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刊发于2008年8月20日羊城晚报。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老乡,这是一个多么温馨的名词。一个人出门在外,突然碰到一个说着自己口音的老乡,这是一种非常快乐的事情。老乡总是非常热情的,也许他会拉你到他家坐一会,拿出自己的珍藏的东西让您品尝,然后跟你打听家乡的事情,然后表现出一种思乡的表情出来。搞不好,也会挤出一些思乡泪。但是不管如何,总是令人感动的。
特别是我们潮汕人,老乡情结特浓厚,潮州会馆在当年也因此在我们海外潮人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只是旅游发展到了今天,突然,有一个名词,在行业内诡秘的叫着,这就是老乡店。什么是老乡店呢?我们来看一个场景吧。一个导游带着一群游客蜂拥进入了一个购物店,卖玉的吧,卖药的吧,其实卖什么都行,都一样,反正就是旅游购物商店。规模宏大,装修豪华。我们汕头的很多游客们其实早就听说旅游购物商店的东西能不买就不买,但是没有办法,导游说购物自由,但一定得进来,所以大家都防备心很强的逛着,导购小姐一推荐,游客就走开。这时候,也总在这时候,突然出现了一位西装革履的男子,或者一副职业装的女子,总是衣冠鲜亮。这人突然用一口流利或者不流利的家乡口音来了:“哎哟,家乡人,自己人啊。”然后埋怨带团的导游来了“小张你怎么做事的,我的老乡来了你也不打个招呼,我得到门口迎接啊。”导游立即配合啦“哎哟,忘记李经理也是汕头人了,对不起对不起,来来来,各位团友,这是这个商店的老板李经理,是大家的自己人啊。”然后李经理又责骂服务员:“怎么回事,把我的老乡晾在大厅啊,赶紧把那个最好的包厢开了,我请我的老乡喝杯茶。”人家这么热情,游客们倍感亲切啊,都说他乡遇故知是一大喜事嘛,刚才进来的那些不快以及防备都没了。
这下就惨。这个店就是“老乡店”了。游客们陆续进入了包厢后,李经理翻动他的三寸不烂之舌来了。先是叙旧啊,拉感情啊,甚至能把汕头最近发生的某个事件用很认真的口吻向大家打听啦,把大家的情绪调动起来。家乡话好沟通,如果流利,那么最好,如果不流利,也无所谓,这个老乡从小就离开了家乡嘛。接下来,大谈创业艰难,还是家乡好啊,在这里办这么一个购物店,生意不好啊,但是为了信誉,产品绝对没有话说,死撑了。这时,游客们对这个艰苦创业后事业有成的老乡开始好感了。最后一招来了。告诉大家,其实这个店主要是接待外宾,外国人钱好赚啊,所以外面的价格你们看到了,很贵。但你们千万不要买哦,一买就亏了。今天我高兴,碰到老乡,我给大家一个底价,全场一折给各位老乡。如果看中了,不给钱也可以,老乡我请。但是谁让你请啊,就前面一句一折都已经够让人心动了。
接下来促销小姐出场,抱着很多商品,还叹气,你们幸运啊,碰到我们经理是同乡,平时他自己的朋友三折都不肯卖呢,唉但是这样子我们的佣金也就没了,一折啊。总之,最后的结局就是大家都买了,并且买的不少。有的游客呢是觉得这老乡不错,货真价实,很值得,而更多游客的呢,是因为盛情难却,人家有请茶有请烟,那就多少买点吧。
当游客们开开心心出了商店,那个李经理已经操着广州话在跟一群广州人说是老乡了。而另外一个包厢,一句说着福建话的员工也在跟一班厦门人说他也是这个店的老板呢。也是演绎着同样的故事,表演着同样的表情,挥霍着同样的感情。结果呢,当然也是游客出于自愿或者不自愿,掏钱。店员们当然有是愁眉苦脸的,但心里却是乐滋滋的。因为他们知道,他们店是暴利的,即使是所谓的一折的价格。
这就是老乡店。中国旅游发展的又一个畸形产品。从某个角度来说,是一种感情骗子。这种情况在几年前很盛行,北京、桂林、华东都有。但是游客不是傻瓜,不久,问题当然都暴露出来了,但是,也由于这种老乡店给旅行社返佣金的比例很高(本来他们就很暴利),所以还有有旅行社继续和他们合作,还是有他们的生存空间。新旅程旅行社在二年多前就已经发现了这个问题,并正式发文要求全部合作伙伴严禁带游客进入这种所谓的老乡店,确保游客利益。在新旅程旅行社的带动下,汕头大多数的旅行社纷纷取消老乡店购物,事实上,老乡店在汕头旅游中基本是被取消了。倒是一些游客自助游到了当地参加那些所谓的一天游,则经常碰到这些问题。北京开始整顿一天游活动,听说桂林也在整顿,这是一个好事,也希望老乡店这种把老乡“电”得七荤八素的旅游购物形式永远离开旅游行业。
行业发展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出现这个那个的不正常现象是很普遍的,问题是作为旅游从业者以及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要如何清醒的认识到这一点,眼前利益和短期行为无疑会令这个行业的弯路走得更远,而永远记着一点——游客利益至上,才有可能让旅游行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