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野村等大牌看空中国股市与经济
(2013-03-19 16:28:25)
标签:
房价上升杠杆率理财产品资金池信托平台 |
分类: 经济/行业跟踪 |
据媒体报道:
一、
中国市场最近一轮升浪由去年下半年展开,摩通亚洲和新兴市场股票首席策略员莫爱德认为,今年支撑升市的条件已大不如前。去年下半年实施经济刺激亦推高楼价,连同过去数年工资上涨,衍生对核心通胀的关注,央行行长周小川多番发表聚焦通胀的言论便是证明。但莫爱德指出,市场或尚未充分反映相应政策风险,还在价格上尝试反映经济刺激结束的时间,以及政策工具是否足以调控影子银行。
政策风险亦衍生经济风险,莫爱德续称,现在中国市场的经济风险可说较去年中为高,大半年前市场对北京刺激经济寄予期望。结果不负众望,一次典型的固定资产投资潮应运而生,但投资带动的增长亦与中国转向内需带动增长模式的意向背驰。他担心,随政策反应受限,中国增长的动力亦在减慢。
投资风险骤增下,摩通目前最看空内银、电讯及能源三板块,还建议购买做空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的金融衍生品。
此外,该行同日发表的内银报告指出,相信今年银行体系流动性较去年紧绌,而内地社会融资总量中非银行贷款部分快速增长和热钱流入,令流动性状况变得复杂,衍生政策反应的不确定性。纵然难以判断“收水”时间和力度,但分析员相信,不确定性本身已足以对内银构成重压。
二、
据CNBC报道,就在对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硬着陆的担忧显得已经消退之际,国际知名投行野村的经济学家警告称,中国经济正显现欧美2008年金融危机前相似的特征。
据野村经济学家Zhiwei
Zhang和Wendy
Chen,中国杠杆化快速升高、潜在增长下滑、房价上升,是不应忽视的三个警示信号。
据分析师,如果中国今年维持宽松政策立场,将加剧2014年出现金融危机的风险。宽松货币政策存在推高通胀和经济杠杆率的风险,使最终的去杠杆化过程更具破坏性。
野村称:“这显然是危险的选择,但我们不能排除其可能性,因为维持强劲增长的政治压力始终存在。”
杠杆率是指国内信贷规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是金融压力的领先指标,2012年已经由2008年金融危机前的121%升至155%,是政府推行旨在支持增长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后果。
除了对杠杆率的担忧外,据经济学家,中国正面临潜在增长减速,这受到劳动力和生产力增长下滑的影响。据野村,中国劳动适龄人口2012年开始下滑。
据官方数据,2004年至2012年中国房价上涨了113%。然而,野村认为数据高度“可疑”,与实地观察“不符”。
三、IMF看空中国楼市
四、银行理财产品确有问题
消息人士透露,“资金池”操作模式已经被列为银监会2013年现场检查的重点,监管部门担忧,部分银行未必能计算清楚自己资金池内产品的资产负债情况和盈余状况,有些银行对监管部门苦口婆心的风险警示也熟视无睹。
近期多款借助于信托平台设立资金信托,投向股票市场的银行理财产品被爆出仍然处于巨额亏损状态。
如一家国有银行2007年发行的“基金股票双重精选人民币理财产品”, 3月14日的净值公布为0.5588,运行了4年多后,仍然亏损将近45%。这款产品通过中融信托投资于基金、股票、新股申购、债券和货币市场工具等。投资说明规定,其投资基金和股票的比例均为资产净值的10%-90%,投资比例可上下浮动10%。
同样亏损45%的还有招商银行“金葵花基金优选系列之中投策略理财计划”,亏损模式与上述产品十分相似,同样通过资金信托投资于基金与股票市场,本以为能在大牛市中分一杯羹,没想到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大型银行实力雄厚,风险控制较好,最令监管层担忧则是中小银行近年来在“资金池”理财业务上的突飞猛进。目前,国内理财产品创新少、同质化严重,部分中小银行的研发能力、风控能力较为落后,但是出于同业竞争的需要,越来越多地参与发行理财产品,并以更高的回报收益吸引投资者。
根据普益财富的统计数据,今年2月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占比,股份制银行为38.74%、国有银行为26.04%,而城市商业银行的市场占比为27.71%,比1月份上升0.79%,已经超过了国有银行的发行量。
从平均收益率上来看,国有银行发行产品的平均收益率为3.74%、股份制银行的是4.4%,而城商行的平均收益率最高,达到4.61%。高收益就意味着高风险!
相关阅读:《巴菲特建议不看宏观 埋头寻找好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