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4月9日:看网络广告的电视购物“范儿”

(2009-04-09 13:38:07)
标签:

互联网

范儿

电视购物广告

网络广告

中国

it

分类: 网络站点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 孔丘

如今,各地地方电视台的垃圾时段充斥着电视购物类的超长广告,更有橡果国际等一系列因此而发达的企业。这些在传统广告人眼里一向被蔑视的二类广告,也撑起了中国广告市场的一小块天空,形成了收益不菲的价值链体系。
说到广告人对其的蔑视,我想最根本的是电视购物广告背离了广告人的核心价值--“创意”。电视购物的广告是没有真正创意的,在我看来只是一条流水线生产的电视宣传片,延续着一些万试万灵的准则,利用心理暗示让消费者产生某种购买冲动,多少有点欺骗的意思。电视购物广告从来不在乎购买后的消费者体验,利用中国巨大的市场,靠争取新消费者而为广告主带来利益。唯一和创意还算有所联系的,就是其核心往往创造一个新鲜的理念,以此来提高产品在消费者眼中的价值。从“甩肥肉”到“无烟不粘锅”到“8心8剑”和“每一片都不一样的黄金叶”,无不如此。
今天,在SINA首页发现了与众不同的BANNER广告,觉得甚是有趣。感觉怎么突然电视购物上了网络门户广告了呢。一定要说道说道。
4月9日:看网络广告的电视购物“范儿”
广告策划人将广告粉饰为一则特别推荐的报道入口,购买了SINA的BANNER广告。不带有任何产品或品牌的LOGO,但又将产品的3大卖点罗列其上,可以说是一种非常成功的伪装。其背后的逻辑颇有一些电视购物的风格。电视购物的广告策划们,发现中国很多消费者,特别是在2-3线甚至更向下延伸的市场里的一些人,很难分辨那些是电视台的内容,而哪些是软性的广告宣传。
这次,手机在互联网上的推广,也被伪装成一则特别推荐。不付责任的猜想一下,如果按照传统电视购物的思路做下去,这一广告甚至会被拷屏并印刷出来,在相应的宣传里被塑造成“SINA专题报道推荐”之类的噱头。
当然,如果点击广告后,如果对网络广告或者网络媒体有一定了解的人,都很容易发现,这不是真正的网络专题推荐,而是一则广告。因为后台并没有进入SINA的内容页,而是离开的SINA进入了一家名为“乐到家”的手机销售平台上。
4月9日:看网络广告的电视购物“范儿”
整个平台的LANDING PAGE 也经过了处理,看起来更像是一个专题界面。从其上的文字来看,也更让人深深的体会到电视购物的感觉。罗列了大量卖点,超优惠价格的突出显示,限时抢购优惠政策的使用,保险公司为你进行无忧保障,等等一切,都是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视频购物的一个翻版。不断滚动的有人购买的内容信息提示,不知道有多少是着真多少是假。

其实,我对电视购物并没有多大的歧视,人家已经自成一个产业链条。有人愿意卖,有人愿意买,这本就是商业规则最本质的东西。只是自己不大愿意去接触罢了。至于伪装的前台广告,是有一点欺骗的感觉在内。不过几年前,我们在策划联想项目的时候,也有过将BANNER伪装成内容文字链的想法,难道联想是品牌广告可以这么做,这些小品牌就不行吗?大家应该是平等的。只不过当年联想珍惜爱戴崇拜自己的品牌,没舍得将LOGO从BANNER上去掉,只能算是“骗”的不够彻底。

唯一想要质疑的是作为SINA这样的一个媒体,把这样一个伪装性广告审核通过,堂而皇之的放在首页上,多少有点让人觉得奇怪。如果这样,那岂不是谁都可以通过购买一个BANNER而自称自己在SINA被推荐,被表扬,被嘉奖,被认可了?虽然懂得网络广告和网络媒体的明眼人对这种小伎俩可以轻易识破,但是SINA的几亿网民中,这些明眼人又能占多少呢。这无端的损害了SINA作为网络新闻主力媒体的自己的利益。SINA不是曾被比喻成网络媒体中的CCTV吗?那么多电视购物广告,能上中央1,2的真是太少了。所以,比较起来,这次的网络购物广告,上上二级频道页或者内容页还凑合,上首页就稍微差一些了。

不过话说回来,如今经济大环境不好,咱们还是要给这些手机小厂商点宽容,给SINA这个背负巨大股东压力的公司点宽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