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游步道探幽五百岗步道——溪水潺潺作伴 岗上绿波荡漾
私库皆书 2016-05-13 | 2620阅读 | 11转藏
一位登山新手告诉我,爬山这件事,往往是每到绝望终于登顶,似生活里的其他事。之前的游步道探幽,只对“香炉总算高,不及秦望一层腰”的秦望山稍感绝望,还好在同伴的鼓励下没放弃在半山腰。这次去挑战五百岗,古道山路谈不上陡峭,难熬的是高温下的徒步,没走多远就挥汗如雨。 五百岗地处嵊州市崇仁、谷来与柯桥区王坛交界,属会稽山脉余脉,连绵的五百岗构成了嵊新盆地的北部屏障,也是绍兴城的南部靠山。据《剡录》记载,东晋“十八高僧”之一的道猷大师曾居于此,五百岗也称为五龙山,山有五龙潭。古人有诗赞曰:“苍天造化五龙潭,龙潭瀑水历天干。千峰万壑疑无路,路在潺潺一水间。” 躲过台风天,躲过周六的雷雨天,我们在周日驱车至王坛镇孙岙村,先走了一段孙家岭古道,一样是承载历史的石道,沿途有急流溪涧作伴,不缺老木虬松、奇山怪石的风景。不知是因台风还是雷阵雨,沿途倾倒的竹枝倒在路中,这里要跨,那里要钻,爬山像在玩“神庙逃亡”的手机游戏。 沿途都有简易的指路牌,到了松丝要去五百岗雄鹅峰,既可以走王崇线车路,也可以走山路捷径,只是台风大雨过后,部分山路上的台阶变得难走,或手脚并用或靠着登山杖才能通过。好不容易登上雄鹅峰(雄鹅凸头),却没有出现预想中一览众山小的风景,山头四周的松树挡住了远景。 折返往丹家岭方向走了一小段路,没想到眼前豁然开朗,沿着一大片茶叶梯田,站在岗头,总算数清了远近十多个峰峦,一派好风光。忍不住很想吼一嗓子张惠妹的《站在高岗上》,“连绵的青山百里长呀,巍巍耸起像屏障呀喂,青青的山岭穿云霄呀,白云片片天苍苍呀喂,我站在高岗上远处望,那一片绿波海茫茫……” 五百岗步道:孙岙村—孙家岭古道—松丝—王崇线—雄鹅凸头—雌鹅凸头—王崇线
特色:位于柯桥区王坛镇和嵊州市崇仁交界,五百岗山峰众多,气势雄伟,风景独特,尤其是早上烟雾缭绕时,犹如仙境
古道清幽古树参天,爬山像玩闯关游戏!
五百岗地处嵊州崇仁、谷来与柯桥区王坛交界,属会稽山脉余脉,连绵五百岗构成了嵊新盆地的北部屏障,也是绍兴城的南部靠山。
开车去柯桥区王坛镇孙岙村,和去赏梅的东村几乎同路,将车停在村口小卖部前,墙上有红底白字的指示箭头,引导初去不识路的爬山客。
在孙岙村沿路牌走上一段,很快踏上孙家岭古道。一样是承载历史的石路和台阶,一开始还相互搭讪的登山客,很快四散在山中小道上。
与春季登山满耳踏叶的脚步声相比,夏时登山是满耳的鸟鸣虫唱,倒是符合“蝉噪林愈静”的意境。沿途不缺老木虬松、奇山怪石的风景,两三人才能合抱的古树静静伫立在路边,从山脚下开始便有一弯潺溪作伴,我们走的便是溯溪而上的线路。听有经验的“驴友”分享过经验,如果在山中迷路,沿着溪水一定能找到出路。 不知是因前一天的雷雨天气,还是几周前的台风天气,古道上横着不少倒下的竹枝,有的细竹甚至被连根拔起,让人感叹大自然的无常以及人的渺小。不过也长了知识,印象中竹笋的根很深,看倒着的细竹,高耸数丈,入土的仅浅浅一点根。 由于竹枝挡住路,与以往的爬山相比,虽然平添了几分难度,但好像也多了些“障碍跑”的乐趣。大家轮流上上下下,这里要跨,那里要钻,看着前一个人的动作走着,突然觉得这场景“面熟”,很像手机上一款“神庙逃亡”的闯关游戏,跑动时躲避各种路障,撞到竹枝就“挂掉”。
五百岗上诸多传说,神仙数山峰也出错?
之前的游步道爬的都是山,可有山就有“岗”,相传“五百岗”的得名由来,就是附近的山岗有500座之多。 同行的马先生老家在嵊州,今年50岁出头,他对五百岗充满回忆,他初高中的时候,每年都要上五百岗学农。“从嵊州谷来上的五百岗,那个时候山上有林场,我们读书时每年都要到山上的林场学农。”马先生表示,小时候以为自己爬的那座山就是五百岗最高峰,现在故地重游,才发现有出入,这一片连绵山岗比小时候以为的更雄伟得多。 五百岗的文化历史底蕴深厚。据《剡录》记载,东晋“十八高僧”之一的道猷大师曾居于此,五百岗也称为五龙山,山有五龙潭。古人有诗赞曰:“苍天造化五龙潭,龙潭瀑水历天干。千峰万壑疑无路,路在潺潺一水间。” 在附近村民中广为流传的还有一个关于五百岗的有趣传说,从老到少都能讲出这个“神仙数山峰”的故事。从前有神仙站在五百岗上数山岗,数来数去是499个岗,后来才醒悟过来,原来没把自己脚下的山岗也算进去,这样一来,五百岗真的一岗没少。 五百岗主峰形似雄鹅鼻,与其相对的一座山峰则称雌鹅鼻,惟妙惟肖,妙趣横生。雄鹅峰、雌鹅峰和南面东首的蹬地尖山峰、西首的大肩山,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雄鹅追,雌鹅逃,蹬地尖蹬不牢,大肩山肩不牢,逃到余姚出阁老”。
在当地村民口中还有一个说法,和秦始皇登临过的秦望山、越王栖兵的越王峥一样,相传五百岗也是乾隆皇帝下江南微服私访时登高远眺、指点江山之处。
从松丝再去丹家岭,山路和车路走哪条?
从孙家岭古道一路向上,这里转弯,那里直行,树上、墙上、路边都有简易的带着箭头的指路牌,走完古道就到松丝,按照游步道指示的线路,再走王崇线去雄鹅凸头(雄鹅峰)。 横在我们面前的,一条是王崇线车路,另一条是山路捷径,走哪条原本无需踌躇,只是台风大雨过后,山路上部分台阶被冲掉,几处斜坡上失了立足点,很容易滑脚。 前面探路的同伴先走了一段,发现冲掉台阶的只是其中一小段,于是我们或拽着路边的竹枝借力,或手脚并用,靠登山杖的支撑,继续向雄鹅峰进发。 走过一座供人歇脚的山神庙,离雄鹅峰已经很近,又走了一段湿滑的山路,好不容易登上雄鹅峰(雄鹅凸头),却有些失望,峰顶就是一块平地,没有任何标志性的东西表明已经到顶,想拍“到此一游”的照片也无处着手。 更“悲催”的是,雄鹅峰顶也没有预想中一览众山小的风景,山头四周的几棵松树挡住了远景,只能从树缝里,隐约望得远处重岭复岗、峰壑层叠。 折返山神庙稍作休整,啃掉背包里的干粮,又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往丹家岭方向走了一小段路,没想到眼前豁然开朗。 站在岗头,沿着一大片茶叶梯田,总算数清了远近十多个峰峦,连绵的青山,一派好风光。忍不住很想吼一嗓子张惠妹的《站在高岗上》,“连绵的青山百里长呀,巍巍耸起像屏障呀喂,青青的山岭穿云霄呀,白云片片天苍苍呀喂,我站在高岗上远处望,那一片绿波海茫茫……”
高温天爬山挑战极限,热心村委主任要载我们下山
从丹家岭下来,没再挑战去雌鹅峰,我们沿着王崇线车路走了一段,找到回松丝的山路捷径。而在路边,我们也找到一趟575路公交车,从丹家到松丝可以坐公交车直达,途经里湾路口、枣子站、梅树下、杜家坪、新冲岗等几个停靠站。 没有搭车的念头,但暖心的是,我们一众背包客围着公交站台看路时,一辆上山的小面包车停了下来,问我们是不是迷路了,还愿意开车带我们下山。婉拒了好意后,一旁给我们指路的村民说,停下来招呼我们的是村委主任,是一个很热心的人。 一天下来,和游步道指示的线路所不同的是,我们从孙岙村到孙家岭古道,再走松丝到雄鹅凸头,沿王崇线折返回孙岙村。回来看一天的行走记录,达到9.4公里,虽然走得多,但因为这次的古道山路谈不上陡峭,还算平缓,并没有太累的感受。 这是第一次在高温下徒步,就算沿途有树遮挡,但还是挡不住热浪,没走多远就挥汗如雨。我们只好走一段就休息一段,及时补充水分、舀起溪水洗把脸,还是有同伴汗湿了全身衣物,连背包里的纸巾都被汗浸湿了。 一位同伴采下一片野泡桐叶,在高温下拿来苦中作乐。这树叶着实大,像我一米七的个子都被遮去半身,拿来当遮阳伞最“适宜”。
另外需要提醒的是,高温天气并不适合剧烈的户外运动,爬山时一定要注意防晒和补水,以免中暑晕倒;出行前最好量力而行,特别是有心脏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的中老年人,最好选择较平坦的山坡或改成其他舒缓的运动项目。
(干政 记于 2015年8月2日)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