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隔代抚养的类型

(2010-07-07 10:49:22)
标签:

教育

情感

育儿

父爱

力量

分类: 父母课堂

隔代抚养的类型

一、寄养型隔代抚养

即亲子之间因空间距离而产生了心理距离。这样的亲子关系会对孩子有怎样的影响呢?早期这样的亲子距离要紧吗?

必须肯定地说,早期的亲子关系当然要紧。从儿童的心理发展阶段来说,早期是亲子之间建立亲密感的最佳时期。孩子正处在最幼小无助的时期,对世界的信任感、安全感完全来自其照料者,此时谁给予孩子最多的关爱,谁就是孩子心中的第一位。很明显,在寄养型隔代抚养中,父母很难成为孩子的第一位,如果情况没有及时改善,孩子将在日后与父母的相处中依然处处有所保留。

对祖辈而言:

1.学习用现代的记录工具,如照相机、DV等,多为父母记录下孩子的成长变化,以帮助父母感性地了解孩子、相对完整地看到孩子的成长足迹。

2.多关心孩子的心理世界。当他们看到别的小朋友都是爸爸妈妈接送幼儿园,也会有想法的。所以祖辈可以在与孩子的游戏里,帮助他们宣泄,听他们的心理故事。

3.多带孩子到外面玩,帮助孩子发展与同伴、他人的关系。来自小朋友、阿姨、叔叔的关爱也会带给孩子温暖,有助于他对人的信任与开放,利于日后的亲子相处。

4.平时多给孩子讲讲父母的故事,包括父母小时候的故事,增进孩子对父母的了解,激发孩子对父母的好奇与尊敬。

5.与孩子父母原来的好朋友保持联系,最好他们有孩子,可以定期带孩子或者送孩子到他们家里去玩,让孩子熟悉与父母同辈的人,熟悉与父辈成人的交往。

6.多陪孩子玩父母买的玩具、看父母买的图书,帮助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站住脚

7.在孩子能与父母相聚的日子里,尽量让父母带孩子去玩,控制自己的不放心。

8.在电话里或孩子与父母在一起的时候,少当着孩子的面数落孩子,免得让孩子觉得都是父母让我难堪的,多给亲子相处创造快乐。

9.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不仅有利于他的自我发展,而且减少了日后孩子的父母需要兼顾事业与家庭的潜在压力。

对父母而言:

1.记录下自己思念孩子的心情,留给日后孩子阅读,以便让孩子懂得父母是多么地想他、爱他,而不是不管他

2.多慰问祖辈,感谢并理解祖辈的隔代教养,利于祖辈在孩子面前多说自己的好话。

3.在电话里如果孩子不说话,可以给他讲你最近的生活,尤其是有趣的事情,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减少他对着电话说话的焦虑感,激发他想听你说话或者和你通话的兴趣。

4.控制给孩子买玩具、衣服等物质,免得孩子过度将你和物质联系在一起。

5.和孩子相处时,有意识地带给孩子惊喜,比如带孩子去做祖辈无法带孩子做的事情,像坐摩天轮、玩嘉年华等,让孩子充分享受和父母在一起时的不一样感觉。

6.做好与孩子分离的过渡。要知道,每一次你的回来又离去都会给孩子的心理造成影响,所以一定要注意分离前与孩子的交流、与祖辈的衔接。

二、混养型隔代抚养的优化方案

通常都是三代同堂,孩子由祖辈、父辈共同照料。针对这样的隔代抚养家庭如何尽可能地避免弊端,发挥优势呢?

对父母而言:

1.如果可能的话,让祖父母和外祖父母轮流帮助带孩子,有利于父母成为孩子身边最亲密的人,利于自己在孩子心目中形成权威感。

2.孩子到了入托的年龄,一定要进入集体生活,用老师的力量来影响孩子和祖辈。

3.感谢和尊重祖辈,鼓励老人丰富自己的生活,多参加集体性文体活动,如晨练、老年人俱乐部等,适当转移他们对孙辈的注意力和依恋。

4.诚恳地与老人交流,问他们你们小时候是否任性,如果是你们提出孙儿一样的要求,会被答应吗。让老人明白,任性的孩子会遭遇更多的不如意。

5.请专家来做老人的工作。往往父母在祖辈面前没有威信,但专家就不一样,能以专业的权威来影响老人的行为。

6.提供给祖辈关于养育辅导的信息,鼓励祖辈参加育儿交流与学习,帮助他们了解优质的养育规律与方法。

7.尽量不要当着孩子的面与祖辈争执,这样只能使你们双方都丧失权威,给孩子困惑或者笑话的机会。

8.与祖辈讨论建立起必要的家庭规则,齐心协力养育孩子。

对祖辈而言:

1.明确自己的角色,第一监护人首先是孩子的父母,祖辈只是帮手,而不是替代

2.别当着孩子的面数落孩子的父母,虽然他们是您眼里的小孩,但却是孩子眼里的父母,这样会破坏孩子父母的养育权威。

3.与孩子的父母多讨论孩子的发展,您有的是经验与心得,而他们有的是新观念与新途径,最好能相得益彰。

4.如果总是发生矛盾,干脆分工明确,比如孩子的日常生活听祖辈的,而玩耍、学习由父母负责,互不干涉,减少争执。

5.节假日尽可能让父母多带带孩子,祖辈要善于自得其乐。

三、混住一寄养型隔代抚养

所谓混住一寄养型隔代教育就是形式上是三代同堂而住,但实际上父母却几乎不承担养育孩子的责任。

对祖辈而言:

1.平时适当分配给孩子的父母一些家庭事务,比如购买日用品。

2.多注意培养孩子父母的家庭责任观,比如请他们交一定的生活费,让他们陪你们去检查身体。

3.给孩子父母做父母的机会,激发他们对孩子的父母意识,比如让他们带孩子出去玩、陪孩子去学兴趣课、去参加幼儿园家长活动、为孩子购买衣服等生活用品、带孩子去看病等。

4.记录下孩子的成长,尤其是重大的成长事件,并定期给孩子的父母传递有关的信息。

5.多在孩子面前说父母的好话,树立父母的权威性。

6.多鼓励孩子的自主性发展,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以免自己生病的时候,孩子的父母兼顾不暇、被压力吓坏。

对父母而言:

1.在生活里留出与孩子相处的空间,有意识地将父母角色纳入生活范围。

2.看一些育儿类的书、杂志等,增强自身的养育知识。

3.多听听祖辈对孩子情况的介绍,即使不能直接管到孩子,但对孩子情况心知肚明。

4.定期给祖辈放假,尝试独立管教孩子。

5.选择孩子的一个方面做跟踪记录,让自己的目光注视到孩子。

 

父母跟孩子的相处、教育,不仅仅是一个教养的问题,还有一个亲密感的培养。所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孩子最好是由父母来教育。如果条件不允许,父母就要注重和长辈的沟通,共同努力把下一代培养好。这要遵循几个原则:

1.父母要在教育孩子中居主导地位

父母应该明白自己的教育责任,即使有了老人的帮忙,也要多和孩子交流、沟通,以弥补老人教育孩子的不足。不要长时间地把孩子扔给老人,只顾自己的事儿,造成亲子之间的隔阂。此时孩子的行为习惯、思维方式正处于形成时期,这个时候我们辛苦一点儿,多陪陪孩子,孩子以后可能会受益无穷。

2.发生冲突,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

父母切忌在孩子面前批评老人的不是,这样不仅老人难以接受,就连孩子也会挑战祖父母的权威。遇到问题,父母不妨避开孩子找个时间和老人好好谈一谈,多跟老人交流新的教育理念、方法。

一直以来,很多人都认为“隔代抚养”的孩子娇纵、任性,认为“隔代抚养”的效果弊大于利,更有人全盘否定“隔代抚养”。只要我们注意方式方法,“隔代抚养”也可以一举三得,让父母轻松,孩子有长进,老人有所寄托,成为特色教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