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跟西方教科书教出来的学生讲活生生的经济学(1)

(2023-10-03 07:15:19)
标签:

转载

分类: 政治经济

跟西方教科书教出来的学生讲活生生的经济学(1

 

我在《中美工作组:谈判勾兑是工作,挖坑埋人也是工作》中讲到:

欧盟被迫与俄罗斯脱钩断链,标志是1万多项的制裁走起,高潮是北溪二号被炸,结果是上半年德国申请破产企业8571家,增幅20.5%,8月份破产1007,增幅40%,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为39.8,这还是回升了一些的,前一个月为39.1。看过我去年八九月份有关俄乌战争一连串逻辑分析文章的人,应该对这个结果不感意外。
因为脱不起。
这叫做釜底抽薪。锅底下的柴禾没了,那饭是做不熟的,水也烧不开。从农村出来的人都知道这点,但德国人去年不知道。
今年知道。
因此前些时,德国总理舒尔茨在欧盟会议上提出一个建议:“请中国来修复北溪2号管道,为此我们可以支付七十亿欧元的报酬。”
这叫做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撞了南墙了,也终于知道要回头了。这是德国领导人。
猛然想起红楼梦里的那幅对联,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这太像了。

然后有博友怼我道:“没有俄罗斯欧洲就不能过日子了吗?石油到处都是,中东、美国,沙特都不采油了吗,奇谈怪论到处都是,不知道情况也能瞎说,而且精精乐道。

我回复道:你这话一出,就知道你没有过过日子。知道不?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不养儿不知道父母恩。等你人到中年了,上有老下有小,再来跟我谈这些吧。

 

还有博友说:第一 作为印钞者 通胀是利好而不是利空、是铸币税的体现,这一点要搞清楚,大学初级经济教材里就有! 第二 作为世界能源大国 能源大涨 仅仅只是财富从一个行业流入另一个行业而已 第三 米国可能明年碰到麻烦、但是全世界别的国家可能现在就已经陷入麻烦、它不好,但别人可能更糟

 

我原来很少针对这些言论写文章,但考虑粉丝群中24岁以下的占比1/3,四五万人,因此今后有心情就写点辨析文章吧。

网上充斥着不少高学历但无生活无工作经验也无知的三无人员,他们的生活和工作经验是零,但在键盘上生猛无比,典型的无知者无畏。这些人最大的优点是读书多,一肚子书本,最大的缺点也是只是读书多,只会从书本到书本,从论文到论文,食书不化,食洋不化,可明眼人一看,就知道狗屁不通,不知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读书人最怕从理论到理论,那会把一个好人读废掉。

我读某高知的文章好久,每天开篇都是又到了一天最放松的时候云云,读得我实在憋不住了,就发了个留言,麻烦您换个开头吧,您太自恋了。

农村人骂书呆子,或读书而不明事理的人,说读书读到牛屁眼里去了,这真的是很传神很准确的一句话。

我讲几个例子吧,讲生活中的经济学:

北京相亲市场上,北京户口的正常青年男子,非常好找人,只要想结婚,等着嫁他们的外地人成群。先说明一下,我这20年中只去过北京一次,因此我没有实地调研。但这个情况我是知道的,一眼就明白其中的道理。

同样,外地普通男子在北京工作,如果他不是公务员一类,哪怕他个人条件很优秀,他找人都很困难。比如高知、年收入3050万,身高180以上,工作很好等等。这些都不足以跟北京男子拼。就是他们留下容易,相亲不占优。

为啥?

有人说是北京本地户口。这个不是根本。外地高知进京落下北京户口并不是很难。难的是什么?北京的房产。这是北京本地人在相亲市场很俏的根本原因。

简单算个账。一个男人30岁相亲,后面工作35年,平均年收入50万,就是1750万。他要生活,要养家,算一半的钱买房,875万。但还有30年的贷款利息呢?就是一个外地男人在北京工作一辈子,高收入一辈子,最后吃了喝了养家了,可他一辈子的收获是什么?只相当于挣一套八九十平米的房子,然后没有余钱。当然做生意每年收入几百万上千万者除外,富豪除外。

因此,北京相亲市场上的外地男人,尽管他可能收入高,学历高,身材好,长得帅,有很多优势,但如果他和他家里不能给他在北京买一套房,那么他在北京相亲市场上就处于弱势。公务员之类的除外。为什么这类人没有问题呢?有人说是稳定,不对。只说稳定的人都不懂内里。很多大型国企也稳定呀,但为什么不行?因为公务员尽管年轻时可能要租房,或单位有单身宿舍,但关键是他们可以排队买到单位的集资建房,这是目前公务员一类最大的福利。N多年前,我就在博客上讲到过这个内容。这是一个隐性的福利,因为集资建房的售价不少只略高于成本价。一套100平的房子,成本价和市场价相差多少?

那么北京男子为啥在相亲市场上有优势呢?因为很多本地人,一般家里早就给他们置办了婚房(比如我武汉的前同事们,很多人都是两三套三四套房子)。20年前北京的一套房,可能只要100万足够,像2003年非典期间武汉核心地段的房价2300左右,北京当时100万到150万足够可以买到很好的房子。就算100平米吧,现在至少值900万以上。

北京本地人20年前花100万(当然有不少是贷款买的)解决了房子,现在外地男子解决跟它差不多大小但地段差远了的房子,得800万以上。如果外地男子家里拿不出这个钱来支援,在相亲市场上,他跟北京本地人比,就没有竞争力。哪怕北京本地人只有一套四五十平米的房子,他也能找到很好的对象。外地男人除非超高收入,再或者找个北京姑娘,家里有房的那类,否则结婚不容易。

很多鸟儿为了吸引异性,还知道搭个窝呢是吧。我们小时候在农村,经常见到燕子衔泥筑巢,喜鹊衔着树枝在天上飞回去搭窝。如果外地男人在北京没有房,他就很难落户成家。这是中国人认准的道理,对不对那是另外回事。我这里只讨论生活经济学,不是讲经济伦理。

就是同样一套房子,北京本地人的父母用100万解决了,你外地人得用800万到1000万解决。这之间的差别是什么?是时间成本不同,然后再抽象一下,就是成本不同。成本不同导致二者竞争力有差别。

再讲个例子。80年代末期,乡镇企业把国企打得丢盔弃甲,大败而逃。他们生产的产品,质量往往不咱地,甚至是比较差的,比如当初温州人生产的插座、皮鞋,都是质量低劣的代名词。但他们就是胜利了。为啥?

他们的成本低呀。

为啥成本低?

他们的工人是农民,好多是女工,没有多少知识文化,在乡里是闲人。然后进了乡镇企业。乡镇企业不给他们发工资,跟生产队一样记工分。干一天记几个工分,然后到过年前统一结算,一个工分多少钱,你全年出勤了多少天,算多少工分,该拿多少钱给多少钱。这相当于什么?相当于乡镇企业的工人只要比农民强点,他们就能留下来继续工作,而且工资不是发放12次,而是一年只发放1次。我们家乡,当年一个壮劳力10个工分,年底结算,10个工分3毛钱就是高的。就是一个壮劳力,全月工作30天,只能拿到9块钱,一年108块。妇女6个工分,一个月180个工分,相当于54,全年收入64.8元。温州那边山多地少,估计不会比咱们那里强多少,全年一个女工收入120元打破天, 男子200元应该就到顶了。就是温州一个女工的收入,打破天只是城里同样女工收入的1/3,甚至有可能只有1/6。那你城里人的人工成本跟温州是没办法比的。城里人还休4天,农村人不休息。

城里是个什么情况,熟练工人一月三四十元,技术工人高的七八十甚至一百多(八级工)。然后因为是工厂,工人是工厂的主人,因此不少工人会公开拿单位的东西回家,主人拿点算个啥?一个是城市工人的工资高,一个是城市工人顺手牵羊拿工厂的物件,就这两样,导致城市国营大厂成本很高。就这。乡镇企业的进货成本高于城市(物价双轨制),运输成本也高于城市,尽管如此,乡镇企业的总体成本远低于城市,最终将城市工业打得落花流水。

还有一点,乡镇企业最初的机器等,往往买的是城里大工厂淘汰的二手货,找个内行技术工人或工程师修修还能用。厂房往往是大队或村里的公房,本就建在那里闲置着,用时根本就不用交钱。这样机器和厂房又省下一大笔(固定资产折旧就少得可怜呀)。所以城里同样的工厂,就没有办法竞争。

90年代国企改革,那么多国企破产等,背后的原因就是乡镇企业崛起,他们有很大的成本优势。早期乡镇企业产品质量还不过硬,尽管如此,他们还是崛起了。因为他们成本低,货便宜。而一个便宜三个爱,这是真的。

从现象看本质,一叶知秋,是我常用到的分析问题的方法。它深处的思维方式是非常中国化的,毛主席的书中才有,叫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西方经济学和金融学课本里不会讲这些,但我的文章里不时会讲到。不同的是,我讲的经济学是鲜活的,因为它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你们讲的是死了的。我和你们的不同,是思维方式的不同。啥时候你们读了西方的书后,回头再吃透毛主席的思维方式,那个时候咱们才能再交流。

讲了这两个例子之后,就知道美国为什么一定要炸掉北溪二号。因为有北溪二号在,德国就不会死心塌地地跟着美国跑。去年以来,德国的电价、油价、天然气价那么涨,后面又是欧洲工人不断上街罢工,他跟中国怎么竞争。两国成本根本就不在一条水平线上。

再讲一个例子。

继全球拆华为手机之后,荷兰人拆了比亚迪汽车,日本人前期也拆了比亚迪,也拆了上汽五菱。拆了后,他们很绝望。无论是比亚迪还是上汽五菱,中国产品比日系和欧系电动车成本低30%35%(所以冯德莱大妈现在就要搞事情,要调查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补贴)。轿车的毛利率一般不到20%,如果中国以比他们低20%的价格卖汽车,他们亏,中国汽车毛利15%,还能盈利。

如果长期亏下去,他们的生意没有可持续性。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