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同阶段的划分
(2011-05-13 07:53:40)
标签:
育儿宋体周岁学龄期新生儿期教育 |
分类: 教育小知识 |
人生不同阶段的划分
小儿年龄分期
根据小儿生长发育不同阶段的特点,将小儿年龄划分为以下7个时期。
(一)胎儿期
从受精卵形成到胎儿出生为止称为胎儿期,约40周。胎儿的周龄即为胎龄。该期胎儿生长发育迅速,完全依靠母体生存,因此,孕母的健康、营养、情绪等状况对胎儿的生长发育有着重大影响。
(二)新生儿期
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到生后满28天称为新生儿期。此期小儿脱离母体开始独立生存,生活空间发生巨大变化。由于其适应能力尚不完善,尤其是生长发育和疾病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特殊性,使得在这一阶段发病率高,死亡率也高。
(三)婴儿期
自出生到满1周岁之前为婴儿期。此期为小儿出生后体格、动作和认知能力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该期小儿对热量和营养素尤其是蛋白质的需求量相对较高,但各器官消化吸收功能尚不够成熟完善,容易发生营养和消化紊乱。同时,婴儿体内来自母体的抗体逐渐减少,自身免疫功能尚未成熟,易患感染性疾病。
(四)幼儿期
自1周岁后到满3周岁前为幼儿期。此期小儿生长发育速度减慢,但智能发育较前突出,同时接触社会事物渐多,语言、思维和社交能力的发育日渐增速,自主性和独立性不断发展,但对危险的识别能力不足,自身防护能力较弱,易受各种不良因素影响导致疾病的发生和性格行为的偏离,故在这一时期应加强防护,注意防止意外创伤和中毒等情况的发生,及时干预和康复治疗,作好预防保健工作。同时,该期小儿消化系统仍不完善,断乳和其他食物添加应在幼儿早期完成,注意防止营养缺乏和消化紊乱。
(五)学龄前期
自3周岁后到6~7岁入小学前为学龄前期。此期,小儿体格生长发育处于稳步增长状态,中枢神经系统发育逐步趋向完善,智能发育更加迅速,同时小儿发展语言能力。拓展社会关系,自我观念开始形成,好奇多问,模仿性强。由于此期小儿具有高度的可塑性,因此,在这一时期应培养小儿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能力,为入学作好准备。
(六)学龄期
自入小学前(6~7岁)到青春期前为学龄期。此期体格生长发育相对缓慢,智能发育更加成熟,除生殖系统外,小儿各系统器官的外形均已接近成人。该期是接受系统科学文化教育的重要时期,求知能力加强,理解、分析、综合能力逐步完善。应加强教育,促进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家长在这一时期对孩子求成心切,往往会对孩子造成较大的心理负担,影响孩子的正常发展。因此,儿科护理人员又面临着防治小儿精神、情绪和行为异常等方面的问题。
(七)青春期
从第二性征出现到生殖功能基本发育成熟、身高停止增长的时期称青春期。青春期年龄范围一般从11~20岁,女孩青春期开始和结束年龄都比男孩早2年左右。女孩从11~12岁到17~18岁,男孩从13~14岁到18~20岁为青春期。此期小儿的生长发育再次加速,在性激素作用下,第二性征逐渐明显,生殖系统的发育渐趋成熟。男孩肩部增宽、肌肉发达、声音变粗、长出胡须;而女孩则骨盆变宽、脂肪丰满;到青春末期,女孩出现月经,男孩发生遗精。该期以成熟的认知能力、自我认同感的建立为显著特征。这一阶段外界环境对其影响较大,常引起心理、行为、精神方面的不稳定。因此,应进行生理卫生和性知识教育,使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儿童时期是怎样划分年龄阶段的
儿童时期是人生开始的一个重要年龄阶段,一般是指从出生到15周岁。儿童时期生理、心理发育很快,不同的月龄和不同的年龄具有不同的生理与心理特征。因此,根据儿童各年龄时期的胜利与心理特征和不同的发展规律,进一步将儿童时期划分为以下各年龄阶段:
(1)婴儿期:从出生到12个月末的这一年龄阶段。也就是人们所说的1周岁以内的“吃奶的孩子”。在婴儿期开始的头1个月,又称新生儿期。“新生儿”是人们常说的“没出满月的孩子”。婴儿期,是儿童出生后的最初阶段。
(2)幼儿期:儿童从1~3周岁末的这个时期称为幼儿期。这是学龄前期之前的时期,因此,也有人称为“先学前期”。儿童从婴儿期发育到幼儿期,无论是生理的还是心理的发育都是非常明显,各方面的发育和发展也都非常迅速。
(3)学龄前期:儿童从3周岁到6~7周岁这一年龄阶段。这是儿童正式进入学校之前的一段时间,即接受正规学习之前的准备阶段。这一时期儿童所接受的教育属于儿童启蒙教育,对他们一生中的学习及获得知识的能力、劳动技能的水平都极为重要。因此,有条件的家庭都应该把孩子送进幼儿园去接受系统的启蒙教育,并使其从家庭或托儿所转入集体、伙伴生活。在学龄前期所接受的启蒙教育的程度,直接影响着儿童一生的生活方式、学习劳动能力,因此,这一时期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受教育的时期。
(4)学龄期:儿童从6~7周岁到15周岁这一年龄阶段。
教育心理学中又把此期开始的6~7周岁至12~13周岁称为学龄初期,相当于小学时期。儿童进入学龄初期的重大变化是把以游戏活动为主的生活方式转变为以学习为主。这一时期的开始,使儿童从家庭或幼儿园进入学校,这对儿童是一个重大的转折,因此,要做好“幼小”(指从幼儿园到小学)衔接的工作。最重要的是要做好儿童事适应学习生活的心理准备。否则,将会发生对学校环境、学习生活适应不良等心理障碍。
学龄期的后期阶段是从12~13周岁到15周岁。相当于初中时期。
学龄期的开始年龄,多数国家划在6周岁。我国解放前儿童7周岁入学,而目前满6周岁即可入学。儿童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是少年期,也称“过渡期”,有人把过渡期的学龄界限划为12~18周岁,而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少年期为10到15~16周岁。可见,在近代儿童发育超前,儿童入学年龄提前等因素的影响下,对儿童期、过渡期(少年期)的年龄划分,各家有不同的意见。但是从生理、心理发育来看,真正的单纯、幼稚的儿童期是12~13周岁之前。本书的儿童心理卫生保健咨询的问题讨论重点上真正的儿童期,即从出生到学龄初期末。
人生发展阶段简表
(以生理年龄的自然阶段划分)
(1)胎儿期:从受精卵形成到胎儿出生为止称为胎儿期,约40周。
(2)新生儿期:自胎儿分娩出、脐带结扎到生后满28天称为新生儿期。
(3)婴儿期:从出生到12个月末的这一年龄阶段。
(4)幼儿期:从1~3周岁末的这个时期称为幼儿期。也有把1岁以上不满6岁的统称为幼儿,把学龄前期包括进来。
(5)学龄前期:从3周岁到6~7周岁这一年龄阶段。
(6)学龄期:从6~7周岁(入小学)到15周岁这一年龄阶段。
教育心理学中又把此期开始的6~7周岁至12~13周岁(青春期前)称为学龄初期,相当于小学时期。
学龄期的后期阶段是从12~13周岁到15周岁。相当于初中时期。
(7)儿童期:从生理、心理发育来看,真正的单纯、幼稚的儿童期是从出生到学龄初期末。即1岁到12~13周岁之前。我国法律规定儿童节的年龄划分是14周岁以下。14周岁以下为少年儿童,0-6岁为学龄前儿童。也有把6岁以上不满14岁称为儿童的。
(8)少年期:年龄范围为11、12岁到14、15岁,即为初中阶段。
(9)青春期:女孩子的青春期比男孩子早,大约从10~12岁开始,而男孩子则从12~14岁才开始。通常把10岁至20岁这段时间统称为青春期。青春期目前在各国并没有一致的年龄范围,一般指13、14岁~17、18岁这个阶段,在心理学上,它又称为青年初期,相当于教育学上的中学阶段。
(10)青年期:为14、15岁~24、25岁这个阶段。
青年初期年龄为14、15岁~17、18岁,即为高中阶段。
青年晚期的年龄范围为17、18岁~24、25岁,大致属于大学阶段,而有些学者把青年晚期延长到28岁,这也并不影响青年晚期的特征的概括。这时性器官臻于成熟,身体发育基本停止,性格基本成熟。
(11)成年人:凡满18周岁的公民,不论其性别、精神健康状况如何,均视为成年人。达到成年且精神健全的人具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对应的是18周岁以下属于未成年人。
很多国家在少男少女年龄满18岁时举行的象征迈向成人阶段的仪式即成人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