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或长辈本身就是一种传统
(2013-03-13 20:02:57)
标签:
代表疑问生活环境糟粕孩子教育教育 |
分类: 父母课堂 |
父母或长辈本身就是一种传统
长期以来,我们过多致力于对物质层面的追求,忽略了优秀传统文化在塑造人格、培植教养方面的教育功能,这导致我们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心灵日益空虚,社会上也出现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很多是发生在成年人身上的,他们在青少年时代没有接受国学方面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传统文化在他们身上断层了,要普及国学知识,弘扬传统文化,有必要让家长和孩子同时接受国学的启蒙教育。
对任何一个民族来说,传统都是重要的,对于主要靠文化认同凝聚起来的中华民族而言,传统就更加重要,因为它就像是我们的影子。
对于传统,即便我们一时还不能理解,也要保持足够的尊重,因为传统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其中可能包含着一些也许还不为我们所知的智慧。
现在的人可能不缺知识,学习知识的渠道很多,方法也很多,家长也高度重视。我们那么多大学,年年在扩招。所以这些都没有问题,问题是我们的文明有没有进步,我们的文明有没有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强大、有文凭的人的增多而提高。比如,乘火车时经常看到车厢里有的孩子随便跑大喊大叫,家长就是不管,其实是家长想让孩子有个天真自由的个性。但是他们的自由妨碍了别人的自由,这就是自私。这些孩子是需要规矩的。
一个人有文凭不代表有文化,一个人有文化也不代表有文明。一个社会不可能所有人都受过高等教育,但是一个社会之所以能持续发展,最根本的原因,是这个社会应该有文明,社会成员应该有教养。现在我们的情况实际上是有些人社会文明程度太差,你再有钱,经济再发展,城市乱哄哄的,不排队,不让座,乱闯红灯,不讲规矩,没有一个人会幸福的。
现在对孩子教育、孩子文明程度的培养,是一项超级艰巨的任务。家庭是社会的最小单位,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文化载体。家庭的社会功能除了繁衍后代、绵延种族这一人口再生产的功能之外, 就还要承担促使其成员实现个体社会化的功能。因此, 只要家庭存在, 家庭教育就会存在。而父母或长辈本身就是一种传统,一种一代与另一代之间的传承。
中国如今有上亿独生子女,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是这一大批独生子女很聪明、优秀,生活很优裕,但是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甚少。目前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相当一部分面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问题。
如何让从小就习惯了宠爱、独占的孩子,懂得感恩、分享、回报;如何让从小享受很多自由的孩子,懂得约束、懂得退让。
作为家长,孩子要学的知识,你勿需门门都懂、样样都会,但是,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素养,你责无旁贷。
细化家庭教育文化传承内容, 锁定传统礼仪礼节及自立能力的养成,应重视对儿童进行“孝道”的熏陶, 使其从小就认为孝敬老人、赡养父母是一种神圣的义务。也要从小培养自立的理念,树立自理的意识和培养自立的能力,要教育子女自己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要使子女形成不恃门第、自食其力的思想,培养其独立生活、学习、交往的能力。还要培养坚韧的品质和受挫的能力,放手让子女们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去感受挫折, 通过真实的挫折及其感受来提高其耐挫、抗挫能力。否则,当子女进入到社会环境中,往往容易因迷茫和不能承受而走极端。当然,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家长的以身作则。只有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对传统东西的尊重和兴趣,才能激发子女的热情和意识。
父母要做到身教先于言传和言传身教相结合,搞好家庭氛围,让子女在生活环境中感受传统文化的蕴涵,培养子女对传统的理解,而不是像某些信息载体宣传的那样,只是一味地对“封建”东西的批判和摒弃。培养子女的判断力和理解力,而不是人云亦云,缺乏对事物最起码的分析和判断,盲目排斥传统文化而追随外来文化。
坚持对传统文化的弘扬是我们无可回避的责任。传统文化最核心的是对文化的兼容并包,继承传统文化应该继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家长要告诉孩子,传统文化中哪些是应该继承的,哪些是应该批判的,从名家名典中读开去,重塑一个民族的文化底蕴。
虽然中国的家庭教育历史悠久,但家庭教育的新情况、问题不断涌现,无法满足家庭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
目前,中国的独生子女数量已达1亿4千万,而古代的先人并没有教育独生子女的经验,以往家庭教育经验几乎失去意义。
“教育和文化知识应该交给学校,教养和文明应该留在家里。”钱文忠认为,传统文化毫无疑问在把我们的孩子塑造成有文明、有教养的人方面起到无可替代的功能。
他认为,传统文化永不会过时,中华文族传统的典籍,更多的是关注孩子的文明和教养,但是用它们去教育、培养孩子,需要巨大的耐心与任性去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