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巴菲特为啥不买科技股?呛比特币毫无内在价值

(2014-04-04 16:18:18)
标签:

巴菲特

科技股

比特币

内在价值

竞争优势

分类: 巴菲特理念

硅谷风险投资家马克·安德森日前在Twitter发推,驳斥巴菲特对比特币持怀疑态度的观点。安德森在Twitter消息中甚至暗示,由于不了解技术,这个白人老头儿浪费了大把的投资机会。  

作为BI网站的投资人,安德森非常睿智,因此发表这样的言论或许只是为了调侃,而不是侮辱巴菲特。不过安德森的评论也引发了关于比特币问题的大讨论,巴菲特对此问题的态度(早已在网络泡沫盛行时期便已传递的非常清楚),就是他不会对自己不了解的技术进行投资。

 

【赟注:巴菲特今年3月初不看好比特币的原话:“离远点。比特币是海市蜃楼。这是一种转移资金的手段。它是一种有效的转移途径,而且可以通过匿名实现这个过程,还有诸如此类的一些特色。不过支票也是一种转移金钱的手段。就因为支票可以转移金钱,所以它就价值连城吗?邮政汇票呢?大家也可以通过邮政汇款转移钱。人们也是这么做的。我希望比特币能成为更好的转移金钱的手段,但你可以用许多方法创造出类似的货币,将来也的确会出现这种情况。在我看来,认为比特币拥有某种巨大内在价值的想法非常可笑。” 20135月初的股东大会上,有投资者问及巴菲特对近期风靡一时的比特币的看法。对此,巴菲特和芒格都表示对此一无所知,并明确指出不看好这种虚拟货币。巴菲特表示,“我们的490亿美元现金中,没有任何资产是比特币。”芒格则称,“比特币不会成为通用货币。我对它没有信心。”】

 

科技精英们可能会把巴菲特的话理解为,他缺少理解技术所需的经验和头脑。不过在BI首席执行官亨利·布洛吉特看来,“我不了解”是典型的巴菲特式谦逊且充满智慧的答复。因为巴菲特当年曾说过,“你们所有人都疯狂买入网络股,那么你们一定比我聪明,因为我一股也没买!”

注:IT互联网类公司的高市值,有些应该具有很大的泡沫,例如:70PE的腾讯有没有泡沫?亚马逊639PE高不高?如果未来其业绩达到顶峰,股价回归到10倍甚至5PE情况会怎么样? 塞思·卡拉曼近期对崇拜新兴产业的投机者又再次发出警告了:科技类企业已出现泡沫化倾向。股价高涨只是超级牛市的副产品,更何况有些公司还没开始盈利。这些公司的股价高涨看上去更像是基于投机,而非投资。】

 换句话说,巴菲特在上世纪90年代对他需要了解的所有技术都非常清楚,而当时所有的科技投资人都已完全疯狂。【赟注:芒格谈不喜欢科技股的原因:全世界都羡慕苹果的成就。但也没有比苹果更不符合伯克希尔想投资的企业标准的。我们真的非常讨厌必须要创造出全新的、创新的科技,还需要一个接一个不间断。在这一点上我们完全做不到苹果这样。所以我们也不会去试图进入苹果。】

 同样的,布洛吉特也猜测巴菲特对比特币问题已了然于胸。在巴菲特本月初把比特币定义为“海市蜃楼”时,这并不是因为他过于呆笨,不理解比特币,而是因为他完全从旁观者的角度出发,理解比特币粉丝想象中的比特币所拥有的内在价值。

 做出这样的讲话,并不意味着巴菲特认为比特币的价格将出现崩溃,或是投机比特币的人都是白痴。这仅仅意味着巴菲特不认为比特币拥有任何内在价值。顺便提一下,在这一点上他是对的。比特币没有任何内在价值。它既可以以0.01美元交易,也可以以100万美元交易。【赟注:实质上,比特币仅是赌棍的筹码而已】 

对于巴菲特通常为何不会对科技公司进行投资,这位投资大师曾在1999年进行过详细的解释。当时,地球上近乎所有的投资人都认为完全疯了的人是巴菲特。 

  在199911月《财富》杂志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巴菲特相近的解释了他为何不对“创新”进行投资的原因。

  答案可以归结为以下两点:

  第一:科技企业相对有限的寿命和竞争优势的可防御性(微软在上世纪90年代末构筑起来的全球垄断地位的“护城河”,在进入21世纪后并无法帮助到这家公司。)

第二:提前识别为数不多的赢家的困难性,以及以合理的价格买入这些公司的股票。

 诚然,你们能够把这种解释描述为巴菲特“不了解技术。”但是更准确的说法,应当是不了解的不是技术,而是其他投资人将愿意为技术支付什么样的价格。

 以下为股神在199911月发表在《财富》杂志中的节选内容:

不过我还是建议你回过头来看看过去世纪初曾经改变整过国家的产业--汽车业与航空业,先说汽车业,这里有一页(70页当中的一页)美国汽车与卡车制造业者的名单,总计约二千多家的业者,其中有一家姑且叫波克夏汽车,另一家叫奥玛哈汽车,当时若你具有足够的见识,你一定会说我们的未来在这里,但时至今日,看看这些(二千多家)公司经过多年的竞争厮杀后,却仅存三家公司,所以这是一个对美国影响深远的一个产业,也是对所有投资人影响深远的一个产业(虽然与当初预期的完全不同)

 你可以很容易就体会到汽车产业的重要性,却很难从他身上赚到钱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有时在这种革命性的产业反而比较容易找出输家,比如说以这个Case来说,马匹就是很明显的例子,坦白说我很惋惜为何我的老爸当初没有看空马匹,因为当时在内布拉斯加州我们很容易就可以靠买卖马匹来图利。

  美国马匹数量

  1900:21,000,000

  1998: 5,000,000

另外一个本世纪革命性的产业就是航空业,一个让投资人想到其美丽远景便口水直流的新兴产业,为此我特地跑去找当初所有的飞机制造商的资料,发现在19191939年间,大约有三百家公司之多,但到现在可能只剩几家还能延残喘,这里有最近二十年宣告破产的129家航空公司名单,大陆航空甚至聪明到名列该名单两次,截至1992年止,所有航空公司的合并净利是零,没错连一毛钱也没赚过,我在想假设当初莱特兄弟的小鹰号头一次起飞时我也在其上,我一定会设法将他弄下来,我觉得卡尔·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所造成的伤害可能还远不及莱特兄弟,对于其他深深改变美国人生活但对投资人却没啥好处的辉煌产业,诸如收音机与电视等,我不再赘述,不过我倒是要下一个结论,那就是投资的要旨不在于评估这个产业对社会有多大的影响,或是他有多少的成长性,而在于个别公司有多少的竞争优势,且更重要的这种优势能维持多久!!一种具有重重保护的产品或服务才能真正为投资人带来甜美的果实。

 最后我不免想到17年后的人们会是个怎样的状况,或许经过17年的摧残,届时他们的心情又会跌到谷底,不过还好那应该只是因为当初他们期望太高而引发的失望所致,企业实质的获利应该会比表面上看起来好很多,而其所创造的财富将会平静的流入每一个美国家庭,使得他们能够享有比今天更好的生活水平! BI中文站/无忌编译)

 

延伸阅读:

《扎堆新兴热门,忽视竞争后果

 《巴菲特为何不买现亿

《巴菲特重仓IBM

《微软苹果等高科技公司为何总是昙花一现?》

《哪些行业值得长期投资?vs消费品/医药/银行/

《哪些行业能远超平均业绩?vs饮食与

 《戴维斯家族为何独喜银行与保险股vs永不

《伟大的股 只有外星人

 

《林奇:0增长行业常出牛股

近百年全球最赚钱与最顶尖的25家公

《世界上成长最快IT公司有哪些共同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