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天津龙一
天津龙一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907
  • 关注人气:12,32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篇小说《敌后》笔记之一(从后往前读)

(2008-05-15 14:13:53)
标签:

文化

分类: 创作笔记

《敌后》笔记

 

情急之下,我便想带上她连夜逃跑,大不了回到天津被领导骂个狗血喷头,也比日后丢人现眼强。可转念一想,我便知道我根本就没办法逃跑,因为,就算是麻老二没有派人监视我,但我逃回天津之后又能怎么样?我的人生理想,革命志愿,还有我有勇气、刚强与毅力,只因为这次逃跑便会被弃之如弊履,从这一刻开始,领导和同志们必定会将我看作是临阵脱逃的胆小鬼,我也就只能像行尸走肉一般,再也不用谈什么理想,活着不过是糟蹋粮食。到了这个时候我才知道,要成为一个真正的革命者需要经受多少考验,而有些考验之严峻和荒唐,甚至比敌人的监狱和严刑更让我难以忍受。

 

然而,同情归同情,我的年龄和身份却让我没资格介入到他们母子之间,况且,在我心底还有那么一点不大光彩的想法,那就是如果没有麻老二居间掣肘,我一个人未必能对付得了精明世故的麻三姑,所以,他们母子之间的麻烦还是保持原状为好。

 

麻三姑最后得出场。

麻老二被打肚子上,我送他去天津就医。

表哥也别死。但我怎么才能将他救下来呢?是不是删除高占魁的事。还是给个理由替他在这件事上开脱。

麻三姑得出面。

 

表哥硬把麻老二给扣下了,留下四个伪军看守他,原来早有察觉。这样以来,行动就只能由我来指挥了。但众人害怕,麻三姑也不在,我怎么办?

 

麻三姑舍不得干闺女,自愿充当喜娘跟了来。麻老二只带着十来个弟兄送亲,但都空手没带武器。一切都像模像样,让我觉得真像是嫁人。

 

,想静一静,把眼前这混乱的局面理清楚

太阳还没下山,麻老二和麻三姑居然都走了。我突然记起,娘家人必须得在太阳下山之前回去。这可麻烦大了。

临近行动,麻老二的手下有些犹豫,我只好勇敢地动手,带头抓了表哥。屋里两人正在行坐床礼,但我记得满人的坐床里,新娘进门就办。这是玉如的诡谲之处。看来我不了解她的地方还很多。

 

 

可据点不得你打吗?杀七个宰八个,弟兄们就知道你的厉害。

他反问,事都叫我干了,你干什么?

我说,我可以保你兵强马壮,稳稳当当地当他们的头儿。这不是大话,我当真是这么想的;但这也是大话,要想在这支队伍里立威,让他们信服我,没别的,我也得杀七个宰八个,干出点“狠”事来给他们看看。

结果,我忘记问玉如的情况。对她不起。

 

麻老二一死,队员们对麻三姑的反对也就消失了,剩下的就看我的了。

 

 

麻老二反对母亲撮和的这桩亲事,说兄弟们小瞧了看,干这事不义气。同时由于军心不稳,大家也怀疑麻老二事事听娘的调遣,不是好事。寡妇控制儿子。

 

第九节设计

1,              走投无路,怎么办?

2,              干脆直接写婚礼场面。伪军挨家收礼。我提前一天住进刘小辫家。

3,              我和玉如的事应该做成一个有意味的结尾,同时再现那个迷信的问题。当然,我得受一点轻伤,以应验卦师的话。

4,              表哥在据点里有所准备,同样担心此事有变。他瞒着我,但被抓后却不让我去打据点,甚至不惜公开这个秘密以保护我。我们不信。他知道自己必死,但我说保他不死,最后不得不食言。表哥让告诉家里他是病死的。我知道,他是担心姨夫的老兄弟们会来向我寻仇。我将他盛敛了,派人送回家。我没脸去见姨母。

5,              要对表哥说明玉如是我太太。

6,              最后的高潮,我实现了欲望,但所得远不如所失。所得很简单,我得到了队伍。所失应该失去表哥,他必须得死。麻老二要不要死,应该的,因为这是另一层结构,必须得有结果,麻三姑把儿子“疼”死了。

7,              麻老二既然战死,就必须得在婚礼上解决他们母子的问题。

8,              同样,麻老二的死引出表哥的死。他必须得是我亲手杀死的,这是既是被逼无奈,也是大义所在。表哥反抗,杀了几个人。麻三姑和队员让我在大街上当众杀死表哥,也是断我的后路。大家此时仍然互不信任,但又只能跟着我。在战斗中我克服了恐惧,赢得信任,队员才会认定我,甚至武装抗拒上级派来的新人。

9,              杀了表哥,我就得赡养麻三姑和姨妈、王二姐的女儿。

10,          我将成为新人,这与我隐密的欲望有关。这个欲望是什么?应该是回到大城市过舒服日子,干不这么艰苦的地下工作。即使不能回天津,也可去上海、武汉,哪怕是石家庄也好。但不能,队员们只信我,我又带了这支队伍一年多,抗日工作做了不少,辛店据点一年里吃了三五回,但这支队伍没教育好。等到县大队、区小队都建立起来之后,“五一大扫荡”期间,我申请将这支队伍调往根据地,加入了吕正操的正规部队。当时他们很生气,但日后都很感激我。

11,          最后的转折点要求:主要人物必须得走上一条不归路。也就是说,转折点之后,这个人物已经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这种变化是不可逆的。在世间上演的多种多样的让人感动的行为当中,多一半都是“离别”的变体,其中最简单易懂的离别是“死亡”,而最复杂最耐人寻味的离别则是人在本质上的觉悟与转变。小说家必须要学会敏锐地抓住了这个最难表现却又最具有冲击力的内容——人类本质上不可逆的转变,新生的人物告别了旧有的自己。转折点之后主要人物已经不再是原来的那个人,他也不可能而且不应该变回到原来的那个人,因为他是一个“新人”,一个本质和命运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的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