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冻结俄罗斯国家财富,导致美债必然滞销

(2023-02-10 05:23:30)
标签:

转载

分类: 时事评论

冻结俄罗斯国家财富,导致美债必然滞销

 

美联储目前的焦点,就是通胀。他们的目标是核心通胀率下降到2%,上周会议,因为就业率数据比较好,鲍威尔说他们的目标是利率上升到5.1%,然后还有可能再升。鲍威尔想得挺好,但很可惜,这世界他可以影响,但不能控制,纵使他能控制,也不是100%能控制。

我前面讲得很清楚,美国有历史经验,死命加息,就能控制通胀,像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那样。但这个问题,2000年前,中国早就有答案了。那答案叫做:“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沃尔克的时候,1982年,美国国债才1万亿美元,加10个点的利率,一年利息才多付1000亿美元。刚刚,美国国债315428亿美元,州政府债还有超过7万亿美元。加息吧,加吧,尽管加好了。来自美国的两个数据,一个说是利息今年超过1万亿美元,一个说是2万亿美元。不管多少, 至少国债付息1万亿。

美国还有赤字,今年还是衰退,赤字同去年比,加3000亿很正常。因此,同去年相比,美国今年的国债发行量,至少增加13000亿,打个折,1万亿是有的。正常情况下,美国今年的国债发行量将达到25000亿美元以上。

问题是,卖给谁?

美联储的任务是加息和缩表,降通胀。缩表,就意味着卖出2020年疫情危机时进场买入的垃圾债、企业债和国债,当时说得很清楚,无限量买入。在美国国债市场,美联储是最大的持有者,他要缩表,就一定要卖出美国国债以回笼资金。但对美国政府来说,他不能还本,而只付利息。就是假设今年国债到期2万亿,利率2%,那么对美国财政部而言,他只付出400亿美元利息,其他的他会展期,按新的利率继续发债。但前面说了,美联储要缩表,缩表就是,他拿了利息走人,至于展期的国债或以旧换新的债,它不会购入。但这两万亿美元美联储也不会收回来,也不会发新钱。然后上面说了,今年还要发行25000亿美元的国债,这意味着美联储要发行25000亿美元给美国政府,这样他发行的货币同去年相比要增加10000亿到13000亿。

就是今年如果到期国债是2万亿,加上新发行的25000亿,那么美国财政部要找2万亿的资金接盘旧债以旧换新,要发新债25000亿,这新债美联储要印钱给美国财政部。因此今年的国债供应量大增。

但美联储缩表是有目标的,因此它就要卖更多的国债和企业债。一边要缩表,一边要增发货币25000亿,一边卖国债,一边发行更多的钱收国债,相互打架,自己给自己左一拳右一拳,美联储这不是有病吗?

所以2023年,美联储要么放弃缩表的目标,只卖企业债和垃圾债,不再卖国债,而当美国财政部发行25000亿美元国债时,美联储悉数掏钱,然后看全球有多少买家,如果没有多少买家,差多少美联储补多少。如此,就可能完成美国财政部的任务,但此时就一定得放弃缩表的目标。

如果坚持缩表,就得从全球和美国寻找到足够的买家,来完成这2500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销售量,以及以新换旧的那些国债的销售。

可惜,美国注定完不成这个任务。导致我敢下此结论的原因,并不发生于现在,而是发生于去年。当美国冻结阿富汗70亿美元,冻结俄罗斯国家超过3000亿美元的财产时,美国的国债,只能靠美国自己消化。

此时如果发生在中国,不会有问题。国家动员国企出手,很快就能消化掉。但美国能动员苹果或微软多买美国国债吗?或动员国富银行和高盛买,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吗?不能。

现在的现实是,自从没收俄罗斯3000亿美元之后,现在全球各国央行基本都在抛弃美国国债。俄罗斯是联合国常务理事国,核弹全球第一,去年战前军力被各国公认为全球第二。连这么厉害的俄罗斯3000亿美元你说收就收,谁买你美国的国债?

动员全球富翁买呢?道理一个样。俄罗斯富翁的财富你们说收就收,真到那一天,哪个国家富翁的财富你美国会不收呢?富翁中那么相信自由民主市场经济体制的,应该不会个个都是。所以,靠国外,他卖不掉,靠美国,美国人又不鸟他。

因此,只有靠美国的基金了。

而且,这才是美国短期提高利率的真实原因。美联储利率转时没有转向,并不是因为他真的要加息加到通胀降到2%,而是要提高利率吸引大家买国债。但我判断,在国外,他们的国债销不动。美国国家的信誉没了,谁买美国国债谁傻,大家抛都来不及了呢,何况大买特买。有病呀。

所以,美国国债的真实游戏,一个是滞销,二个是国债利率和收益率继续向上。但越是如此,美国国债的包袱,未来只会越来越重,总体上无解,直到像日本那样,由美联储全面接盘,有多少要多少。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