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aike
aike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56,428
  • 关注人气:13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定价权是中国金融市场的制高点,一定要掌握在自己人手中

(2023-07-18 05:55:01)
标签:

转载

分类: 政治经济

定价权是中国金融市场的制高点,一定要掌握在自己人手中

 

20073月中国平安上市,大致在06年下半年或07年春那会儿,我在全网首提中国股票的定价权问题,我也应该是中国最早谈这个问题的人。如果那文章没有被新浪删掉的话,大家应该可以在我博客(anmin0001新浪博客)上找得到的。

没想到的是,现在是2023717日,17年过去了,我还在谈这个问题,而且我还必须谈这个问题。

因为A股的定价权,大指数的定价权,不掌握在中国人自己的手中,而是掌握在美国金融资本、犹太金融资本手中。这个非常危险。

我通过跨市场的多指数运行节奏发现,A股市场的定价权,特别是上证50和沪深300的定价权,早已经不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中,而是掌握在高盛和大摩等美国金融资本、犹太金融资本手中。2021218日以来,中国金龙指数、恒生指数、恒生科技指数、上证50和沪深300指数,还有不少大指数,它们的表现既脱离中国经济基本面,也与中国经济在全球的表现极不相称,而且它们的运行节奏竟然完全一致。

在全球市场各国指数与经济基本面比较中,中国经济基本面是非常突出的,但只有中国指数的下行完全脱离中国经济基本面,而其他经济再差的国家,股指也是另外一种表现。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指数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跨不同的市场,它们的运行节奏竟然出奇地一致,并且与小盘股指数截然不同。我们知道,小盘股指数还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中,而大指数,特别是沪深300指数和上证50指数,掌握在美国金融资本、犹太金融资本手中。更为重要的是,做空中概股和中国股票,是美国政府(从特朗普时期起)、国会、交易所一致的行动,他们也都参与了,发出了这样那样的号令。高盛们只不过跟随美国政府、国会和交易所的指向行动而已。他们在这些指数上面布局,至少已经有3年的时间。

那么我想说啥呢?我想说的是:

第一,定价权是中国金融市场的战略制高点,绝不能长期掌握在外资机构手中,否则他们必将翻云覆雨。国际上这样的案例多了去。比如高盛给欧洲(具体是希腊债务)埋雷,制造了欧洲债务危机;这是美国金融资本损害自己盟友的案例。再比如高盛建议硅谷银行增发股票,发布增发公告等,引发硅谷银行破产,这是美国金融资本损害自己国家银行的案例等等。高盛们连本国金融机构、连盟友国家都会害,一旦他们要制造深度损害中国人利益的大事件,还有任何心理负担吗?看看历史上中国国企在期货市场被高盛害惨的案例,多到一只手数不过来。

65日,我在微博上贴出了《建行在香港市场就是贱卖,汇丰就是洋垃圾》,以建行和招行的案例,给出了美国金融资本和犹太金融资本18年妖魔化中国资产,将成长性异常突出的招行和成长性很好的建行定个垃圾价格的铁证。69日贴出了《铁证:外国金融资本包藏祸心》,通过大摩和花旗以偏概全唱空宁德时代、隆基绿能、汇川技术的手法及其背后隐藏的技术特点,揭示西方金融资本的险恶用心。77日又贴出了《高盛掌握中资股定价权一天,中国资产永无翻身之日》,通过工行和美国银行长期经营成果和股市定位的比较,给出了十几年来高盛们要干死中国资产的铁证。这些证据表明,中国股市如果要想靠高盛们给予公正的评价,永无出头之日,除非他们能从中国挣走天量的财富。

刚好我2021年春天做过一个判断,一旦美股处于高位,A股处于低位,那么美国金融机构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引导中国金融资本和民间资本进入美国股票和理财市场,然后做空中国股票到极低的地方,然后他们大规模进场,然后强力拉出一波大牛市,并在高位兑现手中的筹码,顺势做空,完成对中国的金融收割。这一判断,高盛们已经做到哪一步了呢?引导中国金融资本和民间资本进入美国股票和理财市场,这是他们正在干的事情;然后他们已经和正在发布看空报告,想要做空银行股、芯片股等等。就是现在离他们大规模进场,只差中国金融市场开放和股指大跌他们大规模进场了。

我为什么发现国际金融资本的这个布局后,一定要反复讲呢?因为我不想这样的事件在中国发生。因为那是收割中国改革开放45年所创造的天量财富,最终高盛们离开中国市场所带走的以10万亿计的天量财富,一定是普通中国人和普通中国金融机构们的财富。他们要带走这么巨额的财富,回去填美国32万余亿国债的大窟窿。亚洲金融危机的收割才过去25年,我们亲眼见证过,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说让东南亚倒退了10年,我们不想让中国倒退回去10年。这样的事情,绝不能在中国发生。希望大家广泛转载我写这个系列的文章。谢谢!

今天就讲这些,明天继续。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