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年以前给老妈的信√

分类: 我的故事 |
毫无疑问,这是我对他们长期“压迫”自己的反抗,这是一种爆发,可以从文字上看,却几乎闻不到反抗的味道,通篇文字都是那么的温和柔和,由此可以看出自己个性的懦弱,这只能是一个毫无刚性的、胆小的、害怕对抗的、战战兢兢的男孩写出来的文字!
文中对自己的分析虽然有那么一丝合理的成分,但显然还是非常肤浅的,不过也可以算作认识自己的开端吧。
信中提及的事情已经完全忘记,记性奇烂的我一点印象都没有了!已经根本不知道是发生了什么事情让我觉得如此丢脸。
妈妈:
您好!来信收到了,请放心。
我的两次事情都太对不起你们了,也对不起姐姐,我感到惭愧,真是无脸再见你们了。一次两次地让你们为我操心,陪着我伤心,想到这些我内疚啊!本来,如果不是她捅出来,我是谁都不想告诉的,总想着由自己吞下这自酿的苦酒算了,何必让别人来陪我伤心呢?可我这一点点心愿还是实现不了,破灭了,让我再说一声对不起吧。
我确实是太感情用事了,一坠进了爱海之中就不能自拔了,发出了“要学会一点东西所付出的代价太高了!”这样的感叹,我不希望自己以后再发出这样的感叹了。我请求你们不要将我的这些事情告诉姐姐,对她,我也充满了内疚之情,现在我觉得是我对不起你们,对不起所有的亲人及关心我的人。请不要告诉姐姐,切切。
现在我的兴趣已经很好了,我的想法是与爸爸的一样的,再观察一段时间再说了,是分是合就等等再定吧,如果是分了,那么以后我就不用急了,甚至想不谈了,像妈妈所说的,如果得不到幸福和愉快,那又何必去结合呢?我想过,我的这一点点曲折都是因为我不会说“不”字,事实正是如此,无论对谁,我以前说“不”字都是太少了,心里想的“不”字,口上说出来的却是“是”字。所以我觉得,虽然客观上也存在一些这样或那样的因素,但是最主要的还是自己的过错。我得到的教训之一就是以前过多地从客观上去找原因。
我的感情太脆弱了,在男人当中,也许我是最脆弱的了,只要伤心一点点就想哭,别人对我好一点,我也会感到得热泪盈眶,我知道这是很不好的,我何尝不想去改变它,可是那是平时的想法了,到时候了就又禁不住了,真对不起你们,请原谅,以后我将尽力地改造自己。
感情的脆弱是和没有坚强的意志连在一起的,我很早就发现了自己的软弱,我恨不得立刻就能改好,所以关于这个,你们也不必说得太多,这不是一两句话就能改过来的事情,如果我没有意识到的话,那就是我的自我评估太差了,有时候我这恨自己这个性格,也有时埋怨你们为什么不在我小时候多注意培养我的意志和毅力,不过,一产生这种埋怨的念头我就会马上意识到:这样的埋怨是太不合理的,有许多因素是社会的原因造成的。
在大学的后期,我更懂得了你们及姐姐对我的一片爱心和关怀,虽然如此,我对家庭的观念也看得很淡,从来没有过要呆在父母的身边,也不希望毕业分配能回到玉林去,在我的记忆中,很令我想家的时候是太少了,“家”的吸引力对于我来说并不像别的家庭的吸引力那么强,以前我听同学说如何如何想家,甚至会暗自掉泪,我这无法理解和体会这种心情,我觉得自己是否在家里其实差别并不大,因此我认为他们真奇怪,现在才懂得:应该被认为奇怪的是我。这也许是以前不能和你们生活在一起的原故,在我的童年和少年时期,我没能感到任何人是爱我的(也许是我不懂事),而这正是我所十分渴望的,只是在阿婆(奶奶)去世后,我才开始对她慢慢产生了一些怀念,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越回味越感到阿婆对我们的爱是多么的深厚,也为自己在许多事情上对不起她老人家而难过,现在想起来,那时候我是太不懂事了,有许多事情我是令她也令你们伤心的,她便是第一个使我感到是爱我的人,所以这种记忆到现在还不曾在我的脑子里消去,尽管已经流去了十多个寒冬。
上了高中之后,我们终于生活在一起了,尽管我心里在想,做父母的必定是爱自己的子女的,可是没有深刻地感受到你们对我的爱。那时候,你们在我面前我是感觉到陌生的,我认为这是由于社会历史的原因造成的,是历史给我们家带来的不幸,是的,我们之间实是骨肉亲人,却形似偶遇的路人,我们之间缺乏起码的了解、信任、理解(不知你们是否有此种感觉),我们是如此陌生,只是在表面没有留下深的痕迹,可是你们当时(甚至现在)都不意识到这一点,也许是不肯承认这历史所造成的事实,因此不论如何,你们都希望儿女们和你们永远亲密无间,想的和做的都和你们一致,你们既没有宽容也没有理解,你们容忍不了在一个家庭里有不同的思想和行动。在高中期间,我能感到的只是多了好多限制和无形的压力,也变得更自卑内向了,我想,如果没有那两年的死读书,以及你们的束缚和压力,我一定会是个敢说敢做的人。
自小到达,我似乎都对你们缺乏信任,这就是我以前在你们面前从来不说“不”字的原因(在我的记忆里是这样的)。你们一直认为在教育子女方面是高人一筹,但实际上你们的教育不是建立在相互信任和相互理解的基础上的,就像是在半空中搞建筑。你们很少能理解儿子的任何一点异念,我有了些什么不同想法,你们就只知道想尽千方百计让我改变方向朝着你们所设想的方向扭,而不是首先理解。对儿子的性格也是不理解和宽容,以为说说道理就能达到一切,不懂得好的教育方法都是寓教于实际的事情上的。你们很善于发现“苗头”,却不善于去寻找出现这些“苗头”的根本原因(这有主观的、客观的、过去的、现在的,有自己的,也有你们的,更有社会的原因),你们的做法就是:发现了“苗头”就将它“扭正”,而不是从根部着想。
你们总是说,你们是民主的,和我们是平等的关系,可是你们却常常只是按照你们自己的想法及意愿去做,丝毫不照顾作为儿子的愿望,如果我们的意见与你们的不一致,我敢说你们的心里就从来没有想过要对自己的想法作出丝毫的改变,你们只是在想如论如何也要让别人与自己一致。我承认,你们绝对不是封建专制的家长,但也不见得就是个很好的家长。就像这次我们在阿爷(大伯)家的谈话,也许爸爸认为他那样做是最好不过的了,可我是多么不愿意让别人知道啊,爸爸一定会说“事情都做出来了,还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呢?何况还是在亲人面前。”可我却并不这样想,你们过来人认为没什么,可我真是觉得太丑了,那时候我真希望能钻进地缝里面去,我不明白为何一定要让我感到难堪、不安和无地自容?以后我真没有脸去阿爷那里了,我敢说,你们是绝不可能理解我的心情的,一定也不理解!你们是为了我好,是爱我,可我却很不容易感受到这一片好心。那天我是哭得厉害,但我绝对不单是为了我自己而哭,更主要的是因为你也不真正地理解二伤心,我太爱面子了,不管你们认为如何,我现在就是这样,我真的感到没脸见人了。
你们说我脆弱、不坚强,告诫我这样是成不了大事业的,这些道理我很清楚。事实上,我从来也不相信自己能够做出些什么大成绩来,虽然我不是很自卑的人,但显然也不是什么自信的人。爸爸老爱说我有不同意见不提出来辩论,我不明白为何要这样强迫我?我的性格注定我是不能那样做的,有不同的意见,我最多是说出来解释一两句就再也不会多说,我虽然有自己的见解和想法,但我从来也不曾因为与别人不同而发生什么辩论,偏偏就是你们要逼着我违背自己的性格,将我的性格扭得更为畸形,因为自信的人一般不太会理解别人的。
说了这么多,归根到底还是一句话:你们只会责怪我为何如此软弱、不坚强、随随便便或其它,却不理解和谅解我们,你们即使是想了,也没有想出个名堂来,到底你们自己有原因吗?你们除了懂得自己的儿子是个好人,是一个脆弱的人之外,对其余的是不甚了解的,更谈不上理解,我真羡慕农建高,因为他有能够理解他的双亲。你们也并不信任我们,这是我感觉出来的,设想两个彼此都不信任的人在一起,他们之间有什么好谈的呢?怎么能够做到畅所欲言呢?怪不得古人有“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的感叹。
你们很希望儿女们有理想、目标,都干出一番大事业,这很好。可是只会跟我们说那些空洞的理论(其实大道理我们还是懂的),却不会从小时候就把理想教育寓教于一些具体的、实实在在的事情之中。似乎是除了事业之外,一切都不用顾及,除了事业还是事业,对我们就老是叮咛一定要干出大事业来,我有时还真埋怨你们以前不在生活技能方面多骂我们几句,如为何连个菜也不会炒?为什么这点事情都解决不了?等等其它的为什么。你们把理想和事业教育的位置摆得太高了、太大了,就像一棵树只有光秃秃的一朵花,鲜花没有绿叶去扶持也会显得暗淡很多。试想想,一个人连解决日常生活中常碰到的困难的信心都没有,他怎么能有足够的信心去战胜事业的艰难险阻呢?一棵树连叶子都长不出来,哪来的鲜花?理想的大厦是由一砖一瓦堆砌而成的,并非有了大梁就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