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A股13年间诞生了851只十倍股50倍有26家vs高成长依靠什么驱动?

(2014-06-03 18:18:18)
标签:

十倍股

50倍

高增长

驱动

估值

分类: A股基本情况/政策

   导读:A股近13年间诞生了851只十倍股,50倍股有26家。高成长依靠什么驱动?十倍股的两种实现路径。如何给十倍股估值?且看估值和反转逻辑——

  

如果把时间定格在200011-20131231日,统计结果显示,期间A股产生了857家十倍股,剔除部分数据不全及异常值,剩余851家,其中50倍以上有26家。要特别强调一下:这所谓的85710倍股(这统计应大有问题),大多是在害群之马的操控——砸盘与强拉的结果(一时吹大泡泡的结果,A股为何熊了近7年?有果必有因),记得价值之回归是铁律!如从200011日起始价格计算,其内在价值提升10倍的恐怕找不到一家!有些业绩可能有10倍增长,但因初期股价太虚涨/也就是太高估,所以...】

 

其实,拉长时间来看,1310倍对于上市公司业绩的要求是每年增长19%,而十年十倍则要求为26%,而最近十年来,我国的通货膨胀率持续走高,黄金比十年前涨了3倍,大米价格也涨了2.5倍,嗖嗖涨的房价就更别提了,所以扣除了通胀因素,投资者的实际回报可能仅仅有10%多点甚至更低。这就是我们讨论的十倍股,既激动人心,亦平淡无奇,只要有心人都可以把握住。注:投资者的实际回报是非常可悲的——据报道,仅10%的投资者有浮盈,这其中大多数浮盈没有超过30%,如扣除通胀因素、银行定期利息,真正盈利的恐怕不到2%。那么,《绝大部分股民的血汗钱究竟亏到哪里去了?《陈培雄:剖析A股对股民的伤害 总损失超20万亿》

 

  或者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说,如果十年炒股回报低于十倍,那么我们还算不算是一名合格的投资者?还要不要继续逗留市场?可能你说A股新兴市场没有十倍回报很正常,而美国投资者没有取得十年十倍却是真的是水平差,尤其那些接受世界顶级教育的投资者。可是我们却要说,请不要再为失败找理由啦,一起加入十倍股寻找吧!现在就是最好的时候,圣经有云“凡流泪播种,必欢呼收割”。【注:美国投资者没有取得十年十倍却是真的是水平差吗?太不靠谱!巴菲特算不算世界顶级投资大师?在美股不断创历史新高的情况下,巴菲特最近15年(1998-2013年)仅取得2倍多一点的收益率/8.4%年均复利,如考虑100%的杠杆,本金也就1倍多一点/4.2%的年收益,不如长期国债!更多可见:《投资巴菲特15年为啥仅1.4倍浮盈?》

  

高成长依靠什么驱动? 十倍股的两种实现路径

 

  ■嘉宾:深圳十倍股研究中心黄寒笑  

 

      【干货总结】

  1,一个完整的股价上涨过程,需要有估值配合,但PB提升最多2倍;

  2外延式并购是十倍股实现的重要途径尤其是集中度不断提升的产业;

3,内生式成长的公司符合巨大市场 有定价权的竞争力 卓越的管理层三个要素。

 

  1.《证券市场红周刊》编辑部张宇:

    十倍股这个话题没想到大伙讨论得这么high,上周我们仅仅聊了十倍股的存在,刚刚是个开始。从这周开始要给投资者朋友们奉献干货了,首先让我们来探索股价上涨的奥秘吧。

 

  十倍股研究中心黄寒笑:

我也没有料到十倍股话题会这么火,分享到朋友圈后收到了70多个点赞。言归正传,高成长依靠什么来驱动--估值还是业绩推动?其实你提的这个问题,让我们通过下面一些数据就可以找到答案。

 

  据我们十倍股研究中心统计结果,在沪深两市中,有851个股2000年~2013年股价涨幅超过10倍。这些初始PB(市净率)增长超过两倍的公司,占所有十倍股的92.56%。这说明一个普遍性现象,即一个完整的股价上涨过程,需要有估值的配合。注:初始PB增长超过两倍的公司占所有十倍股的92.56%,依靠PB增长5倍来实现十倍股价的公司占比仅为51.74%,说明其内在价值期间增长就在这2-5倍多的区间,其股价暴涨仅仅是吹泡泡的结果!记得价值之回归是铁律!更多可见:《投资巴菲特15年为啥仅1.4倍浮盈?》

 

2.张宇:从我们对网友的调查来看,投资朋友们也认为估值对于十倍股的完美实现功不可没,尤其是在A股这样的新兴市场。不过,我也注意到在这个图1中,依靠PB增长5倍来实现十倍股价的公司占比仅为51.74%,所以单纯依靠估值驱动股价纯粹是碰运气的成分大,雷布斯说"只要站在风口,猪也能飞起来",但事实上,A股投资者很多年一直在等风来,没风的季节,只有靠业绩增长了。

 

黄寒笑:是啊,我们研究发现,851家十倍股中有75%的公司估值推动的起始时间是在2005年,大部分集中在20057月中旬,那刚好是一轮大牛市的起点。而且,我们还发现其中有217家公司短短3年股价就冲上了10这说明牛市到来的时候,市值小、弹性大的公司,会在很短时间内有一个冲浪式的股价上涨。注:看看这个:《股市傻瓜定价PK,没有最傻 只有更傻》

 

  "雪球网友@查理芒公:个人认为业绩和估值并不是矛盾的,估值反映了市场的心理面因素,公司只要在二级市场交易就不可能完全不谈心理因素。应该说短期爆发式的十倍股是以一定业绩为支撑,加上估值和不错的大盘表现作为催化剂而形成的,类似戴维斯双击,长期慢牛的十倍股则更多是靠业绩推上去的。"

 

3.张宇:说到这里,我想起了曾经看过一个博客文章叫做"冲浪型公司",总结得很全面,里面提到的腾讯、百度、苏宁云商三一重工、苹果都属于这类公司。不过,这些公司除了估值驱动之外,更重要的是净利润和权益报酬率保持了稳定高速增长,因为它们要么是有着极为广阔的行业前景,比如腾讯的即时通讯和游戏;要么是传统行业的颠覆者,比如苹果颠覆了诺基亚。这些都可以为公司继续成长提供空间。

 

  黄寒笑:牛市的极度乐观情绪推动所有的股票上涨。流动性是水,也似蜜,流过的地方总是会吹起一个个泡泡,这种股价上涨我们称之为牛市估值推动,但是这样的上涨通常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我们更喜欢6年时间内上涨了10倍的那212家公司,这些公司通常是业绩推动型的公司即使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股市大跌中也能保持坚挺的股价,而且在危机过后,也很快能恢复元气。

 

4.张宇:从上面您的图中,明显可以看到医药行业是一株常青树,该行业股价不回调的十倍公司占总体十倍股的比率最多。而房地产板块虽然也是十倍股的摇篮,可是股价不回调的公司占比却比较小。这可能与最近几年中国经济社会转型有关,医疗行业,特别是医疗服务行业随着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景气度持续不减,像迈瑞、三诺、鱼跃这些医疗设备公司都受益于此。

 

  黄寒笑:这就说明了我们需要静下来去思考公司上涨的逻辑,如果看好的逻辑没有变化,那么市场下跌时反倒是一个好的买入机会。比如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票,巴菲特希望它跌,这样他不仅可以买入更多的股份,而且还驱逐了短线客,毕竟公司的内在价值每年还在以25%的速度增长。当潮水退去时,大多数的公司都被打回原形,只有极少数拥有真金白银的业绩公司才是剩者为王。注:巴菲特的公司的内在价值每年还在以25%的速度增长吗?巴菲特的伯克希尔最近15年(1998-2013年)内在价值仅提升2倍多一点/年均仅8.4%的增长,如考虑100%的杠杆,本金也4.2%的增长!】

 

5.张宇:小结一下,高成长并不是一个故事,而是有实实在在的业绩支撑。一般来说,成长不外乎两类因素驱动:其一是权益报酬率(R)的持续提升;其二R在更大资本规模上的复制,要么是依靠留存收益快速滚动发展,要么是通过并购整合实现外延式增长,像新华医疗蓝色光标不都是依靠不断地并购扩张来实现业绩的快速增长吗?

 

  黄寒笑:蓝色光标是一个赚差价的公司,它用资本市场的高PE溢价募集而来的钱去低价收购公关行业内的同行,然后再到资本市场变现。换句话说,在证券市场用最高110倍的PE募资然后在线下花10PE买未上市公司(例如SNK),仅仅4年时间,公司营收就从上市前的3.68亿元跃升到2013年的35.84亿,业绩增长近10倍;利润也从4845万跳升到4.39亿,上涨9.15倍。在公司20122.36亿的盈利中,一半来自并购。34年的时间公司股价从7.49元涨到最高68.79元(前复权),上涨了8倍,以今天( 2014/5/451.88块钱算也增长了6.9倍,这就是将并购的增长发挥到了极致。注:最高110倍的PE募资,都是咱们傻傻股民定价的结果】

 

6.张宇:蓝色光标的英国老师傅WPP集团(WPPGY)就是这么干的,它从超市购物车生产商切入广告传媒领域,并成为全球最大的广告传播集团之一,马丁·索雷的法宝就是疯狂并购,据说他曾经在18个月搞了15项并购。并购使得不断有新公司并表利润推动WPP业绩持续增长,成为市场上的大牛股。我记得赵文权上市之初就是把WPP作为标杆,可惜这票票没拿住,肥美的一段没有了。

 

黄寒笑:"没有一家美国大公司不是通过某种程度、某种方式的购并而成长起来的,几乎没有一家大公司是完全依靠内部扩张成长起来的。"这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乔治·施蒂格勒的观点。从历史来看究竟并购是否会诞生十倍股?毋庸置疑。这里必须说起人类商业史并购鼻祖JP摩根收购卡内基钢铁公司,吞并785家中小型钢铁企业,成就了著名的美国钢铁公司,公司资产达到14亿美元,是世界上第一家资产超过10亿美元的公司,控制了美国钢产量的70%。这是最典型的"快速"十倍股成长路径,产业集中是大势所趋!

 

  再来看看历史上的数据100家最大的公司总规模扩大了34倍,控制了全国40%以上的工业资本。标准石油控制了当时美国石油工业的3/4,美国烟草公司控制了美国除雪茄外的50%90%的市场;通用汽车与福特汽车两分天下;类似于投资并购型集团控股公司,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就是最好的案例。

 

7.张宇:来谈谈中国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吧,平安?复星?华润?都行。

 

  黄寒笑:郭广昌的复星(回报率目前还没有解决,但公司业绩在持续变好)、华润集团(从2001年净利润23亿到2013年的563亿,营业利润增长了24倍)、产业并购公司中粮集团、李嘉诚的长江实业,这些公司的属性就是通过不断""下其他公司不断长大,处在商业模式金字塔的顶端,这些公司就不能按照普通的公司研究方法去分析。好比是池塘里的生态链,某种外来物种对于现有的池塘生物结构进行重新组合(Restructure),没有天敌的竞争方式,池塘里剩下的物种只做纵向有利的整合(Consolidation),具体方式就是兼并收购(Merger&Acquisition)。总而言之,中国目前处在一个并购成长的进行时,这类企业长期看是上升通道。

 

       如何给十倍股估值?且看估值和反转逻辑

 

   【干货总结】

  给高成长股估值并无定法,试图用PE/G成长估值法是为自己疯狂找一个自我安慰。十倍股的关键是业绩能够长时间地持续高增长100倍市盈率买,10倍市盈率卖,并非天方夜谭。

    

  8.张宇:给十倍股估值?这个话题太难了!从我们对雪球网友的调查来看,大家也觉得平常用的PEPBEV/EBITDA等这些方法,给十倍股估值简直是亵渎神仙,因为十倍公司本身蕴藏着巨大的不确定性。

 

  黄寒笑:是啊,高收益背后伴随着高风险。成王败寇,投资者对于成长股的预期落差造成十倍股波动很大。我们先来看酒鬼酒的案例,在塑化剂风波前,它上演了一幕绝地反击的好戏。

 

  415倍!酒鬼酒的困境反转案例

上个世纪90年代酒鬼酒(原湘酒鬼)大胆地将零售价调控到300元以上高于当时茅台、五粮液、剑南春大家公认的三大高档品牌酒价格,号称"第一高价酒"1995年公司生产量达到8000吨,年销售收入31亿元。不过,自从1996年公司营业收入达到了3.5亿之后,营收10年间基本在2亿~5亿元之间波动,期间在公司民营化引入成功集团之后,还发生了董事长刘虹抽逃上市公司资金的事件,2005年、2006年酒鬼酒连续两年亏损。

 

为了避免退市,在完成股份制改造,解决了长期遗留的大股东占款问题之后,2007年酒鬼酒进行了重组。这次,公司迎来了实力雄厚的新股--中糖集团下属子公司中皇有限公司。酒鬼酒在重组完成以后,主要做了3件事:

 

1、理顺了销售渠道。

2、剥离了辅业,压缩了产品线,聚焦主业。

3、公司全面完成改制重组,转换了企业经营机制。

 

 从2008年起酒鬼酒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开始高速成长,并在2012年达到了顶峰,分别为16.52亿元、4.95亿元,同比增速分比为71.77%156.81%,而与此同时,公司估值从2008年开始也出现了明显提升,截至1231日,公司估值为84.75倍,此后一直在高位徘徊,直到塑化剂事件爆发。注:貌似都是人为操控的结果,销售与利润并非真正如此高增长了,更多可见:《白酒股不断创新高的可怕原因!

 

9.张宇:酒鬼酒是比较典型的困境反转案例,我记得刚开始酒鬼就是在一片质疑声中上涨。且不说早年间的抽逃事件,就是在2009年之后吴晓萍请辞、徐可强闪人都足以让投资者倒吸了一口凉气,更别说担心它成为秦池第二了。

 

  黄寒笑:若不是塑化剂危机以及白酒大周期的影响,无论如何酒鬼酒都是一个非常经典的业绩反转,估值提升典型案例!估值从1.45PB上涨到12PB,股价从低谷的2008年的3.63元到2012年的高点61.25元,15倍的上涨只用了4年。主要是公司做的这3件事扫清了前十年公司业绩徘徊不前的障碍,中糖的一系列运作也产生了很好的效果。注:讲故事的结果,必破!塑化剂危机仅是一个导火线,茅台咋就没有很大衰减呢?】

 

10.张宇:其实我倒觉得成长股最安全的估值,就是公司未来业绩会不会继续成长。去年创业板激情燃烧,但是年报业绩却证伪了高成长,这也是导致今年以来创业板回调的导火线,当然这里面还有成长预期和预期差的问题,我们以后可以再做详细讨论。本周我们还是讨论估值和反转问题,身边很多朋友用PE/G给成长股估值,当PE/G<1时,该公司才没有被高估,可是实际运用起来,我却发现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黄寒笑:这些年随着对行业理解的深入,我越来越有一种类似于阴谋论的想法PE/G成长估值法几乎就是为自己疯狂找一个自我安慰,不断调整想象力空间找到自我暗示,实际上它只是看到现在或者过去的静态成长的一小段发展,跟看图说话的K线波段操作非常接近归根结底,当人们需要什么,学术界就会创造什么,就像当人们需要上帝,就会创造一个上帝。注:参见《如何定性分析股票是否低估or高估?PE与PEG

 

   30PE买入一个年复合增长25%的公司,你愿意等几年呢?一个企业家大概愿意支付最多不超过5~10年(5~10PE)的价钱买下这家公司,这是乐观的企业家。而一个谨慎的企业家可能不愿意出5PE的价钱,因为对于一个超过3~5年没有办法收回本金的实业投资,企业家是不会动心的。原因很简单,企业家基于对于现实经营的种种不确定性以及人对于未来远见感性看法往往非常有限、短暂、不安全,企业家希望在非常短时间内收回投资,比如3年时间内,剩下的折旧时间属于盈利时间,这是实业投资与证券投资非常大的差异,证券投资界可以接受超过50倍的PE,甚至100PE买入某个非常看好的公司。但这在实业家看来,这人肯定是疯了。

 

11.张宇:做实业一年稳赚25%已经很满足了,所以我一说翻倍立即就被他们猛批一通,更别说你这十倍股了。他们不明白为什么一个卖书的亚马逊就能给到476倍的市盈率,最高时还超过了3000倍呢,他们不理解亚马逊的新模式,当然也不会理解刘强东了。

 

黄寒笑:相对于新模式来说,医药算是比较好理解了,医药行业具有持续消费、弱周期、硬需求等特征我觉得医药股的行业估值往往可以代表好公司的估值。申万医药生物指数的PE即使在最悲观的20081664点也没有跌破20倍,为21.17这是否从某种程度说明在中国资本市场对于优质公司本身的下限大约就是在20~30倍的估值,而再往上的区间,45~60倍相对合理?超过80~100倍就不合理了,可以看到20071231日申万医药为81.53这中间就潜藏着泡沫。注:医药股可以给点高估值,但内在价值回归早晚要发生!】

 

  医药行业是公认为最好的行业之一也是我们喜欢的案例,比如云南白药、天士力双鹭药业,许多公司不仅仅是10倍股,20倍股,30倍股。一家逻辑清晰公司的上涨逻辑及其根本原因,在IPO时就写在招股说明书上了,比如天士力招股说明书将上涨逻辑简单罗列,将中医现代化、标准化,从手工化市场推到巨大的标准化市场。(据证券市场红周刊整理,有大量删减)

 

 

延伸阅读:

十年10倍20个股 给俺们何启发?》

《07年后每年涨10倍股具哪些共性?》

《十只牛股“十年十倍”与近十年30只超级大牛股的飙涨原因》

《港股十年94只十倍股有何启示?》

《在医药行业里寻找涨100倍超级大牛股》

《张化桥:只买可能涨10倍的股票

 

《如何定性分析股票是否低估or高估?PE与PEG

《股市傻瓜定价PK,没有最傻 只有更傻》

 

《投资巴菲特15年为啥仅1.4倍浮盈?》

《白酒股不断创新高的可怕原因!

 

《绝大部分股民的血汗钱究竟亏到哪里去了?

《陈培雄:剖析A股对股民的伤害 总损失超20万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