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生活点滴 |
写下这个题目,突然自己笑了,这个题目有些象九十年代那些风骚明星的自传的书名。
今天,朋友跟我说,开通了一个博客。我觉得这是好事,于是就坐下来反省一下自己的博客之路。博客是blog的中文译名,一个无聊的骨灰级人物,也就是现在博客网的老大方东兴同志翻译的,blog真正的中文是网络日志的意思,我搞不懂后来小方同志为什么把自己的博客网的博客又弄成了bokee,估计是在某一个午夜梦回惊醒,知道了自己把blog翻译成博客将会成为历史的罪人。
blog,网络日志,不是日记。搞网站的知道,原来在网站跟目录下面有一个目录,就是blog,记录着这个网站被访问或者被攻击的资料,没有任何感情色彩。后来,无聊的美国青年们,估计也是搞网络的,就把今天泡了几个MM这类的东西用流水帐的形式记载在blog上,这就是blgo的雏形。
我自己曾经写过日记。我认为,写日子是一种境界(不行,最近对境界这个词敏感)。至少,是提供大脑思考的一种形式。我也认为我在写日记中得到了很多东西。不过,从小写的那些日记,大多随着岁月的变迁而丢失了。有些恐惧,因为,日记总是一些私密的东西,里面有着爱上哪个人了(其实小孩子懂什么)恨死哪个人了等等。万一丢失了,落到不应该落到的人手里,小则成为笑柄,大可能得打官司。所以,后来不写了。知道网络出现。当年(何年?)tom.com有一个功能,可以写日记,可以设置为私密,这很令我高兴,决定把它当作自己的日记本。忘记写多少了,反正肆无忌惮的。直到最后密码忘记了。其实我到目前也搞不清楚是密码忘记了还是tom.com把我的资料删除了,反正,那段人生恩怨随着“密码错”的提示灰飞烟灭了。
基本上我还是属于半个文字青年。我喜欢把一些东西记起来。在博客兴起之前,我曾经接到一个网站(什么网站?中国管理传播网还是中国营销传播网?)的邮件,说在某些论坛上看到我的一些文章,很好,希望我成为他们的专栏作者等等,我对报纸的专栏作家佩服,于是觉得作者也不错,虽然好像没有什么报酬,但是也认了,一一同意,最后答应了多少家都忘记了,我只记得博客网、中国管理传播网、中国营销传播网、中国价值网都有我的专栏吧,反正我现在也几乎不更新了,估计迟早会被他们删掉。中国价值网还说给我股份,我查了一下,还真送几万股,游戏吧?至于是否因为这些导致连我非常喜欢的市场与营销的编辑也跟我约稿,我就不知道了,但我直到现在都没有给过他们一份稿件,觉得亵渎了人家。
在中国博客网上开了专栏后,他们送我一个博客空间,那就是我博客的开始。一开始很认真的写,也把以前在e京的一些东西转过来,知道后来,认为新浪的博客界面何功能比它好,就停止了博客网的更新,转战新浪了。我本质上还是一个喜新厌旧的人啊。
言规正传了。
我觉得博客跟日记不同,日记是感情的真实反应。我暗恋谁谁,我痛恨谁谁,我喜欢裸奔,我热爱意淫,都可以通通写在本子上,即使日后自己看了也脸红,但毕竟真实。博客不行,博客本质上是给别人看的。但是如果你要伪装,要扮清纯也好,扮成熟也好,扮淑女也行,装荡妇也行,可以上论坛,随便注册一个ID,一会儿唐宗一会儿宋祖,随便你来,没有人知道你是谁。博客不行。很多读你博客的人都是你的熟人,所以,你必须真实,让他们不至于呕吐,你必须睿智,让他们不至于觉得与你为伍是个耻辱。你也可以展示你不为人知的一面,让他们觉得你更可爱。比如所谓的老徐的博客。
博客是界于日记和论坛的一种文字形式,它真实,并且是经过思考后的真实。而这些经过思考后的真实,我觉得有利于人思考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并且这些思考是积极的。这会带动自己往好的方面去。理论上,博客是积极人生的一种形式,并且这种形式有朋友在关注,在欣赏。
前一篇:干吗选择你
后一篇:2006年第一个超级大团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