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车之鉴:7年熊市vs极度分化的指数/板块/个股

标签:
熊市分化指数行业板块牛熊个股 |
分类: A股基本情况/政策 |
一、极度分化的股市指数
目前,A股市场依然处在较为疲弱的状态,沪市在2000点附近长期弱势盘整,成交量的极度萎缩反映出市场的低迷程度。与近几年美股等海外股市长期向上表现背离的是,A股市场则已低迷了数年。以沪综指为例,头顶压着两座大山,分别是2007年10月的6124点和2009年8月的3478点,距今分别近7年和5年。虽然市场在4万亿推动下曾于2008年10月的1664点展开报复性反弹,上涨109%并上摸3478点,但至此之后,沪综指便一路下行,3478点以来市场的整体表现,非常完美地演绎出5年熊市的悲壮。
表面上看,上证50、上证180或者沪深300、深成指、深综指这几年的表现与沪指基本同步,一样会得出7年熊市的最终结论。但值的注意的是,如果我们稍把眼光放开些,又会得出完全不一样的结论。在这7年中,中小板和创业板市场均获得快速发展,随着2004年6月中小板开市,2009年10月创业板开市,7年来,两市目前已分别拥有了706家和379家上市公司。
中小板经历了相对完整的牛熊转换的历史时期,而创业板只经历了沪市2009年3478点以来的5年熊市。这些年来,上证指数与中小板和创业板指数走出了完全不同的走势:沪市经历了7年熊市,而中小板和创业板则处于震荡盘升的格局中。
以中小板指数来说,沪市在2007年10月见历史最高点6124点后一路暴跌,而中小板指数则于在2008年1月才见到当时高点后暴跌。其后,沪市报复性反弹了109%至3478点,并于2009年8月重新下跌。沪市的3478点大顶对中小板来说几乎没有影响,中小板是在2010年11月又创出了新的历史高点,相较沪指滞后了整整15个月,超出前次历史高点约27%后才开始下跌。以6124点和3478点核算,上证综指分别下跌了67%和41%,而中小板指数虽然也同样经历过两段时期暴跌,但结果却是分别上涨了16%和27%。
创业板指数虽然与沪市熊市一样暴跌了53%,但在2012年12月同步沪市见底后,随后1年多时间走出了完全与沪市不同的持续上涨了1.5倍行情。
几大指数见历史低点的时间类似,但从历史底部向上动力看,沪综指却在见到2012年12月1949点后,受经济数据低迷和IPO重启因素影响,又创下1849点新低,至今涨幅仅4.6%,而同期中小板和创业板指却分别上涨了50%和125%。
总之,完整分析这几年市场表现,我们可以认为,这7年只仅仅是沪市的熊市,而中小板和创业板长期看则是一个震荡盘升的牛市,阶段区间内时不时还表现一下疯牛情结。
二、极度分化的行业板块
7年中,不仅几大指数出现分化,且各个牛熊板块内部也出现了明显分化,结果往往与该段时间内经济、政策、生活等多重因素的变化相关,真实反映在板块或个股上。
以6124点和3478点作为高点进行统计,在申万28个一级行业中,两个时间区间内分别只有5个和8个行业实现了正收益。医药生物、家用电器、计算机、传媒、电子等行业能够在市场大跌期间实现盈利实属不易。而医疗健康、互联网、通信、城镇化、文化娱乐等热点在现实生活中的变化大都能在股市留下深深的烙印。
相应地,统计1664点和1949点以来的行业表现,其结论也大致相同,汽车、通信、轻工制造等行业排在前列。2013年以来,随着文化产业被提升至国有战略层面,文化传媒行业的大发展让华谊兄弟,奥飞动漫等牛股不断涌现,被收购、转型、重组的文化传媒公司越来越多地展露出头角,而结果则是传媒行业成为1949点以来市场中最大的赢家。
对比6124点和3478点以来的收益,位于跌幅榜最前列的行业名单呈现也能给投资者启发。钢铁、采掘、有色金属、非银金融、交通运输5个行业成为最为弱势的行业,这些行业大都为高污染和产能严重过剩的行业,与国家提出的经济转型目标不符,当然,这也另一个层面反映出传统行业的没落和4万亿投资后遗症所带来的影响。
总之,统计得出,1664点和1949点以来,两段不同时期市场表现好坏的行业大致相同,值得注意的是,自国家高调反腐以来,此前表现甚佳的食品饮料、建筑装饰表现明显拖后,特别是对高端白酒和定位高端的餐饮公司影响明显,当然,房地产市场的持续调控同样对产业链上的相关行业带来深远影响。
三、极度分化的牛熊个股
7年间,除几大指数和板块的分化外,个股行情也极度分化。投资者如果在2007年的6124点买的是上证指数,那么目前还亏损67%,确实会让投资者极度怨恨沪市指数,但投资者如果选择的是个股,则命运会千差万别。
以6124点前上市的有可比性的1470只个股为例,投资者一个最直观的感受是大部分个股都跟随大盘同步下跌的,但从统计结果看,1470只股票中能创出历史新高的股票却有998只,占比近68%,即便剔除2007年创新高的58只个股,则还有939只创新高,占比近64%。这组数据说明熊市中还是有六成股票能够在上证指数暴跌70%的背景下,有能力在7年熊市中涨回去,这说明个股股价的波动远比指数有更大的想像空间。
当然,如果在6124点时拿着股票一直不动,则至今只有35%的股票涨幅为正,这显然不是一个最佳的投资策略。
以2009年3478点前上市有可比性的1585只个股为例,其中最后能创出历史新高的股票有839只,占比52.9%,这个比例虽然比6124点以来的68%的比例低了不少,但考虑在此期间,上证指数几乎是单边下跌了41%,而这种情况还是建立在此前有2009年超级大反弹的背景。如果扣除2009年的42只创新高的个股,则还有797只余下几年创了新高,占比近50%,也就是说还是有一半股票有能力在长期弱势中涨回去的。
如果投资人采取的是懒汉策略,自3478点时一直拿着不动,至今仍有42.5%机会获得正收益,这个比例要比6124点的35%还要好一些。
分析6124点和3478点以来的表现好坏前后10名看,差距乃天壤之别,地产、电子、计算机和重组类股大放异彩,有色金属、钢铁、采掘类股跌幅高达8成以上,这些行业的个股是近几年投资者最应该回避的。(据证券市场红周刊整理)
延伸阅读:
《启示与教训:2013年十大牛股-熊股vs医药股逆市疯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