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必须考虑听者感受

分类: 人生思考 |

沟通是一门只要是人就必须十二分努力地学习的学问!因为我们每天都要与人打交道、说无数的话,可非常奇怪的是:即使我们读了大学,也始终没有得到任何正式的沟通教育或训练!为什么不管哪个专业,我们的教学计划都没有沟通这门课程呢(绝大多数专业是没有的)?是不是设计者都觉得沟通的能力是人人都可以无师自通的?
现实当中也有无数的人问我关于沟通的问题,说实话这时候都很难回答的,因为沟通绝对是一门大学问,而是非常非常大的学问,并且它还不仅仅是学问的问题,它还和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密不可分!一个人品不好的人,他的沟通肯定会遇到巨大的问题!
今天不想进行大篇论述,只想就人们一个普遍性的错误进行分析,这个普遍性的错误就是:人们说话的时候经常不考虑听者的感受。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人们说话的时候都这考虑自己想说什么,这非常容易引起听者的不良反应,结果是引起听者反感、抗拒、厌恶、排斥、怨恨……于是沟通就无法继续。
所以我们说话的时候必须考虑听者的感受,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使得沟通保持继续或顺畅,我非常坚信每一个人都会举双手赞成这个结论或观点,可实际上却极少极少有人真的付诸行动!为什么会这样?这也同样需要长篇大论不可,今天不分为why的问题,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what和how的问题。
考虑听者的感受包括哪些内容?这是非常非常重要极度极度重要的问题!考虑听者的感受应该包括也必须包括的内容有:说话的内容、说话的句式(陈述、倒装、反问、质问、征询、嘲讽、反讽、短促等等)、说话的语气、说话的音量音高、说话的语调、说话中常用的口头禅、说话的快慢、说话时的表情和眼神、说话时的姿势和姿态、说话时的手势和动作……朋友们读到这里,非常有必要联系自己深入思考“我平时这些方面的表现给听者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最好是用笔进行罗列记录下来,并且录音、录像来听听看看(这个工作非常非常重要),看自己的说话是怎么样的,还要弄清楚应该如何改善。我猜想绝大多数人是从来没有认真想过这些问题的!请相信,如果你认真做了这些工作,你的沟通一定会大大改善!
说话考虑听者感受,训练的第二点就是必须经常问“我刚刚说的话听者是什么感受?”这一点也是绝大多数人完全忽视的,因此对于这些完全忽视的人来说,只要树立起问“我刚刚说的话听者是什么感受?”的意识,坚持一年之后,我坚信你一定会发现自己的沟通改善了。
说话考虑听者感受,训练的第三点是熟练运用换位思考法。虽然人们从小就知道换位思考的说法或观点,但实际上绝大多数人(特别是父母)在绝大多数时候是不会换位思考的!以我的经验看,换位思考是非常需要刻苦的学习和大量的训练的!如何学习和训练换位思考,这又是一个大问题,无法在这里详细分析,朋友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分析进行学习和训练也一定会有效果的,如果你真的希望自己的沟通能够不断改善和完善,这个工作就必须做,绝不可偷懒!
说话考虑听者感受,训练的第四点是观察他人对话时候的说话和行为方式以及听者的的反应,并联系自己进行分析。观察别人说话的音量音高、语气语调、语速快慢、姿势姿态……同时观察听者的具体反应,然后联系自己进行思考、分析,当观察到别人不当的说话或表现时,我们就必须真诚而仔细回忆自己是否也有同样的问题,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精神予以面对和处理。如果你坚持这样做一段时间,你就一定会发现这不仅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工作,而且还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事情!
说话考虑听者感受,训练的第五点是修炼自己的心。朋友们看到这一点的时候可能会有点不解甚至意外,别着急,听我慢慢道来。一个人的心如果不干净,他很可能是无法真正读懂听者的感受的,因为“小人之心”是无法理解“君子之腹”的!也就是说他们永远也无法明天“君子”的感受,比如自私的人无法理解无私的心理,虚荣的人无法理解自然的个性,俗气的人无法理解高雅的追求……因此只有“心”干净纯粹的人,才有可能做到真正考虑听者感受。
如果知道了自己即将说出来的一句话或表现出的行为、表情、动作听者可能的感受,那么我们的思维就应该是:如果听者的感受是愉悦的,那就可以说可以做,如果听者的感受是不好的,我们就要进一步考虑改换成怎样的表述才有利于听者接受,这需要我们在极短的时间内经过大脑的高速运转找到一个听者可以接受的表述或动作、表情,显然这是进一步的工作和训练了。
最后想说明:有些人天生就有这方面比较好的基因,有些则这方面的基因没那么好,如果是后者,那就更需要十倍的努力才能做到考虑听者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