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意外”来到这个世界的√

分类: 心理咨询 |
来访者性别女,年龄50出头,已经咨询过多次,因为与家人矛盾再次前来咨询,征得来访者同意作了录音,结束后我对录音进行的整理,也征得了来访者同意发表。

黎叔:“在你开始说之前,我先说一下哈,咨询不能急于求成,改变也不能急的,欲速则不达。为什么我要说这个,因为我感觉你有点过于心急了。”
来访者:“嗯,好的,我明白的。我今天过来是因为今天和姐姐微信沟通了,她的一些说法、做法让我非常受不了……(此处省略2000字)心里有一种非常恨她的感觉,但我觉得不能让这样的‘恨意’留到明天,我必须今天就把这个恨意处理清楚,所以就今天过来找你咨询了。”
黎叔:“你姐这样说这样做是非常不对的,换了谁都会愤怒都会恨之入骨,所以你的恨是合理的、正常的!你应该允许自己恨,接纳自己的恨,如果不能够允许、接纳,那就是对自己的打压、攻击,你情绪就会‘封存’起来,这是非常不好的!”
来访者:“嗯,我明白的,我自己都觉得自己很纠结、很拧巴,我的身体反应是恨她,但我又有一个声音说‘我这样恨姐姐是不对的,是不应该的’。”
黎叔:“所以要改变‘不允许恨姐姐’的观念、思维。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逻辑上说应该是创伤导致的。你说说小时候的一些伤心事呗,我们试着找找,看能够找到相应的创伤不。”
来访者:“上次你让我回去后回忆一下小时候曾经的令我伤心、崩溃、绝望之类的事情,这两天我反复想到一个事情,我觉得非常奇怪,这个事情为什么会让我反复想起呢?事情是这样的:小时候我偶然听到爸妈的对话,说妈妈是意外怀上我,原本他们没想那么快再要孩子的,因为我上面已经有姐姐了……”
黎叔:“嗯,这是一个大创伤哦。”
来访者:“这不是一个很平常的事情吗?怎么就创伤了?会形成怎样的创伤呢?”
黎叔:“当你爹妈意外发现怀上你的时候,他们一定会有各种各样的想法、打算,心里也一定会有各种杂念出现,并且还一定会有情绪上的复杂的反应。”
来访者:“嗯,这个可以理解。”
黎叔:“而这些想法、杂念、情绪的信息一定会通过羊水传递到了你的这个受精卵,这个时候你收到的信息了,并且变成了一系列的声音或感觉:你是个‘意外’,也就是爹妈是不想要你的、他们是不爱你的、你是不受欢迎的、你是被嫌弃的、你是多余的、你是不应该存在的、你是不配获得爱的……你在娘胎里形成的这一系列的声音或感觉就是你的创伤,这些声音或感觉会被细胞牢牢地记住,并深刻地影响你的一生。”
来访者:“嗯,有点无法想象。”
黎叔:“理解你!绝大多数人都觉得小孩能识字、会思考之前是什么都不懂的,所以大人们怎么说他、怎么对他都无关紧要的,是无所谓的,即使有影响,影响也不会大,所以你不能理解是非常正常的。”
来访者:“难道不是吗?”
黎叔:“肯定不是的。详细的原理可能无法给你解释清楚,但原理的基石是:一切生命都是有感应能力的,包括植物在内。(此处省略1000字)你就相信这一点就好了。”
来访者:“嗯,好的,我愿意相信。”
黎叔:“因为源自于娘胎的这个创伤,必然的你在出生后就会表现出对父母有着本能的害怕、你天生就有要讨好父母的强烈欲求、你很‘自然’地会表现出很‘懂事’的特点、你时刻保持‘察言观色’、你会很‘自然’地关心他人理解他人顺从他人、以他人为中心、你不能也不敢说不、你也‘心甘情愿’地逆来顺受……别人表现出对你不好的言行(比如攻击、伤害)时,你都会‘自动自觉’地条件反射地反思自己,甚至还会为对方找理由!…………”
来访者:“嗯,对啊!对啊!我就是这样的!为什么会是这样?”
黎叔:“因为你的创伤让你潜意识的最底层最深处产生了一个想法或出现了一下声音:表现好才有可能得到爱,违逆=无法得到爱!得到父母的爱是需要资格的,我根本不配要求他们,我是卑微的,我就是父母的包袱,甚至是我不配活着。……可能还有其它的想法和声音的!给你三十秒,你仔细感觉一下,你的潜意识里是不是有这些想法或声音,或者还有其它的想法和声音。”
来访者闭目感受片刻后说:“嗯,我必须承认,你说的这些声音都有!”
黎叔:“这一大堆声音的存在不仅让你压抑,实际上它还让你一直感觉不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你一直都感觉人生没有意义,感觉自己好像就一个活着的死人,因此你很可能在很小的时候就隐隐约约会闪出过‘不如死了算了’、‘或许死了还更好’的念头。你仔细想一想看看是不是。”
仔细感觉后,来访者:“你不说的话我不会觉得是这样,刚刚仔细感觉了一下,我确实在很小的时候就有‘活着没有意思’的念头。黎叔,你怎么那么神啊?”
黎叔:“不是我有多神,真正神的是那些首先发现了这些规律的先辈。实际上这一定还会衍生出一大堆的其它问题,我无法逐一罗列出来了,但有一点是非常非常可怕的:这些顽强的声音让你越来越远离了你自己!也就是你已经远离了你的‘心’,逻辑推论是:你是很难听到‘心’的声音的……”
来访者脱口而出地插话:“哦,是的!是的!我前段时间参加了一个活动,活动中分配给我的师傅叫我们‘你们去感觉一下自己的心,看看她想要的是什么?’结果我怎么努力也感觉不到‘心’的声音,我就跟师傅说‘我真的一点感觉都没有,怎么办?’结果师傅也没有回答我的问题。黎叔,现在我怎么样才能找回自己的‘心’啊?”
黎叔:“嗯,找回自己的心确实非常重要!”
来访者:“我觉得只有找回自己的心,才能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就一心去做就好了。否则,像现在的我就是整天把自己搞得忙忙碌碌,到头来却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干什么……”
黎叔:“对的!非常正确!还是先说说你和你的原生家庭吧,你们的关系都有些什么特点呢?”
来访者:“我和他们(父母)的感情不是很深的,但一直是我在他们身边,但我对他们爱不起来,但是一有事情,我又觉得我必须去做……”
黎叔打断:“你为什么会有‘我必须去做’的这个声音?”
来访者:“我不知道。”
黎叔:“这就是你在娘胎里接收到的信息,并产生了那一堆声音或想法,是这些声音和想法要你去做的。你潜意识的逻辑过程是:父母是不爱我的,我只有帮助他们完成了那些事情,我才有可能获得他们的爱!换言之,你是为了得到他们的爱才这样做的。好好感觉一下看是这样吗?”
片刻后,来访者:“嗯,有点感觉!”
黎叔:“然后,逻辑上说他们在你后天的成长过程中,很可能还说了很多强化你的这些声音的话、做了很多强化你的这些声音的事,因为你有一个姐、一个弟,你已经说了父母是重男轻女的,你排行老二,这是最容易被忽略、无视或否定的排行。”
来访者:“嗯,是的,他们觉得我是最笨的那个。我的成绩一直不如我姐,所以他们说过很多类似于‘你读书不行的话,那就回家种田养牛吧’这样的话,我当时对于这些话好像是没什么情绪没什么反应的。”
黎叔:“嗯,这些话就一定会强化你原有的那些声音。这样看来你实际上就一直都是个孤儿!而是一个元孤儿,建议你有空了去看看我写的‘谈谈没有人谈过的元孤儿’,你虽然父母都、兄弟姐妹都健在,但你从来就没有和他们有过心的链接,你就一直都没有感受到被爱过!你感受不到他们爱你,你对他们也爱不起来,所以你的心是孤苦的、飘零的、无力的、无助的、空洞的……”
来访者潸然泪下,轻声地:“嗯,确实是的,我真的一直有这个感觉,我一直感觉自己非常孤单。”
黎叔:“你的这个创伤太深太重了!”
来访者:“我突然想到,我爸妈是在我姐不到1岁的时候发现意外怀上我的。”
黎叔:“嗯,这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如果他们是在姐姐三岁或更大的时候发现以为怀上你的,父母的心理会很不一样的!”
来访者:“这个也有讲究?也有值得分析的?”
黎叔:“当然有。姐姐不到一岁,初为人父初为人母的兴奋感幸福观还没过,并且这时候又是特别消耗大人的体力、心力的,他们对以为怀孕的排斥一定是很强的。如果是姐姐三岁甚至更大之后发生这个‘意外’,他们大概率会淡然很多!”
来访者:“我还不是很明白,这说明什么呢?”
黎叔:“很简单的逻辑:你妈在怀你的时候,他们的情绪更强,恐惧更大,排斥你不想要你的心念更强……那么通过羊水传递给你的信息自然也更强,即对你的刺激更大,创伤也更大。”
来访者:“哦,原来是这样。”
黎叔:“必然的结果是:你形成的那一大堆声音一定也更稳固更强大,因此这些声音对你的控制作用也更强、更稳定。”
来访者:“嗯,理解,应该是的。”
黎叔:“因此自出生起你的潜意识就有一个非常顽固的声音‘父母是不爱我的’,而这会让一个婴儿无比痛苦和绝望,为了逃避痛苦,你从出生起就会‘生出’各种各样的防御机制,比如麻木,大一点后则很可能会自动地把父母的很多并不是爱你的行为解释成对你的爱,并且对于他们对你的不尊重、不理解、不关心等等行为,你一定会‘自动自觉’地为他们辩解,将这些行为解释成‘是他们迫于无奈,不得不才这样的’,以此来麻醉自己,制造出父母是爱我的假象。”
片刻后,来访者:“嗯,确实是这样!你不说我还真没意识到,或者说我之前是没有这样清晰的认识的。”
黎叔:“而且你还是不敢要求、索取的……”
来访者打断:“哦哦哦,是啊!我小时候,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我从来都不抢的,全都是姐姐、弟弟抢完后,剩下什么我就要什么了,我好像还很平静的样子。”
黎叔:“嗯,我明白。你的不用教就会这样的!天生就如此!就是那一大堆声音让你这样做的。”
来访者:“嗯,我知道我为什么会如此顽固的讨好模式了,原来我天生就是会讨好的。”
黎叔:“如果没有这样的挖掘、分析,你就永远都读不懂自己,永远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有如此‘执着’的讨好模式。”
来访者:“是的,我坚信,如果不来咨询的话,我到死都不会明白为什么会如此‘执着’地讨好。”
黎叔:“我猜想,在今天之前,你一定不会想到你在娘胎里的经历会对你产生了那么多的影响。”
来访者:“嗯,我一直以来都是出了问题就一定会不断地自责,怪自己为什么那么笨,为什么不能更努力一点,或为什么不能考虑更周全周密一点……然后,我一直心甘情愿地、辛辛苦苦地、大量付出地去照顾父母,当妈妈走了以后我还是非常自责。”
黎叔:“现在你知道为什么你总是自责了吗?”
来访者:“是不配感吗?”
黎叔:“不是。你潜意识里有一个声音‘我要做得更好,我要让他们满意了,我才能得到他们的对我的爱!’如果他们没有表现出对我的爱,那就说明我做得不够好。”
来访者:“嗯,我从小到大都非常容易自责,一直到现在还是这样。我也很自卑,就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
黎叔:“我坚信:你在娘胎里形成的一大堆潜意识的声音影响了你的一生!这会让你的人生一直都不顺利,一定是总会有各种的磕磕碰碰。”
来访者:“是啊,就是这样,包括我的学习、工作、婚姻、孩子教育……全都是如此。”
黎叔:“你太让人心疼了!”
来访者:“在家里,我为他们做什么,他们都欣然接受,而且是做得越多越好……(此处省略5000字,罗列了一堆为家人完全无私付出却得不到好评的例子)”
黎叔:“嗯,一定是这样的。而且他们是这样需要是永远不会满足的,他们对你为他们做事的需要就是个无底洞!而你心里想的是:如果我再努力一点,可能他们就会满意了满足了。但必须指出,这是你在幻想!”
来访者有点哀伤地脱口而出:“是的。”
黎叔:“你一生都不敢说不的。”
来访者:“对!对!对!一点都不敢,我很怕!我一直都是站在父母的角度来照顾这个家,包括现在。”
黎叔:“你现在来解释一下:你为什么不敢说不?”
来访者:“不敢。”
黎叔:“为什么不敢?逻辑是什么?”
来访者:“我就是很在乎关系,我不想把关系被破坏了。”
黎叔:“这个解释不够深,这是非常表面的解释。”
来访者:“我就是这样想的呀,其它的我想不到了。”
黎叔:“我刚才的逻辑你模仿一下呗。”
来访者:“我想一想…呃呃…我就是想做得更好,想要得到他们的认可、满意和爱。是这样吗?”
黎叔:“我来说一下:因为你拒绝就代表你不好,直接就等于他们不满意,因此就等于‘我不会得到爱’,即:拒绝=对方不满意=对方不会爱我=痛苦。”
来访者:“嗯,明白了。”
黎叔:“你要把这个逻辑弄清楚,如果只是你刚才的解释,就不透。”
来访者:“我重复一下,我要记住才行。拒绝=得不到爱=痛苦。”
黎叔:“可以,少了一个环节也没关系。既然拒绝=得不到爱=痛苦。那你怎么敢拒绝呢?”
来访者:“嗯,是的。这几天我才好一点,我开始敢拒绝了,比如前天我就拒绝了××……(此处省略1000字)以前我是绝对做不到如此干脆地拒绝的,这段时间我开始敢于拒绝了,我感觉我强大了一点了。”
黎叔:“成长了!表扬!这是因为上次咨询的结果,对吧?”
来访者:“对的。”
黎叔:“现在,我再来换一个说法吧:你的心在娘胎里就已经封起来了。”
来访者:“说到‘心封起来了’,我想起:我和朋友说××是怎么对我的,我朋友惊讶地说‘哎哟,你为什么都不生气的呢?’”
黎叔:“对啊,你到底是为什么不生气呢?一般的解释是‘你习惯了’。”
来访者:“哦,是啊。反正我就是很怕生气……”
黎叔:“实际上是你潜意识拒绝接收‘××不爱我’的信息,既然他不是不爱我的,那么我生什么气呢?”
来访者:“哦,明白了。”
黎叔:“我再追问你:你为什么害怕生气呢?”
来访者:“我真不懂了,你说吧,让我的脑子休息一下。”
黎叔:“那我就说吧,逻辑是:生气=你不好=父母失望=他们不会爱你=痛苦。即你不能在他们面前暴露你的‘不好’,包括‘不好’的观念、‘不好’的行为、‘不好’的品质,暴露了这些=痛苦甚至完蛋。”
来访者:“嗯,明白了,以后我要自己会整出这个逻辑才行。”
黎叔:“是啊。对家人还有什么想说的?”
来访者:“嗯,我想想……对于家人,我心里有一个声音:不管家人对我怎么不好,我还是希望他们过得好、过得幸福、过得快乐!非常不希望他们受伤或经历一些不好的事情……”
黎叔:“你自己来解释一下呗:你为什么会有这个声音?逻辑是什么?”
来访者:“还是刚才的哪个…那个…呃…唉…为什么我总记不得那句话?”
黎叔:“那再次由我来说吧:我恨他们,或我不希望他们过得好=我对他们不好,同时也=暴露了我不好的品质,因此=我不会得到他们的爱=痛苦或绝望。所以你就必须表现出你的‘好品质’……”
来访者:“唉…我好像对谁都是这样的。比如……(此处省略500字)”
黎叔:“是的,我知道。你的这个对待父母的模式会延伸到所有的方面、所有的关系,所以我们说‘我们和父母的关系就是我们和这个世界的关系!’”
来访者:“哦,原来如此,就是说我的底色就是这样,不管和谁的关系都会是这样,都逃不掉这个模式。”
黎叔:“对!就是这样的!”
来访者:“难怪,总感觉自己被困住了,但就是挣脱不出来,很难受很困惑……”
黎叔:“因为你看不清楚自己的心自己的潜意识啊,你都不知道自己有这个模式,更不清楚它是怎么来的,那你肯定就挣脱不了啊。但现在明白了、看见了自己的模式和来源,哪怕我以后不再帮你了,也就是即使仅仅靠你自己,你肯定也会慢慢轻松的,也会慢慢挣脱出来的。这就是名言‘看见即疗愈’所说的情况。”
来访者:“嗯,好啊。但现在我拒绝人之后,我还是会有明显的不安的感觉。”
黎叔:“我是正常是,也是必然的。为什么?你现在是‘脑子’明白了而已,但你的‘心’或你的潜意识还不通的,你习惯的模式还在啊,所以就会有反复,而且是反反复复的。改变、修炼永远不可能一步到位的,过程一定是不断地进两步退三步或进三步退两步的。”
来访者:“明白了。我不管其它,就只管去做好了。”
黎叔:“对的!而且你最好能在当下看见自己的那个潜意识的声音,看见自己的模式。只要你‘看见’了,你即使还有不安,也一定不会再有那么强的不安了。”
来访者:“嗯,还是老方法,要‘看见’!‘看见’!‘看见’!”
黎叔:“是的!刚才你说的很不安,倒推的结论就是;你没有‘看见’,或者你以为‘看见’了,但实际上你的‘看见’是假的,或朦胧的、不清晰的。”
来访者:“嗯,明白了。原来都不知道自己有这个模式,只知道自己就是心疼家里人,而且还觉得自己好善良……”
黎叔:“这种心疼和有我们的良心发出来的心疼是不一样的,表现好像是一样的,但实质是不同的。你的心疼是因为讨爱而生出来的心疼,这种心疼,‘心’是不动的,或动得比较轻微的。更准确地说就是:你情感的涌动一定被那些声音、模式干扰了影响了,因此减弱了那个情感的强度,严重的话会减弱到零为止。给你30秒,好好感觉一下对不对。”
片刻后,来访者:“你这样说我就明白了,我原来还以为我的心是在动的或热的,昨天我也还在想他们怎么会怎么能这么冷漠?现在我明白了我也是冷的!而且我知道了我的冷是在娘胎里就冷了,那娘胎里我的心门就关闭了……”
黎叔:“嗯,可以说你现在向你的心靠近了一些了,有感觉吗?”
来访者:“嗯,有感觉,这种感觉好舒服。”
黎叔:“同时,你也赶紧轻松了一些吧?轻松了百分之多少?”
感觉了一下之后,来访者:“轻松了30%吧。”
黎叔:“那不多哦!效果很好。”
来访者:“因为我一直想不通我为什么会这样?今天你分析、点拨了之后我就知道了,是‘哦,原来症结在这里’的感觉。”
黎叔:“为什么只是轻松了30%?因为你的模式是不愿意听这些分析或点拨的。”
来访者:“嗯,因为你说要不理这个、不理那个,我好像就有点抗拒,我做不到那么洒脱。”
黎叔:“你做不到,除了模式的原因以外,还有一个所有人都有的一个很傻的逻辑‘不能满足别人的需要就是对别人的伤害’,你是绝对遵从这个逻辑的,我们从来不问‘对方的需要合理吗?’这个问题。因为这两个原因,你就做不到不理这个、不理那个。”
来访者:“嗯,我同意,听了你这段分析,我有一只豁然的感觉,也就是‘哦。原来是这样’的感觉。那怎么破解?”
黎叔:“不讲怎么破的问题,我们只需要‘看见’:在当下看见你的错误模式和错误逻辑,你自然就可以轻松了、洒脱了。”
来访者:“现在我对××就做不到不理,因为他给了我×× ,还做了……我觉得我现在就是在坏他的债……”
黎叔:“你这个叫做见木不见林:只看见他对你好的部分,却没有看见他对你不好的部分,他对你不好的部分是非常恶劣的,你却视而不见,所以就做不到不理他。但实际上把两个部分综合起来看的话,是他欠你,而不是你欠他!”
来访者感叹地:“哦哦哦……真的是哦!哎呀……我为什么总是感觉自己欠别人的呢?傻啊!”
黎叔:“为什么你会见木不见林,你为什么这么傻,也依然是肯定是你潜意识的声音或模式在作祟!现在可以说了,你的模式实际上应该叫做心魔。”
来访者:“为什么又跟它有关?”
黎叔:“因为心魔的存在,你就永远只盯着自己做得不好的、你亏欠别人的……因为做得不好=无法得到爱,亏欠别人也=无法得到爱,而没有爱又=痛苦、绝望,所以你就对这些会无比关注!结果是其他的就全都看不见了,即别人欠你的、别人对你的伤害,你都看不见的。给你一分钟,你仔细回想一下,看是不是?”
片刻后,来访者恍然地:“嗯,是的!你不说的话,我可能一辈子都不会意识到我是这样的。”
黎叔:“为了加深你的印象,我再强调一遍:你的模式会选择忽视、无视别人对你的伤害行为,不仅如此,你还会‘自动、自觉、自愿’地千方百计地为对方的伤害行为找理由!他们都不用辩解,你自己就自行启动替他们辩解的程序。”
来访者再次哀叹地:“哎呀……我好傻啊!”
黎叔:“我必须说:你的心魔让你非常愚善!”
来访者眼圈红了:“我无法反驳,也完全不想反驳了。唉……我可怜一下自己吧……”
黎叔:“嗯,想象地抱抱自己吧……”
安静,对话终止了片刻后,来访者:“我还想到:我做什么事情都不相信自己,都是缩手缩脚的,也不敢拿主意,别人怎么说我就怎么做,一直是这样……”
黎叔:“你不相信自己、你缩手缩脚、你不敢拿主意是因为:你无法保证自己的做的事情、自己决定的事情是否能够让他人(先是父母,后扩展到所有人)满意,如果他人不满意就=他人不会爱我。”
来访者:“是的,现在你说我就很容易明白了。”
咨询时间已经很久,听音乐休息,对话停止了数分钟后,来访者突然发话:“我现在突然闪过一个念头:我就是不允许自己躺平,不允许什么都不做……为什么会这样呢?”
黎叔:“不就是那些声音的作用吗?”
来访者:“还是那些声音?这是怎么关联的?逻辑是什么?”
黎叔:“原有的声音是:我不好他们就不会爱我。那么,你躺平就是你的态度不好,你想偷懒也是你的品质不好,也就是:躺平=我不好,不做事=我不好,我不好=父母不满意=得不到爱=痛苦、绝望。因此你就不敢躺平、不敢偷懒、不敢放松。”
来访者似乎没有听到,自顾自地另起一行:“嗯,我老是对未来充满恐惧……”
因为这个逻辑已经分析了几回了,黎叔决定不再硬把话题拉回,而是顺应来访者:“感觉不到爱的孩子一定是安全感缺失的,安全感缺失必然导致对不确定的东西的恐惧,比如未来就是不确定的,所以你就非常恐惧啊,所以你会想尽千方百计地要让不确定的东西确定下来,但这又是无法完成的任务……结果就抓狂、难受……”
来访者:“嗯,是的,这个时候和自己讲道理是没有用的。”
黎叔:“是的,讲道理是明意识的事,它当然无法解决潜意识里的问题。这个时候最重要的就是要‘看见’自己的潜意识,或者说呀看见自己的‘心’,即看见恐惧的源头:对爱的渴望。逻辑:没有爱=不安全→对不确定的恐惧。”
来访者:“嗯,明白了。今天我好像基本清楚自己了,几乎我的所有问题都源自于潜意识的那些声音,这些声音让我形成的模式或形成的心魔,对我的影响真是全方位啊,这是我从来没有意识到了,今天我发现这个影响太可怕了。”
黎叔:“是的,一旦形成模式或心魔,它的影响就一定是时时刻刻分分秒秒的,是全方位无死角的!”
来访者:“嗯,现在我相信了!今天我也明白了:现在最重要的是尽快做到‘看见’,这就够我练的了!因为今天‘看见’的自己都是在你引导下‘看见’了,我想象了一下,我发现这个看似简单的‘要看见自己’的要求好难哦!”
黎叔:“这肯定难的!如果不难,那就人人都可以成佛成圣了!更麻烦的是:你还要学会辨别他人需要合理性,要慢慢树立起‘对于他人不合理的需要,如果不能满足,也完全无需不安、自责!’的观念或信念。这对你同样是巨大的挑战呢……”
来访者:“是的,我非常有感觉!因为个属于你刚才说的愚善。”
黎叔:“嗯,是的。另外你需要更多地去听听心的声音。”
来访者:“我也想到了,但我感觉我听不到心的声音。”
黎叔:“因为你太久不去听心的声音了,几十年了,所以就听不见了,因此你现在首先要通过冥想、入静的方式来放松身体、感受身体、与身体对话,做好了这个,你去听‘心’的声音就容易了。”
来访者:“这个怎么做啊?”
黎叔:“今天讲的、分析的量已经非常大的,需要你用一段时间来消化的,再讲的话,可能就超量了,反而会影响消化,所以如果练习放松身体、感受身体、与身体对话的问题就放到下次吧。”
来访者看了一眼时间说:“哦…哦…哦……你不说的话,我都没感觉过了那么久,时间怎么过得那么快啊……”
黎叔:“哈哈…说明你专注、投入、用心啊,表扬!回去后做一个作业吧:把今天听到的感觉有用的、正确的、有感觉的观点记录一下,并且也把自己的感触、心理活动过程(心情、情绪变化等)、收获、打算等等也写一写,写好了发给我看看,可以吗?”
来访者:“那可能要写好多哦,呃呃呃……好吧,我会做这个作业的。”
黎叔:“那今天就到这里咯。”
来访者:“嗯,好的,黎叔,拜拜!谢谢你!”
黎叔:“不谢哈,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