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北宋苏轼词作18首赏析(下)

(2023-12-22 06:20:10)
标签:

转载

分类: 诗词书法
[转载]北宋苏轼词作18首赏析(下)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注释】
        十年:指其结发妻王弗去世已十年。
        千里:王弗葬于眉山故居,与苏轼任所山东密州相距迢遥,故称“千里”。
        【译文】
        十年生死相隔音讯渺茫,即便是强忍着不思念,你的形影也永远难忘。如今你静卧在千里外的孤坟里,我到哪里去诉说心中的凄凉。纵此相见了你也不会认出我,我现在是满脸尘土,两鬓如霜。
        夜里我在梦中忽然返回家乡,在小屋的窗前,你正打扮梳妆。我们相对无言默默凝望,只有泪水簌簌流下千行。料想年年最让我伤心的地方,就在这明月之夜,长满小松林的坟冈。
        【题解】
        此词作于熙宁八年,时东坡知密州,为追念发妻王弗所作悼亡词。东坡十九岁时与十六岁的王弗成婚,情感甚笃。可惜天妒恩爱,王弗二十七岁亡故。其作此词时年已四十,王弗逝去已十年,但词中字字皆泪,痛失所爱的巨创犹未痊愈。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注释】
        潋滟:水波荡漾、波光闪动的样子。方好:正显得美。
        空蒙:迷迷茫茫、若有若无的样子。蒙,一作“濛”。
        【译文】
        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
        如果把这美丽的西湖比作绝代佳人西施,那么无论浓妆还是淡抹都是那么地美丽多娇。
        【题解】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旨在赞美西湖美景。其中第二首广为流传,尤其是其后二句,以西施之美比喻西湖之美,被认为是对西湖的恰当评语。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注释】
        锦帽:锦蒙帽。貂裘:貂鼠裘。锦帽貂裘是汉羽林军穿的服装。
        会:应当。
        天狼:星名,亦名犬星,在南天,象征侵掠。
        【译文】
        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人的狂傲之气,左手牵着黄狗,右手托着苍鹰。随从的将士们头戴华美艳丽的帽子,身穿貂皮做的衣服,率领随从千骑席卷平展的山冈。为报答全城的百姓都来追随我,我一定要亲自杀一头老虎,像孙权一样给大家看看。
        喝酒喝到正高兴时,我的胸怀更加开阔。即使头发微白,又有什么关系呢!带着传达圣旨的符节到云中,什么时候派遣人拿着符节去边地云中,像汉文帝派遣冯唐?那时我定当拉开弓箭,使之呈现满月的形状,瞄准西北,把代表西夏的天狼星射下来。
        【题解】这首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当时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政治处境不好。一次偶然的围猎活动,激发了作者少年时期就有的立志报国的豪情,而创作了此词。这是宋人较早抒发爱国情怀的一首豪放词,在题材和意境方面都具有开拓意义。

        《定风波》
        序: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释】
        沙湖:在今湖北黄冈东南三十里处。
        芒鞋:草鞋。
        【译文】
        莫要听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何妨低吟长啸缓步徐行。竹杖草鞋轻松胜过骑马,风狂雨骤有何可怕,一件蓑衣迎烟雨度过此生。
        料峭春风把醉意吹醒,略略感到有些冷,山头的斜阳却应时相迎。回头看那刚下过雨的地方,回去吧,风雨虽已停止天还未放晴。
        【题解】本篇为醉归遇雨抒怀之作。词人借雨中潇洒徐行之举动,表现虽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倔强性格和旷达乐观情怀。

        《蝶恋花·春景》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注释】
        褪,萎谢。
        飞:一作“来”。
        绕:一作“晓”。
        柳绵:即柳絮。
        多情:指旅途行人过分多情。无情:指墙内荡秋千的佳人毫无觉察。
        【题解】
        杏花凋谢未尽,枝头初结青杏。燕子飞过天空,清澈的河流围绕着村落人家。柳枝上的柳絮已被吹得越来越少,但不要担心,到处都可见茂盛的芳草。
        围墙里面,有一位少女正在荡秋千,墙外的行人都可听见。少女发出动听的笑声,慢慢地,围墙里边的笑声就听不见了,仿佛多情的自己被无情的少女所伤害。
        【题解】
        《蝶恋花·春景》是一首描写春景的清新婉丽之作,表现了词人对春光流逝的叹息,以及自己的情感不为人知的烦恼。

        《和董传留别》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注释】董传:字至和,洛阳(今属河南)人,曾在凤翔与苏轼交游,二人感情深厚。
        粗缯:粗制的丝织品。大布:古指麻制粗布。
        择婿车:唐代科举风俗,放榜那天,新科进士要在曲江宴会,公卿门阀之家常常装饰车马,前来选婿。这句暗示董传尚未娶妻。
        诏黄:诏书。因诏书是用黄麻纸书写,故称。
        【译文】
        平日里穿着粗制的丝织品和粗劣布衣,所有学问都在胸中气质高雅光彩夺人。
        厌倦了陪伴着老先生过清淡的苦日子,立志要跟随举子们一起参加科举考试。
        口袋里没钱就不去置办那些高头大马,只用眼睛看那目不暇接的“择婿车”。
        高中皇榜时就可以向世俗的人夸耀了,诏书上如鸦黑字一定会写着你的大名。
        【题解】
        这是宋英宗治平元年(1064)十二月苏轼罢官凤翔签判赴汴京,途经长安,与朋友董传话聚临别时创作的一首留别诗。董传终身布衣,因此,此次临别苏轼作此诗以祝愿并宽慰董传。

        《春宵》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注释】
        春宵:春天的夜晚,亦喻指可贵的欢乐时光。
        歌管:指歌唱的声音和乐器的演奏声。
        【译文】
        春天的夜晚,即便是极短的时间也十分珍贵。花儿散发着丝丝缕缕的清香,月光在花下投射出朦胧的阴影。
        楼台深处,富贵人家还在轻歌曼舞,那轻轻的歌声和管乐声还不时地弥散于醉人的夜色中。夜已经很深了,挂着秋千的庭院已是一片寂静。
        【题解】
        这首诗创作时间不详,史料没有明确记载,但从诗文内容来看,应是苏轼经历“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四年复官还朝后,对往昔的感慨之作。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