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善与恶都不是绝对的

(2009-09-10 13:10:55)
标签:

四大恶人

善与恶

南海鳄神

萧远山

延庆

教育

分类: 舞文弄墨
“善”这个字上面是“羊”,中间是草,下面一个“口”,就是羊吃草的意思。羊吃草,不吃人,甚至还能被人吃,那羊很好,很善良。在人看来,能够吃别的对象,又不担心被别的对象吃掉,那这个对象就是善良的;能够欺负别的对象又不担心被别的对象欺负,那这个对象就是善良的。一般人都认为,羊的本性善良。
“恶”这个字,整个一副狼的面孔,上半部那个直直的鼻子和上扬的小眼睛,一看就不怀好意;下半部张开的嘴巴露出三颗牙齿,多么可怕啊。在人看来,狼不仅吃人爱吃的羊,还会直接吃人,而人却不能轻易吃狼,因为狼有很好的自卫能力。所以,一般人认为,狼是“恶”的代名词,狼的本性就是恶的。
四大恶人:段延庆:“恶贯满盈”,原为大理国太子,后因大理内乱,被奸臣杨义贞谋国后流亡出外,因其身份,受到多方追杀,最后身中无数刀伤,不但面目全毁,双腿残废,连说话都不能了。在大理天龙寺外巧遇段正淳的妻子刀白凤,与其结下一段露水姻缘,后刀为其生下一子段誉。正因这场露水姻缘,使其重拾做人的信心,后其强练家传武学,终于以一残疾之身成为武林高手,练成武功后,段延庆开始向当年的追杀他的人展开疯狂的报复,因为怨毒太深,所以只要被他盯上的人家一定会鸡犬不留,故此得到了“恶贯满盈”的绰号,后来他遇到了另三大恶人,并以其实力将三人统至麾下,成为四大恶人之首。因为大理皇室后来光复后由段寿辉登位,后传于段正明,其心中不服,一心想抢回帝位。武功为腹语术一阳指、段延庆最后怎么成为四大恶人,原因不就是没有登上皇帝之位?
叶二娘:“无恶不作”,原为妙龄少女,因与少林寺玄慈相好并替他生下一子(虚竹),而后被萧远山抢去,因思子成狂,沦为邪道。喜欢夺人男婴,终日抱婴玩耍,但在日落之后就将婴儿杀死后吊在树上,情况极惨(新修版把孩子送给别人家,让父母苦念一生)。则是故得“无恶不作”的绰号。后来在少林英雄大会上与虚竹相认,但萧远山随即揭破她与玄慈方丈之间的关系,导致玄慈自尽,她也用刀自尽以殉。武功不详,兵刃是柄长方形的薄刀,轻功不错,似以轻功克制南海鳄神,以内功克制云中鹤,居于四大恶人第二的位置。
南海鳄神:“凶神恶煞”,本名岳老三,南海派掌门,好杀人,本是做尽恶事,而自从拜段誉为师后,日益改变,从言谈中可发现他实际上是李逵型的人物,性格直爽,作事往往不经大脑(事实上他也没什么大脑),极重承诺,是四大恶人中最可爱的一个。一直在和叶二娘争四大恶人第二的名号,但从来没有成功过,最终因逆了段延庆之意,被段延庆从背后杀害。武功不详,最擅长的是“喀嚓一声拧断人的脖子”,兵刃是鳄嘴剪和鳄尾鞭。
云中鹤:“穷凶极恶”,好色之徒,轻功可说是天下第一,身世不详,只知道在四大恶人中他是最不可饶恕的一个。书中出现的女子几乎没有他不想染指的。其名言是“妙极,妙极!我早就想杀其夫而占其妻,谋其财而居其谷”,从此可见一斑。最后他中了慕容复悲酥清风后晕倒在地,死在大理三公中华赫艮的刀下。武功有轻功、鹤蛇八打,武器是一对铁爪钢杖。四大恶人除了最后一位,我看未必都是很恶.
我们这样理解“善”与“恶”,似乎很不地道。这不是抑善扬恶吗?善良有什么好处?被欺负而没有反抗的能力或不想反抗,那最终就是自我毁灭。恶倒是有实在的好处,想吃谁就吃谁,还不用担心遭到报复,何等美事啊。善有恶报,恶有善报,不公平啊。
有人可能说,是啊,“恶”好啊,但你得有作恶的能力,你没有能力,只好善。“善良”就没有能力的代名词。羊善良,是因为羊没有长吃肉的牙齿;狼凶恶,是因为狼的牙齿天生就会撕咬。如果以能力来定善恶,那现在地球上人最有能力,其它动物都不在话下,那人就是最恶的东西。推而广之,权力的本性就是恶。
也有人可能说,善好啊,羊善良,所以,尽管被人吃而不吃人,但是羊的子子孙孙绵延不断,家族兴旺,这是因为人把羊圈养起来,保护起来了,人不会一下子把羊吃光,总得留些种子吧;而狼就不同了,狼的能力太强,不带武器,单打独头,人不是狼的对手,所以,人不喜欢狼,也就不会保护狼了。狼在人的打击下,子孙越来越少,再往后可能断子绝孙,没有好下场。说来说去,还有一个最高权力,那就是人的权力。这个最高权力决定善好还是恶好。
 善恶到底是什么?说不清楚,那要有伦理学家来谈。但是,从直觉上看,我觉得伦理学的对象不应该仅仅针对人,要扩而大之,到动物、植物,到一切生命。我很赞成现在对生命伦理的研究。但是,生命伦理是怎么看待善与恶的呢?
1.如果把恶误解为善,那么行善实为作恶;如果把善误解为恶,那么作恶实为行善。 
2.为大善者常作小恶,行大恶者常作小善。善的目的,偶而也通过恶的手段来达到;恶的目的,偶而也通过善的手段来达到。目的和手段并非常常一致的。 
3.此时之善,乃彼时之恶;此时之恶,乃彼时之善。此地之善,乃彼地之恶;此地之恶,乃彼地之善。 
4.善与恶都不是绝对的,随时间、地点和条件而变化。所以,“性本善”和“性本恶”的命题都是错误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