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记得好多年前,一位阿姨在商场吵架,一个店员拿起照相机要拍照,阿姨一把抢过来,说:不允许你拍,这侵犯我的隐私。
虽然我不知道这算不算隐私,但我那时候真心赞叹啊:当我那貌似高大上的母校的开放式男生澡堂还在提供给我们洗澡的时候悄悄对比别人大小的时候,居然超市的大妈都懂的隐私了。
但隐私这玩意好玄,有一句话说:你上厕所叫我帮你拿厕纸你不跟我说隐私,我看一下你手机,你跟我说隐私?
好绕口是不是,没事,是我偏题了。
进入主题吧。
央妈曾经报道了一个事情,说苹果公司默认开启用户的位置,这是侵犯用户隐私。
我当时吓了一跳,央妈你想把移动互联网服务扼死在摇篮中吗?
移动互联网最大的特点就是移动,你连位置都不给我,移动个毛。
隐私之所以被人关注,其实是关乎安全。
有个朋友跟我说,她从不放孩子的照片在朋友圈,因为隐私。我说更应该是因为安全吧。
当年如家服务器被黑,天下惶恐。
我一朋友不解,为什么开房记录被公开那么多人害怕?
另一朋友回答:这些都是个人隐私啊,怎么可以被公开。
我回答:不害怕的都是我们这些出差狂,害怕的都是天天往酒吧带炮友开房的。
公开开房记录不害怕,害怕的是让人知道你胡乱开房。
那么,隐私跟安全,究竟是什么关系?
有人在你家里安装了一个摄像头,能够实时了解你的情况,比如什么时候出门,什么时候回家,在家都干了什么等等。你能接受么?
大部分的人说,不可能。因为这是隐私。
我说:那假如你知道安装摄像头的是你妈妈,她装这个的目的,是因为你呆头呆脑,经常出门忘记关窗,下雨忘记收衣服。她是想帮你关好门,帮你下雨的时候收衣服。
那么,你还会跳起来说,隐私被侵犯了么。
这里面其实就是一个曾经很不错的法律问题:使用隐私数据的前提,必须是经我们同意,我们知道谁在使用,怎么使用,以及使用的范围。
你可以看任何一个pc网站平台,在会员注册条款中,都明确了这点。这是法律允许的。
有亲子约商家问我,为什么我在亲子约商家的APP里面,查看我的信任用户资料,手机号码显示星号?
我说,因为这个用户,没有授权我把她的手机号码提供给你。
相信你会理解,嗯,我知道谁在用,我知道他们怎么用,我可以选择同意和不同意。
这是互联网平台使用用户隐私数据的基本。但对不起,这讲的是pc互联网时代。
今天,我们发现这条款意义不大了。
当你打开导航,百度根据用户的位置和移动速度,计算路况。
当你打开朋友圈,微信根据你的社交情况和聊天内容,给你匹配广告。
当你使用外卖,美团根据你的喜好推荐你附近的餐厅。
你可能会生气:他们怎么可以利用我的隐私数据呢?没经我同意,没告诉我用途,没界定范围。
人家可能会这样子回应:第一,我使用的是大数据。第二,你不给我这个数据,你就无法得到个性服务。
亲子约可以知道某个区域的亲子妈妈们在平台的活跃情况,但不会去统计具体一个用户的上线时间。
百度导航可以告诉你前面几百米拥堵,但不会告诉你某个用户在某个位置的移动速度是多少。
朋友圈会自动给我推送平价商品广告,但服务器不会留下陈泳佳就是一个穷逼这样的信息。
这个就是大数据。
它的结论,是从庞大的数据中统计出来的,你作为样本之一不会单独计算也不会公开出来。
其次,大数据的价值在于重复使用,这也造成平台完全无法告诉你使用目的和范围。
我手贱,打开了一个亲子约的合作商家的产品,只要用户足够多也做了这个动作,我们可以告诉商家,你这个产品在互联网上的受欢迎程度;也可以告诉平台,某个时间段在某个地区用户的活跃程度;也可以得到,某种画像特征的用户在浏览某个类型的产品究竟是什么行为模式,等等。
你走在江南大道上,这个数据可以帮助城管了解城市人流潮汐状况,可以帮助商家了解几点开门迎客比较合理,可以帮助气象部门研究这个地区上空的空气质量与人群分布关系等等。
这些结论很有价值,但不会只从你一人的一个动作得出。
最后,隐私数据的使用,更多的是为了提供个性化服务。
商家以前要了解一个用户的特点,一般采取问卷调查的手段。
但现在不用,你只要不断使用亲子约平台,系统会自动分析出你的孩子的年龄,你孩子的兴趣爱好,你跟哪些亲子妈妈关系密切,你们之前是什么互动模式,等等。
一切都是从你简单的用手指点击屏幕,就可以获得,且你不许担心隐私问题。
有个朋友跟她女朋友吵架了,原因是她女朋友从他的今日头条看到系统推荐了很多的关于如何泡妞的文章,于是判断他肯定有了新的追求对象。
我现在正在努力联系这个人的女朋友,她很符合做亲子约的数据分析员这个职位。
很多人很害怕让系统了解自己,这是不对的。
其实,系统越了解自己,它就越能够提供更好更有针对性的服务给你。
但是,系统不会告诉别人,这个数据就是你,大部分的系统采用的是黑箱匹配的技术。
举个例子,各种不同的产品,分为很多不同纬度的标签,然后进入一个黑箱。黑箱里众多的用户,被按照各个维度进行画像。最后从黑箱里出来的,是不同的用户自动匹配了不同的产品。
至于为什么匹配,匹配的过程,只有算法知道。
当然,你也可以说,你们肯定可以单独分析我的情况啊,我就是怕这点啊,我像脱光了一样在你面前的。
我只能静静地看着你的眼睛,然后说,技术上可以,但这样子做对我们一点价值都没有。
好了,最后告诉大家一个数据:微信每天上传到服务器的用户位置数据是350亿个。
这些你可以当做是用户的隐私资料,但从350亿个资料中,把你挑选出来,谁有病啊。
本文的结论就是:隐私这玩意,你别那么在意,你把移动互联网用得那么爽,是因为它获取了你的隐私数据。
本文的第二个结论就是:要让自己有安全感,不是去限制别人使用你的隐私数据,而是多做好事少做坏事。
雷锋做好事不留名,没说人家报道出来他哭着喊着说这是隐私。
当然,第三个结论是:隐私数据如果被坏人掌握,肯定不是好事。所以,有关立法必须更新。
【作者陈泳佳,亲子约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