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中国创造了一项无可匹敌的核心科技竞争力
(2022-04-17 07:48:49)
标签:
转载 |
德国《焦点》周刊3月16日以“领先的高科技供应商之间的转变”为题刊文称,在高科技产品的最大出口国中,中国在2020年排名全球第一,占相关出口的近1/4(23.8%)。美国排第二,占比7.1%,德国排第四,占5.6%,日本排第六,占3.2%。排名第三、第五的分别是中国台湾省和韩国。
30年前,也就是1990年,这项排名还是这样的:第一美帝,占比23.3%;第二名,日本,占比17.5%;第三名,德国,占比10.8%。中国占比微乎其微,只有0.6%。30年过去,可谓天翻地覆,中国不仅高居第一,占比也超过美日德总合(15.9%)。
看到这项排名,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美帝为什么会狗急跳墙、张牙舞爪。可以说,中国在高科技产品出口方面对美帝的碾压,已经让美帝感觉到了“科技霸权”的摇摇欲坠。科技霸权是“美式全球化”的支柱之一(其它由美元霸权、跨国公司和自由贸易),被美帝视为“命根子”。
这不是最令人高兴的。最令人高兴的是,中国创造了一项无可匹敌的核心科技竞争力,那就是无与伦比的科技成果转化力。什么意思呢?意思是,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可能掌握在别人手里,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却牢牢掌握在中国手里。也可以说,研发在他国,应用在中国。由于中国拥有强大的产业链供应链基础,许多科技成果离开中国就无法转化为生产力,就只有束之高阁。在中国高科技出口中,大量的属于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这无疑也是一种竞争力。如果把一些科技产品比作少女的话,她要做媳妇儿,就只能找中国做婆家。
如此强大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反过来也助推了中国的科技创新。这不仅仅是促进中国的逆向开发,也促进中国科技创新能力的全面觉醒。当企业竞争聚焦为科技竞争的时候,开展自主创新、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就成为一种时尚和必然。
所以,如今的中国不仅拥有无与伦比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中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也在迎头赶上,由追赶向超越转变。2019年,中国作者发表的科学论文中,1.67%的文章处于论文高被引排名前1%,超过美国的1.62%。而最能体现研发实力的发明专利,根据2月10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报告,2021年,全球专利国际申请量增长0.9%,达277500件。其中,中国申请69540件,增0.9%,蝉联全球第一;美国申请59570件,居全球第二,增1.9%,比中国落后近万件。中国华为公司申请6952件,为企业第一,相当于排在二三位的美国高通(3931)、韩国三星(3041)的总和。
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与强大的转化应用能力叠加,这就是中国举世无双的科技竞争实力所在。
中国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我认为,主要在于中国已经形成科技创新四轮驱动,拥有了难以阻挡的强大的内生的科技势能。
一是问题导向。问题是创新之源。但问题不是凭空产生,而产生于丰富多彩的生产生活实践。现在,最丰富多彩的生产生活实践在哪里?就在中国。据统计,2021年,中国完成工业制造业增加值31.4万亿元,占全球的37%,已经相当于G7总和。如此庞大的工业制造业系统,每日每时都在运转,在生产海量产品的同时,也不断产生着新的矛盾和问题,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提供无比广阔的实践舞台。
二是需求引领。随着中国将创新驱动作为国家战略,也随着科技强军步伐不断加快,新装备新战法需求不断涌现,赋予中国科技工作者更强劲的创新动力。他们不仅要在“有人区”与别国科技工作者一较高下,也必须大胆闯入“无人区”,创造属于自己的“垄断领域”,形成绝对竞争优势。中国科技工作者做到了。
三是政策驱动。现在,不仅中国政府扩大科技教育投入,企业也竞相开展自主创新,加大研发投入。2021年,中国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2.4%,超过欧盟的平均水平。再加上减税、免税、退税等激励政策,中国科技创新的积极性、能动性得到持续激发和调动。
四是文化支撑。创新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现在,凡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如果没有一两项属于自己的专利和技术,都不好意思称自己是企业家。中国百姓也支持科技创新,都愿意做科技产品的“尝鲜者”、使用者。从移动、联通、电信公布的数字看,中国5G用户已经超过3.84亿户,已经占到移动电话用户的23.3%。足见中国人对科技产品的痴迷。
所以,对于中国的美好前景,没有任何理由去怀疑。即使有个国家千方百计捣乱破坏,企图打乱中国的崛起进程,也是瞎子电灯——白费蜡。中国,挡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