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根植于生产生活方式
(2023-07-12 06:05:36)
标签:
转载 |
分类: 文化教育 |
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根植于生产生活方式
中国人4000年的家国情怀,是根植于民族性格深处的。而这种民族性格,更是根植于中国传统的生产方式。
农耕在中国有上万年历史,湖南、江西、浙江都出土了距今1万年以前的水稻遗存。中国地势是三级阶梯,气候是四季分明的大陆性季风气候,长江中下游每年夏天的防洪,直到三峡水库修好后才好一些,但抗旱仍在继续。今年长江上游比如重庆仍在防洪。这些是非常大的工程,最早需要流域内各区域的联合(周朝是各诸侯国联合)。当然也有小的,小的我们农村比较常见。
这便是水塘。
水塘的作用就是农业灌溉和养鱼,当然养鱼是它的副产品,主要作用仍然是灌溉。它是最小的灌溉单位,小到一家或几家的联合,甚至不到自然村。再大一点就是小水库,一般能解决一畈几十几百亩田的灌溉。村落村落,由自然村始,自然村随人迁徙,落在哪里哪里就是村落,一家人迁到哪里,再蕃衍生息,就形成家族的村落。因此中国的自然村一般以同家族人为主。自然村之上形成组——即小的自然村几个为一组,也有大的自然村一个分成几组的;几个组形成一个行政村。几个行政村形成一个片(现在这一级取消了),几个片形成一个乡;若干乡镇形成一个县或县级市。
水塘一般修在半山处,上面的水汇集下来,平时没啥作用,但是到天旱的时候,作用就特别大。水塘之下的田地,就得靠水塘灌溉,如果天大旱,水塘里的水干了,那么下面的田地就得绝收,农民就得饿肚子。所以,农业是靠天吃饭的。中国人勤劳,主要勤劳在修水利工程,它们可以相当部分缓解水旱灾害,保证大家在灾害不那么严重的年月能够不怎么饿肚子。
无论修水利也好,或者联合起来防汛防涝也好,这都需要大家的通力合作。三峡大坝修起来之前,每年梅雨季节起,整个夏秋,到秋雨结束,上到宜宾,下到江苏上海长江出海口,每年每天长江大堤和主要支流如四川的几条主要支流岷江、嘉陵江、沱江、大渡河,如中下游的几条主要支流湘江、汉江、赣江大堤上都不能缺人。现在汉水南水北调,因此防汛压力大为减轻,但是湘江、赣江防汛的压力并没有非常明显的变化。它的变化只是因为三峡大坝的存在而导致长江主航道要畅通一些,因此长江主航道因水位高顶托湘江、赣江的情况要好一些,仅此而已,而且前两年的时候,当长江各地纷纷出现特大暴雨,湘江、赣江防洪的压力仍然非常大。
秦以后,中国农村就是小农经济,从井田制走向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小农经济非常脆弱,击垮农村家庭的就是水灾、旱灾、蝗灾、大病等灾害,这个在中国农村比较常见。这就形成了土地兼并的经济基础,也制造了中国历史上的朝代周期。这也导致在中国农村,抗灾成为刚需,因此大家就需要团结起来,靠集体的力量来度过艰难的时光,降低种族生存风险。
在周朝以前,团结大家、动员农民的是奴隶主,在周代,动员大家的是国和家,后来动员农民的是村社里,再下一点是家族。中国历史中有一个服徭役,大家往往都不知道干啥,其实比较简单,比如修皇宫皇陵等国家工程,再如修水利(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就是修水利治黄河时的事情),再如修驰道、修驿站、修县衙、修长城等。也即中国古代,农民一方面要缴税,另一方面要服徭役,从这里就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动员农民服徭役,这是一个不能没有的刚需,也是国家存在的必然支柱。如果没有,任何政权的存活都不可能超过100年。正常情况下,能存活50年就不错了。
因为水旱灾害,你必须每年到季度都得动员。比如现在的重庆和四川,主要支流大堤上必须有人每天巡察。当然,河川特别低的地方不用。
也就是,这个动员根植于中国农民的经济生活,根植于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同时,这个动员与古代中国的行政组织高度相关,是从国到家族再到家庭。这就是中国人的家国情怀的根基,你的家庭、家族和国家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你的局部,你家庭这个社会的小细胞是跟宗族、跟国家联系在一起的,如果你负责守的那一段堤没有守住,溃堤了,受损的不只是你们一家,而是全宗族,而是全地段全地区的家庭都将受损害,大家到时都没得粮食吃,都将饿肚子。
也就是,一条河,一条江,将大家密切地捆绑在一起,而不是联系在一起。是捆绑。而这种捆绑,是责任的捆绑,其中的内核是责任。
所以,在中国,自古以来,每个人都不能只考虑自己的利益,而必须考虑家族的利益,国家的利益,那背后就是责任。因为个人和家庭是与家族、宗族及国家捆绑的,是经济生活和生活方式的捆绑。
中国的小农经济,直到现在才稍稍好一些,因为有些地方土地在流转,有些农民永远地离开了土地,有些大户一户种原来可能十户二十户才能耕种的土地。但小农经济要想完全得以改变,可能还需要一两代人,或者更久一些。
90后在离开乡村,当50后、60后、70后甚至80后农村老人都去世了,中国的小农经济可能到时基本就很少见了。那个时候,也才是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大变革的时候。
但中国人的动员方式,很早就已经变化了。现在城市里到居委会,乡村到村,村还和家族有很密切的联系,居委会跟家族早已经没啥关系了。但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在这1万年的农耕文化、在4000年的氏族文化、宗族文化影响下,早已根深蒂固。任何人,如果挑战中国的家国情怀,一定会被碰得头破血流的。
所以,我们民族的血脉一直在不绝地流淌着,在我们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身上,民族的、国家的呼唤,一直在轻轻地传来,一遍又一遍,不绝,不灭。
所以,中国有非常优良的传统,以天下为已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等,这些就是中国人骨子里流淌的东西。它们真正的价值,就是当中华民族处于危难之时,让每个中国人看到希望,让每个中国人都雄起,并且拧成一股绳,承担起责任,就像国歌中所唱,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这就是中国文化传承五千年不灭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