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温度地说话——由一个高考分数视频想到的√

分类: 胡思乱想 |

一个视频,视频标题是“女儿高考成绩288分,妈妈的一番话让人泪目”:女儿高考288分,母亲吃饭时像机关枪一样噼里啪啦的大大音量的来了一顿输出“虽然你只考了288分,但是妈妈发自肺腑的很高兴,不管你考的分数好坏,妈妈现在还有个健康快乐的孩子,妈妈很高兴,不管别人咋喷,288分妈妈很满意。”这个视频“感动”了无数网友。
我的学生也被“感动”了,并且把视频发了过来,看完之后我对学生说一段话“这个妈妈用完全没有温度的方式说出了貌似很有温度的话!一般人只会听‘话’的内容,不会听‘说者’心里的温度!如果能听出她心里实际上是没有温度的,就知道这是假话!”我还给了学生建议“你们应该:1. 想想如何表现算是有温度?2. 试着用有温度的方式来说一遍。你们平时说话可能也是没有温度的。”
为什么说她说话没有温度?音量那么大音高那么高语速那么快,我完全听不出她的善意、关心、理解、心疼……之类的情感或情绪!敏感细腻的人一定听得出来。
为什么说他说的话是假话?用脚指头来想,我们都无法想象会有妈妈对288分“很满意”!稍微有脑子的人都会坚信这实在是假得不能再假了!
那一个人如何说话才算是有温度呢?我先粗略回答思路吧:要说话有温度,就必须把握好“内容、形式”两个方面,任何一个方面做得不到位,说话就不会有温度。
1. 先分析“形式”的问题,就是说话的外在形式,外在形式又分语言的形式、表情的形式,比如:音量、音高、语速、力度、表情、眼神、气场。
语言方面。音量高,音高也高,语速快,说话很有力等等,这些肯定都无法给人有温度的感觉!
表情方面。表情非常轻松、快乐、嘻嘻哈哈……眼神很亮、炯炯有神,甚至是犀利,这些肯定都也无法给人有温度的感觉!
那应该是怎样的形式呢?如何能够让听者觉得有温度?一定是善意、亲切、柔和……的形式,能够取得这个效果的那自然应该是:在语言方面:音量音高不高甚至偏低,语速不快甚至偏慢。在表情方面:表情必须流露出善意、关心、关怀,眼神也应该是柔和的、温柔的,并且眼神是表露善意、关心的最重要途径!
这些分析看似简单,但要真的做到却是非常不容易的!因为只有一个有“心”的人才能做到,即:一切的善意、柔和、亲切、关怀、关心的语言、表情都必须由“心”发出,只有“心”里真正有了相应的感觉、情愫所表现出来的善意……才会让人感觉他的表现是真实的可信的!否则就是假的,因为那是“装”出来的,所以真“心”、发自“内心”非常非常重要,一句话:“心”才是关键!
遗憾现在很多人都没有“心”了!
2. 再来说说内容。真实。“288分妈妈很满意”这样的话就非常不真实,很假!如果改为“288分我想你可能是非常不满意的,妈妈也觉得不理想,但妈妈更关注的是对你情绪、你的心态,你现在没有那种很受伤的感觉,妈妈就很满意!”这就真实了!
关怀。“妈妈猜想你可能是非常不满意的,你我知道难过了……”这就是关怀。
理解。“努力了那么久,分数却这样不如自己的想象,那当然换了谁都会难受……”这是理解。
安抚+托底。“高考确实是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但这绝不是唯一的途径,此路不通,那我们就‘另辟蹊径’,现在社会如此发达,一定不会饿死的,一定有适合我们的路径,我只需要找到那条路径就OK了不是吗?况且即使你花N年也没有找到那条路径,那你依然可以回家里来,妈妈保证有你一口饭吃!”这是安抚+托底。
开导+希望。“现在很多人觉得高考是一件天大的事情,但再过几年甚至几十年,人们就都会发现其实这这是人生的一个小小的关口而已嘛!所以现在有点难受也没关系,请相信总会过去的,到那个时候你就体会了什么叫云淡风轻,你的心胸、视野、耐受力……就会上一个台阶,而且可能是大大的台阶哦。”这是开导+希望。
再啰嗦补充一句:这些话同样必须是由“心”里发出的,如果不是“心”发出的,就一定不会给人“有温度”的感觉。
今天以此视频为例胡乱说说我对“有温度说话”的理解,敬请各位朋友大刀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