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1-12
沃顿商业评论:
《近百年全球最赚钱与最顶尖的25家公司》有哪些特点?
一、谁能够适应市场的变迁,谁就能够成就百年基业。
1.斯伦贝谢就是这么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19世纪末,石油工业开始获得快速发展,欧洲的壳牌石油、BP石油是市场中最早的巨无霸。石油开采的难度越来越大,于是孕育了一个新兴的专业技术服务市场。1921年,斯伦贝谢成立,作为最早的石油探测和钻井服务公司,斯伦贝谢在一开始就已经奠定了技术领先的地位,1927年发表的《钻井电信号研究》是这个行业的基础技术之一。
斯伦贝谢最早作为一家欧洲公司,他的出现是欧洲科技领先水平的体现,但是如果一直扎根于欧洲,斯伦贝谢不会有今日的行业地位。二战前后,世界石油市场发生了巨大的格局变化,美国市场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墨西哥湾的石油开采业蓬勃发展。斯伦贝谢1940年将总部迁至美国休斯敦,将业务重心及时的转移至美洲市场,由此获得了进一步发展壮大的空间。
在竞争激烈的石油服务市场,没有任何一家企业能够靠自己的技术保持长久领先,因此依靠行业地位积累的资金不断收购,补齐短板就成了重要的法宝。从1950年代开始,斯伦贝谢几乎每一年都要收购几家公司,1952年收购forex公司进入钻井市场,1956年收购johnstontesters公司成为综合性测井公司,1993年收购IDF公司成为钻井液服务供应商,2010年收购史密斯公司成为钻头生产巨头。
正是通过适应市场的业务调整和收购扩张,斯伦贝谢不断向新兴的更有发展前途的蓝海前进,在一百年的时间里不断壮大,才成就了这家石油能源产业链里“最年轻”的顶尖企业。
自1920年代以后,世界范围内,再也没有诞生过一家石油行业的顶尖跨国企业(非国企)。
2.波音公司是另一个适应市场的绝佳例子
1903年,莱特兄弟研发出世界上第一架具有实用性的飞机,并且创办了自己的莱特飞机公司。当然,今天我们知道,莱特并没有笑到最后。
1916年成立的波音公司,在早期的飞机公司中并不起眼,和很多当时的主流飞机公司一样,波音的业务以政府的军用订单为主。一直到二战结束之后,波音才脱颖而出。
二战,是改变这一切的根本力量。二战之前,军用业务才是市场主流,但是随着二战的结束,飞机的市场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军用市场萎缩,大型民用客机市场开始兴起和壮大。1957年,在原有空中加油机基础上改进的波音707喷气式民用客机大获成功,获得了上千架的订单,波音从此在商业客机市场上奠定了领先位置。在当时所有的军用飞机公司中,波音是最早做出转型决定的,正是这次及时的转型,向蓝海市场的进军,让波音笑到了最后,成为航空航天市场的新王者。
在历史上,波音不是第一架飞机的研发者,不是第一架民用飞机的开创者,但是波音在民用客机市场上改进的产品,最好的适应了客户的需求,在安全、空间、舒适性和性价比上,最大程度的满足了客户的需求,于是波音就成功了,持之以恒,就将这份领先一直保持到了现在。
波音的成功告诉我们,具有灵敏的市场反应能力,时刻坚持产品的微创新,是成就伟大企业的一条重要道路。
二、商业模式的创新同样很重要
1920年代,好莱坞的电影产业开始兴起,迪士尼也在这个时期开始投身创业的浪潮。1928年,迪士尼推出首部以米老鼠为主角的世界最早的有声动画片,掀起社会热潮,随后迪士尼推出了世界上第一部动画长片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第一部宽银幕动画片小姐与流氓,直到近一百年后的1990年代,仍然是迪士尼推出了世界上第一部数字技术的动画片玩具总动员。正是这些领先的多媒体技术的引入,让迪士尼的动画片始终拥有着同时代作品中最好的视觉体验,带来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但迪士尼的探索不仅于此。迪士尼之所以能够超越同时代的所有文化媒体企业,获得更大的商业成就,在于他建立了文化行业独一无二的商业模式。
——迪士尼认为,对于电影产业来说,故事不是最重要的,形象才是核心。
围绕着永恒的角色形象,延伸出来迪士尼乐园和玩具销售的下游产业链,才使得迪士尼拥有了更大的市场规模、更低的成本支出、更长久稳定的利润回报。
迪士尼带给我们的启示是,创新的产品可以带来一时的成功,创新的商业模式可以带来一辈子的成功。
三、金融并购是获得规模成本优势的另一个重要手段。
康卡斯特就是这么做的
1960年代,有线电视行业开始兴起,康卡斯特在这个时候只是美国一个三线小城市的有线电视服务商。作为同质化竞争的行业,想要在产品上实现创新并不容易,经过十几年的管理经验积累,在成本效率上发挥到极致之后,康卡斯特走上了大规模收购扩张的道路。1986年,收购group
W
cable公司,将规模扩大一倍,1988年收购StorerCommunications
Inc公司成为全美第五大有线电视运营商,1992年收购amcell,1994年收购Maclean-Hunter‘s
美国业务,成为全美第三大有线电视服务商,1998年收购Jones
Intercable公司,2000年收购LenfestCommunications公司,2002年斥资475亿美元收购AT&TBroadband
Cable Systems公司,从此成为美国第一大有线电视服务商。
无论是创新的商业模式,还是金融并购手段,目的都是为了获得规模效益,如果不能创新,简单而快捷的收购兼并就是达成目标的最佳策略。
四、策略并不是越复杂越好,简单而有效的执行才是最重要的。
股神巴菲特创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投资公司就是典型例子
二战以后,美国的金融证券市场走向成熟,投资大师格雷厄姆建立的价值投资论受到欢迎,养老基金和共同基金成批买入优质蓝筹股,投机风潮褪去,稳定的股市使得认同企业内在价值的证券投资者获得了成长的沃土。
1956年,伯克希尔哈撒韦成立,巴菲特成为价值投资学派最忠诚的信徒,在企业价值被低估时买入,在企业价值被高估时卖出。如果你在这一年将1万美元交给巴菲特打理,今日这份本金将增值为2.7亿美元,这就是股神点石成金的魔力。
伯克希尔哈撒韦的成功告诉我们,在正确的地方,正确的方向,坚持做正确的事情,最后就获得了伟大的成功,就是这么简单。
......
25家全球顶尖企业,他们有哪些共同的成功因素?
a,立足于全球规模最大的市场,立足于一个新兴的持续高速增长的蓝海市场,在行业发展的早期格局未定之时进入。
b,要么是行业最早的创新领导者,从推出的第一个产品之时开始就一直引领着行业发展的步伐。
c,要么是最早一批进入的行业竞争者,通过微创新改进产品体验,通过优秀的管理不断进步,实现在一大堆的竞争者中突围而出。
d,要么是新兴发展中地区的追赶者,通过低劳动力成本优势,在低端市场上不断扩张,以差异化策略与行业龙头竞争,然后在市场环境发生突变时实现弯道超车。
e,将IT技术引入传统行业,提升运营效率,降低成本,是传统行业新兴巨头获得巨大发展的重要动力。
f,质量只是企业获得成功的基本要求,但并不能保证企业超越竞争对手,因为你的任何一个优秀的竞争者都把质量看的很重要,对于消费者来说,前三名的产品质量没有区别。
g,创新的产品,优秀管理之下持续的微创新体验,创新的商业模式,是企业从优秀走向卓越的关键原因。
h,规模带来的成本优势,是企业在一个快速成长的市场中持续保持领先的重要竞争力,因此收购扩张就不可或缺。
i,基业长青的企业,总是那些能够不断适应市场变化,具有敏锐触觉及时转型的企业。
j,价格策略获得成功的前提是通过技术或商业模式创新带来的成本降低,而不是自杀式的营销扩张。
k,……
延伸阅读:
《近百年全球最赚钱与最顶尖的25家公司》
《世界上成长最快IT公司有哪些共同特点?》
《巴菲特为何不买现金超千亿美元的苹果?》
《巴菲特重仓IBM是否表明看好科技股?》
《扎堆新兴热门,忽视竞争后果很严重》
《哪些行业值得长期投资?vs消费品/医药/银行/保险》
《哪些行业能远超平均业绩?vs饮食与医疗保健》
《戴维斯家族为何独喜银行与保险股vs永不过时的行业》
《伟大的股票永远是意外
只有外星人事前就知道》
《15类公司最好不要碰》
《选股的逻辑》
《大众选股思路》
《简单选股之三板斧》
《我的重仓股检查清单》
《张可兴:什么样的公司可以重仓?》
《从百倍/千倍涨幅的超级大牛股去发散思维》
《林奇大师的选股原则》
《林奇:0增长行业常出牛股与远景公司和高增长行业仅仅是讲故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