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女儿真好。尤其是对于父亲,有个女儿13岁的真好。
女儿对我说:爸爸,您的小胡子很帅。又对我说:我小时候您没让我看动画片太好了,我现在连电脑游戏也没有兴趣。昨天在电话中对我说:我给您讲个笑话,您晚上讲给我妈妈听……。这样的话语很多,细微并且幼稚,但她能让我对自己挺满意,让她母亲也时时能感觉到温暖,而且是从丈夫那里得到的。
我一向对教育女儿很有心得,时常四处“讲座”,让生儿子的朋友们羡慕不已,而我则大是得意,越发讲得天花乱坠。近来我突然发现,事情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女儿上中学后,竟然对我们展开了一场“反向教育”。居家生活,难免发生一些小矛盾,特别是在夫妻之间,口舌之争常常让人败兴。女孩子敏感,虽不知道事情原委,但她总是能够准确地判断出家中发生的不愉快,于是,一场看似无意,实则精心策划的表演开始了。当然,她总是从父亲这里寻找突破口,男人毕竟心宽,几句恭维,或者支派点活给我,我也就释然了。母亲的工作是家中的“攻关项目”,但总抵不住女儿的智慧。她常选在吃饭的时候,先是大谈学校中的奇闻异事,以引起我们的注意,不觉间大家便缓解了情绪;若这一招不奏效,她立刻就会讲上几个小笑话,都是用转述的口吻,我听说什么什么,效果奇佳。我不知道她哪里来的这些笑话,许是她平日里留意,专门为这个时候准备的?最高明之处在于,当父母的情绪开朗些之后,必须要有一个巩固成果的阶段,才能使她的劝解工作取得持久的功效。她的办法是巧妙地提出一连串的问题,引诱我们谈论自己最感兴趣的话题。任何一个人,只要开始讲话,哪怕是满嘴的抱怨,也是情绪缓和的良好开端。女儿的这一系列手段,往往能够奏效,如果不成功,她甚至会使出让我们关心害怕的招数,不达目的绝不罢手。女儿出于一种单纯的目的,却教会了我夫妻相处之道,我想,家庭的和睦与否对成年人也许不算什么,但对于这个家庭中的孩子产生的影响,却是极为深刻,甚至令他们难以忍受的。父母间即使是无意地,半调情式的争吵,对孩子也是重创,因为他们没有生活阅历,成年人身上的一点点小困难、小伤害,在他们身上会放大许多倍,造成的破坏作用是我们无法想象的。我问女儿她是怎样懂得这些事情的。她告诉我,在他们学生中间有一个自发的组织,名叫“家庭和睦协会”,近几日的重点课题是“怎样让奶奶与妈妈相互夸奖”。为此我大感惊异,社会发展到今天,我们竟然不如孩子们懂事。
(女儿出外上大学去了,偶然发现这篇旧文,贴在此处献给所有子女离家的同胞)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