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六个阶段
(2011-06-03 13:24:59)
标签:
成长阶段教育 |
分类: 成长关键期系列 |
人生的六个阶段
孔子在《论语》中道:“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人从出生到成熟到衰老到死亡,几十个春秋,经历六个阶段,人称六步大运。每个人在不同阶段都有自己不同阶段的目标,自己应当把握好。
第一阶段:浪漫成长阶段(从懂事至20岁)
“人,零岁出场,十岁快乐成长”。人自母体分离出来,初谙世事至少要十四五年,而初谙世事并不意味着成熟,很多想法都很浪漫,有些近似童话。所以,这个季节经常做梦,梦见自己会飞,梦见自己会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偶像。同学之间,朋友之间谈论的话题也往往与现实离题万里。在这段花季年华里,一切都是浮动的,一切都是彩色的。但是,当今社会最为悲哀的是有多少孩子不能自由地、快乐地成长,孩子们从幼儿开始就套上了枷锁,独生子女一族非常可怜,虽然优越,但不自由,也不浪漫。
第二阶段:由梦想变为理想与为情彷徨阶段(20至30岁)
20岁以前的彩色梦幻渐渐淡化,在现实面前,开始走向成熟,也开始有了人生的目标。但20岁的抱负却又气吞山河,有些不切合实际。所以,我们说人到20岁已经长大了,但绝对不意味着已经成熟。总之,20岁时,已经有了向前跋涉的目标,少了很多梦幻色彩。在情感方面,二十岁虽性已经成熟,但情感并不成熟,时常被情感所困惑,最容易被情感迷失方向。
第三阶段:成家与立业阶段(30至40岁)
古人讲“三十而立”,现代人讲“三十岁基本定向,四十岁拚命打闯。”三十至四十之间,是每个人人生最重要的阶段。三十而立于今人来说也许为时尚早,以现代人的平均寿命计,人生尚未过半,少年得志毕竟不是这个世界的多数。但30岁已是成熟的人了,至少已经确立了自己的人生坐标和基点。在这阶段,很多的重担会压在你的肩头,你无可逃遁也别无选择地要背着这些重压往前走。人生由此便多了一种沉甸甸的东西—责任,因之人生的内涵也丰富起来。结婚了需要有个爱巢栖息爱情,儿女出世了要拼力哺育,父母老了要尽赡养之责,还有,工作的担子也加重了。这一切责任,都得30岁的你一个一个地去履行,没人能够替代你。这个时候,一切言谈行为都变得那么实在。
第四阶段:积累人生经验阶段(40至50岁)
从古人讲的不惑到知天命过渡。40岁开始人生已经事业有成,即使是平凡之辈,积蓄也开始殷实。人的生理心理也已熟透,万事都有主张,一切责任也因为时光流淌而减负。也许父母已经过世,儿女也快自立。这个时候,人通常会像爬上一道高坡一样,长长地舒口气。然而当回头看时,才发觉前些年为自己活得太少。于是,发展自己便成了这个阶段的主旋律。
这个阶段一个人要学会为自己活着。
第五阶段:回头看与总结经验并举阶段(50至60岁)
“五十岁回头望望,六十岁告老还乡。”50岁对于人来说应该是尘埃落定的时候了。优胜者已经胜出,淘汰者已经出局。作为普通公职人员来说“人过五十一,报啥啥不批。”
那么,优胜者便领受被尊敬的风光,淘汰者也只好独尝出局的悲哀。无论优或劣,都会明白成败的原因。而大局已定已难更改,优胜与淘汰的总结成了宝贵的经验,化作了后人的财富。
第六阶段:诉说人生与怡养天年阶段(60岁至人生终点)
衰老是人类不可抗拒的自然法则。人老了就力不从心了,即使想大展宏图也难于展翅了。此刻的成功者可以享受他自己创造的成果,失败者也只好独饮他自酿的苦酒了。好汉不提当年勇也好,蹉跎一生不堪回首也罢,岁月刻在自己身上和心上的痕迹是无法抹杀的。夕阳苦短,来日无多,不再思想前景的辉煌,但回首昔日的风光或坎坷,多少能激活生命的潜力,保持旺盛的活力。当然古代人与现代人有区别,现代人老年的到来要晚一些,但衰老与死亡的规律是谁也破不了的。尊重客观规律,应该放弃的一定要在这个时候放弃掉,怡养天年。这个时候一个人还看不开活地那真是太累了。
我想,每个人都应当划清自己人生的不同阶段,安排好每一个阶段的人生目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