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对孩子的教育重点是养成教育
(2011-03-08 07:48:20)
标签:
宋体养成教育学习习惯良好行为习惯教育方法教育 |
分类: 父母课堂 |
小学阶段对孩子的教育重点是养成教育
小学阶段,对孩子的教育重点还是养成教育,也就是致力于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培养初步的学习兴趣,交给适合的学习方法。在小学阶段,孩子们的可塑性最大,容易接受正确的疏通、引导,及时对不良的习惯进行矫正。因而这个时期,孩子的教育至关重要,家长和学校的配合也最为重要。
所谓“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它往往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行”,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既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也包括良好习惯的训练,如培养文明礼貌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等等。
正如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德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智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人要是各种好习惯都养成了,我们的教育目的就达到了。
养成教育内容的特点,养成教育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也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循序渐进的过程,违背了由低到高这个顺序,就会妨碍孩子的成长。养成教育是管一辈子的教育。
养成教育的关键期处于小学阶段,如果在这个年龄段对孩子实施某种教育,可以事半功倍,而一旦错过了这个年龄段,再进行这种教育,效果就明显差多了,有时不只是事倍功半的问题,甚至终身难以弥补。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关键期是幼儿阶段和小学阶段,初中为辅助,关键之关键是小学一、二年级,特别是新生入学的第一个月。它是建立常规、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最关键时期。因此,养成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抓住“关键期”。
另外,养成教育应以训练为主,因为培养孩子任何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都需要做长期的、细致的工作,单凭热心和干劲是不行的。实践证明,真正的教育不是说教,而是在于训练,可以说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
为什么我们这个德育在教育中始终占重要地位的国度,在一些地方、一些人身上,如今却连最基本的道德操守都已丧失?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我们多年来养成教育的缺乏。长期以来,无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还是社会教育,多注重于用说教或抓典型、树模范、大张旗鼓地搞宣传的方式进行品德教育,这当然是必要的,但却忽视了对个人良好习惯的教育培养,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教养”。因为在大家心目中,典型、模范我不去争当,跟我没关系,我只做我自己就够了,这是我们教育的一个误区,我们不是让每一个人成为模范,但我们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这一点是欠缺的。
养成教育的重点在小学,基点在家庭教育,特别是在家庭里,年轻的父母缺少养成意识,因为他们也并不知道如何做和做的重要性,但它是贯穿孩子的一生,乃至更远的后代。
养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成功的人格,在实际中,我们缺乏这种培养机制和素养,如果这样说,就任重而道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