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自媒时代为自己立言

(2013-01-15 21:25:59)
标签:

做精

天地之间

智慧

到了

本质

教育

分类: 教育理论

自媒时代为自己立言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语曰:大上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立功,谓拯厄除难,功济于时;立言,谓言得其要,理足可传,其身既没,其言尚存。据说,我国历史上能够做到三不朽只有两个半,分别是孔子、王阳明和曾国藩(半个)。

三立,现在我们可理解为人生的三个最高标准,或者说是成功人生的三部曲,即:修养完美的道德品行,建立伟大的功勋业绩,确立独到的论说言辞。说白了,就是做人、做事、做学问。

人生在世,要活得有意义,主观上离不开立德立功立言的愿望,客观上也就是给这个世界留下了什么,是物质财富或是精神财富。那么怎么去做,取决于每个人自己对世界的认知。不管人们承认不承认,立德立功立言一说还真如古人所论,虽久不废,始终是左右人们行为的一种思想规范。

立德、立功、立言,凡生人者都在做;凡逝人者,都在被人评说。且不管主观上是何愿望,客观上都一定会留下或物质或精神方面的积累。

人生三部曲,人人应好自为之。立德,立功,立言,先贤已经指路,后人各自走好。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 立言虽然排在其次的其次,不过毕竟容易着手去做,不像前面两件那样玄。不敢奢求立德,取其下,希冀立言。立言,从读书开始!

读书人有三方面的事情好做。首先是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其次是取得事业成就,最后是以文章著述流传后世。

至于立言是指创立学说,成为名言,永为后人传诵。也泛指写文章,南朝刘勰语:“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现代人可谓之立论,提出某种见解或主张。

立言,可以抒发志向,传承文明,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说白了,就是延续功德,传承文明。历代先贤都把立言看作自己的历史使命。古今虽富贵而名声却泯灭埋没的人不可胜数,只有卓越不凡、敢于立言者,才被后人名扬。

在宽泛的角度上讲,每个人都有立言的权力,都有资格向社会进行自我表述,谈什么都可以。换个角度,立言却是一个特殊的职业,是生产社会精神产品的行业,肩负探索真理、感悟底蕴、传播真理的使命。

从历史的轨迹来看,真正不朽的立言,对社会有所贡献的立言,却没有任何的个人功利的收获与成功,其个人世俗状况,大凡都是处于极度的清贫、落魄和孤独,什么都没有、什么都不是的潦倒境地之中,好像才与财不能共存与兼容。蹊跷的是,只有极度的清贫、落魄和孤独才有心理背景上的极致的心平气和,有了超常规的心平气和,心不在现实而在天边,心不在水面而在水底,心才摆得正,才有宁静致远的深邃思想与清醒的见识,生命的惟一支撑就是为了心中的某一使命和信念而写作,真理与底蕴就是这样流淌出来的,在表面上看,似乎不成其逻辑,但细究起来却是地道的逻辑。

写书的出发点有多样性,首先是为自己而写书,忠实自己,诚实而真实地面对自己,敢拿自己的良心良知作担保,把自己的感悟与发现慷慨地捧献给大家,与大家共分享,大家一时间甚至永远不理解不重要,错落了时代与层面也不重要,反过来说,经得起时间的拷打与锈蚀,经得起不同层面的冷落与批评,把作品丢进市场如同丢进溶炉,有了一番的冶炼之后才可能有优秀的传说,做书就要做到这个境界与层面,才不枉自一番心血、一番智慧。

人生与生命的底蕴和真理,往往在水底下,而在水底下的人,却没有名、没有功、没有身份,即便出书也没有人看,这就是人世间的错位。为责任与使命而写书,既不是为了自恋,也不是为了取悦市场,为谁而写,自己也说不清楚。天地之间,到处都不乏真理与底蕴,多少人却在感慨真理与底蕴思想的缺乏,殊不知是自己的视线发生了扭曲,错失了许多拜读和聆听真理的机会。

 “立言”在历史上是最具风险的事,从当年司马迁因说直话而遭到宫刑,到明清的文字狱使无数小知识分子丢掉头颅,直至前几十年文化被“革命”,万马齐喑究可哀,使人们觉得立德易立功易而立言最难。其实,立言的本质并没有什么玄妙,无非就是坚持真理,发现真理,给这个世界留下人类的精神财富,而这却不是修身养性或是只有勇气就可以办到的。在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立言仍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因为要总结历史,要研究现实,要预测将来,还要敢于说真话。而历史是扑朔迷离的,现实是错综复杂的,谁能洞若观火?!

信息时代中沟通成了人们的主要生活方式,网络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个人思想可以在网络上、媒体中得到无障碍的沟通和分享。思想在学习和不断的交流沟通中得到淬炼和提升,著书立说的门槛也逐渐降低,所以立言成为了一个更容易达到和实现的目标。那些草根和平凡人向成功发起冲锋的出发台。

立言,能反映人对某一事物的思考,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个人道德操守、精神境界及其世界观的反映。

立言,我想就是要用我们自己的思想成果来与这个世界进行交流,丰富我们人类的文明宝库。“文章千古事”,思想的传递要靠文章。如果人生是一棵树,那么“立言”,就好比是一棵树的种子。

各行各业的人们都有一个“立言”的问题,就是把自己的思想用文章的形式表现出来,传播出去。

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和其它作品,是立言;写博客,你看现在很通行,也是一种立言。写博客就是“零编辑”,不要编辑,自己写,自己就是总编,啪上去了,发表了。如今到了一个“泛媒体时代”,差不多每个人都是——起码每个人都可以是——“媒体工作者”。比如博客,就是自己个人的发表思想观点、抒发情感的空间,是自己个人意志、思想、观点的表达,所以也叫“自媒体”,博客也叫自媒体。

自媒时代为自己立言。首先,应该把促进自己认识、提高规范自身各项素质作为第一要务;第二,既然各人有各人的想法、观点,那么就重在交流,诚实、理性而又不失效率地表达自己的愿景、看法。我们不过是一些普通人罢了,普通人为自己作文、为普通人作文,而鲁迅和王小波等人又何尝不是呢?一方面发展自己,监督、促进社会,二方面把自己的想法与大众共享,共大家剖析自身,或让大家看待问题更加全面化,让普通人掌握所谓高深的东西,平凡的人不再所谓平凡,高深不再所谓高深

但“立言”,要有自己的特色,这就是风格,我可以不是最大的、不是最好的、不是最早的、不是最全的、不是最美的,但是我是“有特点的”。力争总结出自己的“理论”。理论,不是神秘莫测的东西,它是实践的条理、总结和提高。因此,任何从事社会实践的人,都应该也可以总结出带有自己特色的理论来。

最终,立言不是最终目的,关键是要使见之于,使见之于。 我们最需要的是踏踏实实的行动。只有做到立言与立行的统一,做到言必行、行必果,才能建立起诚信和威信。

再提一个问题:什么陪伴我们的一生?一个人的一生,父母、师长、同学、同事、朋友、战友、夫妻、子女、亲戚——任何人,都只能是人生一个阶段的伴侣,时间或长一些或者短一些,但是都不可能陪伴我们的终生!陪伴我们一生的,只有一个终身的最忠实的朋友,那就是我们自己的心灵。而用文字记录心灵的,就是日记。

日记不仅仅是“立言”,实际上还涉及立命立身问题。所以说,坚持写日记,可以修身,可以砺己,还可以调节情绪;可以记事,可以论世,当可以成为历史。

人之人生,可分四季。春天已成梦忆,夏天亦已远去,秋天日已西斜,残冬不甘纵逝。秋日二年,随心所弄,竟成沙聚,劝子戒严,明智望远,立言一本,开及先河。自媒体,重写博,结篇欲成集。主观有“立德立功立言”的之愿,客观也就留下了那么一点点东西。但“立言”不只是著书立说,也是为人处事的信条。

立言不为一时,坚持读书学习,不做空中楼阁,不为无源之水。

为教育立言,为时代立言,一生做精神的行吟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