消化系统疾病 

  秋季病菌繁殖快,食物易腐败,是细菌性
食物中毒、细菌性痢疾、大肠杆菌肠炎、冰箱性肠炎(耶尔细菌肠炎)等肠道疾病的多发季节;同时秋季也是胃病的多发与复发季节,受到冷空气刺激后胃酸分泌增加,胃肠发生痉挛性收缩,抵抗力和适应性随之降低。如果防护不当,不注意饮食和生活规律,就会引发胃肠道疾病而出现反酸、腹胀、腹泻、腹痛等症,或使原来的胃病加重。严重者还会引起胃出血、胃穿孔等并发症。防止腹部受凉。患有慢性胃炎的人要特别注意胃部的保暖,适时增加衣服,夜间睡觉时要盖好被褥,以防止腹部着凉而引发胃痛或加重旧病。还要加强运动锻炼。 注意饮食调养。胃病患者的饮食应以温、软、淡、素、鲜为宜,做到少吃多餐、定时定量。同时,还应注意进食时细嚼慢咽,以利于消化吸收,减轻胃肠负担。 讲究心理卫生。要保持精神愉快和情绪稳定,同时,注意劳逸结合,防止过度疲劳而殃及胃病的康复。    第3名:哮喘 

  秋季空气干燥,
过敏源也比较多,极易侵犯一些过敏体质的人,常引发哮喘。由于有哮喘病史的人对大气的温度、湿度等变化极为敏感,而且适应能力弱,极易因上呼吸道感染而诱发支气管哮喘。加之,秋季又是叶落草枯时节,食物和空气中的致过敏物质大量增加,哮喘病发病率随之明显上升。  有哮喘病史的中老年人应尽量查出可能引起哮喘的致敏原因,尽量避免与致敏物质接触。若已知过敏原因者,更应杜绝接触。其次,要随气温的变化,及时增添衣服、被褥。还要注意加强营养,重视锻炼身体,积极配合治疗。可采取相应的进补,以预防或减轻支气管哮喘的发生或发展。  

     第4名:肺结核 

 肺结核是结核杆菌侵入肺部并引起肺部病变的呼吸道疾病,是唯一具有传染性的结核病。秋季户外活动多,容易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与传染性结核病人有过近距离接触引起感染。提醒人们,当出现脸红、低烧、乏力、盗汗、咳嗽、吐痰等情况时,应提高警惕。 
预防结核病一是要树立不随地吐痰传播疾病的意识;二是要尽量减少在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久留;三是工作和生活区要保持通风,减少居住拥挤。  有传染性结核病人的家庭或群体也不要恐慌,只要采取正确的预防方法就能避免感染。患者的用品和卧具,在阳光下直射5分钟即可杀死病菌。患者的痰可用纸巾包起而后烧掉。  

     第5名:动物伤 

 秋高气爽的季节,热爱户外生活的人们总是成群结伴或是一个人到郊区的山野里寻找生活的精彩,可一不小心,可能就会被山里的“东道”们问候。每年的秋季都是蛇咬伤和其他毒虫等动物咬伤的高发季节。 

喜欢爬山等户外活动者。 如果不确定蛇是否有毒,建议都按照有毒处理。一是要尽量避免走动,并让咬伤处低于心脏水平,同时尽快拨打急救电话;如果有绳子,立刻用其绑扎在肢体创口的近心端,绑扎不需要太紧,而且每隔45分钟左右要松开一次,每次1-2分钟。此外,还要尽快排出伤口的毒液,可以用凉水、清水冲洗伤口及周围皮肤。如果需要移动病人,最好抬着,而不要让病人自己走动。 

    6.心血管疾病乘虚而入

  秋季是心脑血管病发病较高的季节。气候变化引起的冷刺激会使交感神经兴奋,毛细血管收缩,引起血压增高,心脏负荷加重,脑缺血。另外,秋季气候干燥,体内水分消耗过大,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缓慢,易导致脑血管病发生。

  症状:数日或数周有乏力、头晕、烦躁、胸部不适、活动时心悸、心绞痛或心绞痛发作频繁、剧烈、持久的情况

  出谋划策:首先要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精神紧张和情绪激动;其次要注意劳逸结合,适当增加体力活动,定时定点休息,防止过度疲劳。

  另外,控制体重也很必要。过度肥胖会使心脏负荷加重,应该限制总热量的摄入,平时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高血压者要坚持服药,高血脂者要注意降低血脂,还要戒烟限酒,但可适量饮用红葡萄酒。

  特别提醒:老年人最好随身携带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药物,以备发病时及早服药。

  

  7.秋燥夹击人体健康

  秋天气候转为干燥,对人体健康和新陈代谢会产生很大影响。从中医理论来看,人体与气候和外环境的变化有密切关系,如果不加注意很容易发生疾病。如秋天前有夏火之余气、后有近冬之寒气,加之气候干燥,秋阳暴晒燥邪易致病。初秋燥热相合侵犯人体,称之为温燥;当深秋近冬之际,秋风凉刹,燥邪与寒气相合侵犯人体,其病称为凉燥。温燥与秋燥统称为秋燥。

  症状:秋燥易伤人津液,人们常会出现阴虚火旺,如口鼻干燥、咽干口渴、音哑、大便干、小便短少现象;燥邪伤肺,常出现燥咳症状,表现为干咳少痰、痰中带血等等。

  出谋划策:适当增加营养,如蛋白质、蔬菜等,多喝水,适当到户外活动。针对秋燥,可以用一些润燥的中药如沙参、麦冬、云竹、百合等做药膳(粥或汤),还可服用麦冬百合银耳汤、银耳鲜藕汤、冰糖煮梨水、菊花麦冬泡茶等,均可以清火润肺,起到保健作用。肿瘤患者还可选择服用贞芪扶正胶囊或冲剂,以增强抵抗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