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游洋太子殿与太子墓的由来

(2017-10-14 22:46:28)
标签:

游洋

兴化

林居裔

分类: 人间万象

游洋太子殿与太子墓的由来

自古闽越地,少有帝王家。而在兴化府的发源地游洋古镇,不但有越王台,还有林王府,更有太子殿和太子墓的凄婉故事,流传至今,耳熟能详。

传说,龙山村古称惠洋,实为“血洋”演化而来。这里不仅是宋宰相蔡京恩师林迪的故里,还是农民起义军首领林居裔与宋军血战的古战场。太子的传说就是从此传开。

据载,宋太平兴国三年,林居裔(游洋镇人)揭竿而起,自称“西平王”,公然与宋廷抗礼,一度据守何岭顶的兴泰里东西南北四大关隘。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致使讨伐先锋陈应功阵亡河浪谷底。后由陈应功手下盐工挑盐循小路带兵进山,里应外合,攻破少人把守的关隘,迫使林居裔的起义军节节败退至龙角山腹地。

正当战事关键时,一天晚上,随军压帐的林居裔哑巴小儿子突然提醒嫂子,明天卯时一定要叫醒自己,林家的胜败在此一举了。

哑巴平时随行在军营里只会削竹剑、做柴刀、捏泥人的玩艺,此时突然说起话来,嫂子惊喜之余,却不当作一回事。哑巴见她不以为然的样子,连忙双脚跪下求她:“兄阵亡,父不在,龙角山能否保住,就看明天了。嫂子您一定要相信我,等到明儿卯时叫醒我上龙角山射箭,等有三道金光从龙角山往北飞去时,您马上将我平时藏在帐中的坛坛罐罐抱到帐外摔破,并呼‘吴妈点化,祈保林军’,自有分晓。切记!切记!”

说完,哑巴挥泪掩巾小跑到后帐休息去了。

看着哑巴这副坚定的神情,想着丈夫阵亡军中,公公督军在外,生死未卜,义军群龙无首而节节败北……想着想着,不禁悲从中来,一夜不敢合眼,静静地守在鸡笼旁,生怕公鸡睡过头而忘了打鸣。每当她一看到那只报晓的公鸡没有动静,就用一根木棍撩拨它,直到夜静更深时,公鸡“喔喔喔——”打鸣声撕破夜空,嫂子马上跑到后帐推醒熟睡中的太子赶紧上山射箭,自己把坛坛罐罐搬到帐外,等待山上太子射箭的金光信号划过夜空。

果然,过了不久,三道如流星一般的金光夺目夜空,往北飞疾而去……

嫂子哪肯错过机会,说时迟,那时快,趁机将几十个坛坛罐罐一一砸个粉粹,并依着太子口授的秘诀喃喃有词。但听空中传来声音“人为弄时辰,兵将不熟焉能抗衡……天数也!”只见从破坛中跳出一个个缺胳膊少腿的兵将,手持刀剑冲向龙角山隘口宋军兵营里。虽一时给宋军造成措手不及之势,但很快就扭转局势,稳住阵脚,并反攻杀进龙角山里。双方僵持不下,林军血流成河,山里一片血的海洋。龙山昔称血洋,便由此而来。后忌“血”字不祥,因“血”与“惠”字在当地方言发音相似,遂改为“惠洋”。

当太子在山上时辰未到便往北射出三支金箭正中皇宫帝王椅靠背上,而此时宋太宗正准备早朝。因太子的箭提前射出,宋太宗便逃过大难,可见游洋起义军气数已尽。不久,宋军发起总攻,火烧连营,屠杀林军,血流成洋。太子看到林军大势已去,站在山巅上大呼三声“父御敌于前方,子守营无力,天不佑我,先去也!”说罢,便自杀身亡。

山下百姓感念林军,生怕太子尸首被宋军抢去虐暴,其中有个风水先生在南面凤池山与福岭之间相得一处风水宝地,请来几个青壮年上山,连夜抬到数里之外的宝穴下葬。人们为了纪念他,称当地为太子墓,地名沿用至今有上千年历史。至今,附近山民为了记住林军秋毫无犯,爱护百姓,在龙角山东面建有太子殿一座,四季奉祀。(作者:林满山)

http://s9/mw690/001a41Stzy7f0HnNbKw78&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