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产业爆发期的单子有多吓人?

(2025-04-05 05:59:30)
标签:

转载

分类: 政治经济

产业爆发期的单子有多吓人?

 

我们已推出《公司分析(17):横跨机器人、飞行汽车、新能源汽车、芯片、海洋装备等多个万亿十万亿级大行业,竞争对手少,国产替代逻辑硬》。前期推出了2024年年报分析1,龙头就是龙头》、《公司分析(16):中国智能制造龙头,横跨AI和机器人两大逻辑》,近期还有投资策略(1):面对可以增长万倍的行业,怎样稳定有效的投资策略可以改变命运》、行业分析(2):高度关注,未来20年,万倍成长空间》。敬请关注。

 

大行业与小行业最大差别是什么呢?就是大单与小单的差别。

一本书多少钱?三四十,六七十。一台电视机多少钱?两三千,多的七八千,一台冰箱可以上万。高端手机呢,七八千是常态,多的一万五六。一辆汽车多少钱?二三十万是正常的,多的上百万几百万。一套住房呢?二线城市,一般的一两百万,豪华的五六百万,一线起手就是四五百万,几乎是普通百姓一生的工资收入。

这就意味着大单与小单的差别。

我前面讲过自己当初做书,发行科科长说一本也销不出去,然后我去全国书市推销了,成为社里第一,也就四五千册。按5000册算,码洋11万,实洋大致是6万多不到7万。我记得印了3版,总共印了接近15000册,按15000册算,全部码洋33万,实洋大致为20万出头不到21万。要知道,为了做那本书,我前后投入了两年多的时间。也就是一年销售收入不到10万元。这个效率太低。当然,我那两年并不只是做了那一本书,但即使把数据扩大10倍,也只有不到100万元,真的算净利润,按出版行业平均净利润率10个点算,两年也就33万元。这是给单位挣的,单位还要有利润,要养行政人员 ,所以给到个人的只会少得多。所以,它挣的就是个辛苦钱。原因就在于单子太小了,就是一个销售单子的总值太小了。

华为98英寸电视单价是24999元,一年哪怕只销100台就是接近25万。关键是像这类产品,一年的销量以十万计。

我再讲一个例子。我一亲戚做房地产销售,她本身是农村人,后来到城市打工,做过很多行业后,转做地产销售。2月份她销售了9套房子,销售额2000万出头,成为公司的销冠。她没有多少文化,按传统的观念,出版社杂志社做编辑的,多少都是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而且,现在二本毕业都进不了出版社杂志社做编辑。

但她一月的销售额,是很多编辑10年都做不到的业绩。行业与行业的差别,大行业与小行业的差别,就是这么大。你高中毕业,在大行业做销售,你一个月的销售业绩,可以吊打那些在小行业兢兢业业做业务的硕士生博士生,你的收入也能吊打他们。

反观那些在小行业里做得很出色的博士硕士呢?你努力10年做出的业绩,还不如别人一个月做出的业绩。如果他们真的知道这个真相,会不会颠覆自己的既有认知呢?要知道,现在还是地产销售的淡季,加上从周期来说,现在还是地产业销售的谷底。那要是在高峰期呢,1个月销售1个亿那也很正常是吧。

再举一个例子吧。我前面讲了大行业与小行业的差别,有粉丝发来纸条说,有现实的例子吗?

那我就讲讲四月份我们团队研究的这家公司。以前它的产品是用于资源勘探、测绘测量、工业物联网、高端工业的。这些方面听起来很不错,也有些需求,但因为行业不是特别大,因此需求就比较有限。前些时说它进入了无人驾驶行业对吧,然后它在无人驾驶行业接了第一个单,一个单子税后收入2.4亿。这是个什么概念?我前面的数据,房地产行业一个好的销售员,销冠月销售2000万左右。这家公司一个单子2.4亿,接近公司去年前三个季度的销售收入。要知道,这只是自动驾驶的第一个单子。

公司应用于自动驾驶的产品,同样可以用到机器人身上,包括人形机器人。属于同一个物件儿。也就是,未来一旦应用到机器人身上,一样会有大单子,一样会有大的增长。

2.4亿的单子,只是一个单子,只是一个行业。它的产品新近进入的大行业,不只这一个。如飞行汽车,如无人船无人艇,如机器狼机器狗机器虎,如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如高端无人机。这其中只要有任何一个行业进入爆发期,就能拉动公司产品的销售收入,就能拉动利润。

这对公司是实实在在的影响。想想看,一个单子接近9个月的收入,这不就是进入大行业带来的正面影响吗?

一个单子的销售收入=单价*订单数量。房地产和豪华汽车的单价高,不用太大的量就能拉动很高的收入。比如今年3月份,武汉豪华楼盘,销量第一名的只销售了56套,可别小瞧这56套,一套按500万算,就有2.8个亿的销售收入。这是单价高。有的是单价不一定很高,但量很大。比如2.4亿的单子,如果单价按4000元算,就是6万辆新能源汽车的需求。6万辆看似不少,但对中国汽车年销量来说,是很小的一个数据。去年中国销售的汽车总量超过3000万辆,6万辆只是1/500,千分之二。这个比例还很低。

所以,光汽车市场的空间都还很大。何况还有机器人这个十万亿级别的大市场呢?还有芯片、飞行汽车,还有无人船无人艇,还有机器狼机器狗机器虎等等。

 

 

 

中美之争,最关键的还是硬核科技竞争。这方面有天时护佑,优势在中国人自己的手中。而未来10到15年,最优质的股权,当属成长股和硬核科技股。这轮牛市的硬核板块已经出来了。它们是中美正在全力竞争的是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领域,都属于两会重点提到的国家会大力扶持的几个新兴行业;其中有个大行业,中美两国正在努力抢夺产业的天王山,我们团队2月份和3月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这个产业必将被中国拿下,并在全球领先大规模占领世界市场。该行业市场增长空间上万倍,长期(43年中)会有五到六次改变命运的大机会。如何在这个大行业里投资成功,我们团队的《投资策略(1):面对可以增长万倍的行业,怎样稳定有效的投资策略可以改变命运》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拿出了有效的应对策略。面对未来的大势,我们提醒各位投资人:站在2025年的今天,有些刚刚萌芽的高增长行业,或许正隐藏着下一个“高成长传奇”。我们通过需求分析,判断它将有万倍增长空间,未来会达到几万亿甚至上十万亿级别,行业机会多多。而历史反复证明,唯有洞察了产业与社会发展大趋势,能抓住这种社会大发展和行业大裂变历史契机的人,方能改变自己的人生。

 

如果对大势信心不足,不清楚大盘会怎么运行,可以看我们团队今年元月1日、2月1日、8月1日、8月14日、9月1日、9月17日、10月1日和10月4日的相关文章,这8篇文章,将大势讲得十分清楚。

10月4日的文章,不仅讲了大盘,而且讲了券商股未来的空间。散户有很多都持有券商股,为了更好地持股,建议你们看看。元月1日的文章价值巨大,在大盘那么低迷的情况下能推出那样讲大时空的文章,可知有多么不容易。那篇文章就是原子弹,能让你从大的方面看到我们对整个行情的缘起、运行逻辑及未来巨大空间的观点,这样的文章可能很多年才能有一篇,建议还是要看。即使这波牛市结束了,也还值得研究。

有好些粉丝问我们团队到底推出了多少家公司研究报告。告诉大家18家。11月15日是讲光伏的。安民分析(一)是中药的;安民分析(二)是智能电网的,高科技,节前创历史新高,且完成大底突破;安民分析(三)是CXO的,还有第二家CXO龙头那篇,是第七家。安民分析(四)是食品类;安民分析(五)是大飞机和军工的,属于硬核科技;公司分析(六)是锂电核心材料的;公司分析(八)是做创新药的,今天很有可能创历史新高。公司分析(九)和公司分析(十二)及《9月抄大底》中研究的一家两市最具战略价值的股票(是第13只),都是芯片和半导体类的。《围绕这家全国大券商的股权争夺战》是第十家。公司分析(十一)是日化公司,消费类。公司分析(14)是化妆品原料生产企业,同时兼具化工和消费品属性。需要大盘股的,走趋势性上升的,可以去微博上找找,有3家。最早的一家是2023年五六月份的。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