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命根都给你了,就别再赶我走

(2013-08-24 14:35:17)
标签:

旅游新城镇

新型城镇化

三农问题

土地问题

旅游

分类: 城镇化
【旅游新城镇随笔之三】

南京江宁区两个小孩子饿死的新闻,很多人都从伦理道德去挖掘,而我却在想,是什么造成这些父母能够如此狠心。我在深圳的时候,的确也目睹过外来工把孩子整天关在家里夫妻去上班的情况。我曾经跟他们聊聊为什么要来深圳,过着这么心酸的生活,答应其实很令人惊讶:家乡土地没了。深圳对他们,不是一个寻梦的城市。

我想起我很小的时候,在农村,每天父辈们就按照节令,该播种播种,该施肥施肥,晚上就带着我,踏着月光,串门喝茶聊天。没有房贷车贷压力,没有医疗教育问题,只要不出现天灾,田地里的庄稼,就够养家,生活安定和幸福。土地,是九亿农民的命根。命根在,一切都在。

而城市化,却把很多农民的命根摧毁了。良田变成了高楼,拿了点补偿,怀着梦想进了城,却发现自己成不了城里人。起早贪黑,血汗拼搏,最后依然挣扎在最底层。月圆之夜,想想老家的父母孩子,一种悲愁油然而生。万般无奈想回去,却突然想起,赖以生存的土地,已经没了,再也回不去了。

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其实政府很清楚,也明白这将是接来下二十年政府要面对的巨大难题。十八大提出的新型城镇化,从某种角度来说,就是要解决或者改善这个难题。而其中的核心,就是如何解决土地给你了,农民怎么办?在此,我们一向强调,必须让农民“离土不离乡”。

开放商或者政府把农民的土地流转过来之后,必须想办法让农民继续在这个地方生活工作下去。而不是把他们的命根子拿过来后,又把他们赶向大城市。利海强调的产业化,也是这个思路。比如以旅游产业为驱动的新型城镇化项目,在对项目规划的过程中,必须收集、整理和梳理出当地农民的人力资源构成情况。土地拿过来之后,本地种田能手可以进入农业公司工作,会做手工艺品的可以与旅游公司合作,孩子在外地读会计的,可以回来产业公司上班,即使是没有一技之长的大妈们,也可以到物业公司做清洁。

土地交给专业的产业公司进行运营,农民在家门口上班,享受职工的各种待遇,下班了,依然回到家里,见见老奶奶,逗逗小孙子,生活水平随着项目的发展而不断提高,而且,环境和公共服务也随着项目的发展而不断升级,这才是新型城镇化追求的东西。

社会的发展,如果单纯的追究某一指标,最终导致的结果将是失控的,GPD时代已经过去。但地方政府以及开发商们,如何在这种路径中取得利益平衡,这又是另外一个课题了。但我仍然相信,离土不离乡的路径,是正确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