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 |
分类: 天津词典 |
溥仪是1925年2月23日夜里到的天津,在日租界大和旅馆住了一夜,第二天才搬进张园。张园的建筑状况我们在另一篇文章中已经介绍过了。他住进张园据说是有租房契约的,也许是他老丈人荣源签的也未可知,不过,自他住进张园之后,张彪老爷子还是拿出旧臣的态度,没有提过一个字的房钱,而且每天这老头儿还身穿长袍马褂,拿着把大帚笤给小皇上扫园子。倒是溥仪看不下去了,让下人告诉他不必如此,这才作罢。
住进来之后,众多的随员也跟了进来,若大的花园反而显得建筑太小了。溥仪与皇后婉容在二楼各占有一间大卧室,另两间客厅,一间给溥仪当书房,另一间便是夫妻二人的起居室,再有就是专门存放皇上私人财物的房间,加上值班上夜的宫女、太监呆的房间,二楼便给占满了。淑妃文绣听说自己被安排在一楼客厅对面的小房间独自居住时,心里很不高兴,但此时溥仪对她的感情已经相当淡漠了,她又没有家人在身边可以帮她说话,只有忍气吞声搬了进去。而这件事也让婉容很得意,使她不但在礼数上,也在待遇上压倒了文绣。
溥仪带着一妻一妾,住在张园中自然与紫禁城没法比,但他的心情却与在宫里时大是不同,头一件便是那抽水马桶,干净方便,配上明黄绣龙的垫子,也很舒适,比往日被小太监们扛在肩上跟着他到处跑的朱漆马桶强多了。再一个就是洋暖气,这个东西太好了,热水在铜管子里流动,房中总是那么暖洋洋的,不像宫里几百年不变的炭火盆,不但碍手碍脚,燃旺了还火气逼人。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从此自由了,可以随时到天津城里和租界中到处游玩,没有诸大臣的劝谏,没有祖宗家法的管束,不必再理会太妃们和宗室王公们的看法,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快乐。
在北京的宗室们轮流到张园来给皇上值班,过去张园游艺场的售票处,成了他们的公事房,犹如过去的“乾清门侍卫处”。天津人称“白帽”的日本警察在张园的值班室设在主楼对面的平房中,与溥仪自己的侍从官员共同承担安全工作。而靠近大门的地方有一间房子,是请求觐见者听候传唤的地方,这个地方每日热闹如市集,武人、遗老、政客、各式时新人物,另外记者、骚人墨客和医卜星相等江湖人物是应有尽有,都在那里等候奏事官的引见。
张园的大门外就挂着这块不大但让人遐思不断的牌子——清室驻津办事处。
他住下之后便仍以皇帝的名义发了两道“谕旨”,一是“郑孝胥、胡嗣瑗、杨锺羲、温肃、景方昶、萧丙炎、陈曾寿、万绳栻、刘骧业皆驻津备顾问。”这些遗老与当今国内国外各种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复辟”所必需的帮手。第二道谕旨是安排张园的内部结构,却是完全仿照民国机关的体制,“设总务处,著郑孝胥、胡嗣瑗任事,庶务处著佟济煦任事,收支处著景方昶任事,交涉处著刘骧业任事。”所有这些人每天上午都要来一次,类似于紫禁城中的上朝,他们的“朝房”便是主楼西面的一排平房,各办公处室也设在这里。而他的老师陈宝琛与罗振玉、郑孝胥则是每天必见的近臣。一楼的大客厅是溥仪每天接见臣工的地方,有如宫里的养心殿,在这个地方,包围他的近臣,也就是郑孝胥、罗振玉、陈宝琛等人在这里对他的争夺达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至于日后上演的一幕幕丑剧,只好另外备文以享诸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