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故事的故事(一)
(2016-08-22 07:33:24)
标签:
峻毅的博客《阳光记忆》(节选)慈溪市作协慈溪市最美志愿者 |
分类: 散文★随笔 |
一个极为平常的日子。
初夏,杨梅微红的一天,市作协通知我到市委宣传部会议室开会。次此会议是市委宣传部、市团委、市文联、市作协联合召开的,主要领导都到了;会议由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华红亲自主持。与会的除了熟悉的作协文友,还有好些陌生的面孔。听完华红部长介绍,方知他们就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最美志愿者;这个会,是最美志愿者与作家的见面会。我恍然明白,这肯定是一个即平常又很不平常的日子;每个有爱心的善良人,都会因为走近他们而有所感触,都会被他们的行为感动,更会被他们的故事感染,我肯定自己绝不会例外,定然会因为受到触动而感动,因为感动而不由自主地被感染。就这样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带着对他们的敬重,义无反顾地走近了他们,认识了他们,开始了像读书一样地阅读他们。
我发现,他们其实很简单,就从良善开始,用自省的行为方式敲打周边与自身,反复探索自己与世界的关系,不断地走在奉献爱心的公益志愿活动中;他们真的又是非常不简单,就在平平常常的日子里,用普普通通的话语触动人,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感动人,用真真切切的事例记录时间行程中的点点滴滴感染人。
我发现,他们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华丽辞藻,更不是人间天使,就生活在我们中间的平常人,做的却是不平常的事,数年如一日把爱的火种撒播在无助的角落,把朴实无华的情感化作最圣洁的关爱和温暖,传递到无助的末梢;他们是普通人,却一心坚持助力环保,一意坚守服务和谐;理性与感性有机结合而出的大爱,就像冬日的暖阳,稳稳当当地做着只有付出不求回报的事。就是这样一抹阳光,在平凡的日子里,奏响了真善美的旋律,编织着没有故事的故事。
我发现,他们的奉献能给人带来快乐,他们的爱心能给人带来温暖,他们那些没有故事的故事,以小见大,以平凡见伟大,能给人带来精神力量,鼓舞了你,勉励了他,更感染了我……
一、阅读慈航与老柴
1
慈航,即慈航公益服务中心,是我市一家经政府民政部门正式注册登记的民间(非企业)公益慈善机构。
慈航的前身,是一群自由组合的热心慈善公益活动的志愿者,他们以老柴为首,平日里借助QQ群联系,依托网络平台牵线搭桥,信守“弘扬慈善精神”的宗旨,凝聚小爱,汇成大爱,致力于助残扶贫、助医助学、环境保护等多项慈善公益活动,拓展民间慈善公益的影响力,大大小小的志愿服务活动搞得有声有色,深受市民的赞赏,也受政府部门的关注。为了民间慈善公益服务组织管理规范化,2013年2月4日,他们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慈航公益服务中心,并按章在市民政局办理了注册登记,成为我市继“蓝天下爱心工作室”之后第二家民间(非企业)公益慈善机构。从此,老柴他们便有组织地收集民间贫困家庭的相关信息,尽自己的努力搜寻扶残助贫服务中的死角,为急需要扶助的人们搭建帮扶平台,除了积极号召爱心市民参与到慈善公益活动,通过组织结对认领、募捐义卖等传播爱心,并及时向政府部门汇报,以便相关部门及时了解情况……
2
汉语词典里,“慈”在名词里是一个姓氏,也是制药中和善、友善、慈爱的意思,在动词的本义里是有助人之心;“航”在名词里为方舟、船,在动词里为航行、渡过的意思。顾名思义,“慈”与“航”之合,也就是用慈爱来航行、渡过的意思。还有意思的是,在古老美丽的传说里,“慈航”作为一个名字,是观世音的前世;在陶慧敏主演的《观世音传奇》这部电视连续剧里,慈航大士对佛祖立下宏愿,以女身转世人间,为后世女子做榜样,行善天下,普渡众生,觉悟众生慈悲从善。这虽然是文艺作品,但这一动人的传说故事,早在北宋以前就已经形成了。
我信佛,学修生活禅,铭记生活禅的宗旨是“将信仰落实于生活,将修行落实于当下,将佛法融化于世间,将个人融化于大众”;我非常清楚生活禅是讲为众生利益设想,讲为他人奉献、供养、布施的。所以,初听“慈航”两字,感觉禅味十足,颇有好感。心想,我能走近“慈航”,能近距离了解和认识“慈航”人,那也是一种缘吧。同时,自然而然地让我多了一份好奇——老柴,柴国锋,慈航“掌门人”,年纪不大,而群里群外的志愿者们却都亲切地叫他老柴,无论是年少的,还是年长的,可见人们对他的尊重;这位慈航公益服务中心的法人代表,为什么会给这个公益服务中心起这样一个名?于是,我就选择了从了解“慈航”这一命名作为走近老柴、走进“慈航”的切入点,由此打开阅读“慈航”和老柴的扉页。
见面会结束,得知老柴与我同路,便邀他坐我的车同行,并开门见山直问:你为这个公益服务中心命名为“慈航”,有什么意义吗?
他不假思索,爽爽快快地答道:有意义,那是肯定的!以“慈航”命名有多层意义。主要是因为我信佛,虽然还没有皈依佛门,还不能算真正的佛教徒,但始终把佛“以慈渡人”奉为楷模,这是第一层意思;二是我觉得做人应以慈是本,我希望自己的慈善服务事业以此启航;三是我们这个城市叫慈溪,我希望有爱心的慈溪人都能加入慈善之航;还有,“慈航”为作一个组织名,叫起来一点不拗口,听起来也很顺耳,还很响亮。
与老柴的初次接触,仅是几分钟同路,没能更多更深地了解,但在简单的一问一答中,给我留给了两个很不一般的印象——慈航,两个平平常常的汉字凝成为一个组织名称后,很不一般;这个老柴,看上去平平常常的民间慈善公益服务自然人,确是一个有思想有策略的组织者,很不一般。
3
六月,骄阳似火,暑气弥漫,其实并不适合串门。
推开租赁在城区北二环东路211号慈航公益服务中心的那扇玻璃门,迎面扑来一股热浪,呛得人不由自主地倒退一下,感觉像进了烤箱,可能是我刚从开足了冷气的车里出来的缘故,加上此房没窗户可通风,屋里也没有装空调,连电风扇还是我坐下后才打开的。
你不热啊?没等我的话音落,便看到他背上的衣服都被汗湿透了。显然,没有开电扇是为了省电。我打亮这间街面店铺屋,20平米左右,用简易书柜一截,分为两间。前面约占四分之三,摆放了两张办公桌和几把椅子,已没有多少空间,多来几个人自然没处坐,站着也显挤。后面的四分之一,采光差,暗暗的,堆放着一些墙纸等杂物,可见是当储藏室用的。
我看两旁店铺,生意不闲,估计这间店铺的房租不会便宜,对于这家刚刚成立不久的民间非企业慈善公益机构来说,自然是一笔不少的开支。依我对出租房的了解,同样的租金完全可以不费力地租到一套70平米以上带有卫生设施的公寓了,服务中心的办公室不一定要街面店铺啊!我有点迷惑,不觉脱口而我:“这里的租金不便宜吧!”
七十年代初出生的老柴,外露的肤色晒得像茶叶蛋似的,鼻梁上架着一副近视镜,一脸和善,细声慢语。他憨厚地笑了笑,很平静地告诉我:“年租两万元,不算贵,也不便宜。这里本来是我自己开的墙纸店,注册审批服务中心时,对办公场地有一定的要求,一时找不到更合适的地方,我干脆把墙纸店给关了,让出店面做中心办公场地用了。”
我:你们虽说是非企业性质,是纯粹的公益服务,但必要的办公经费还是省不脱的,比如房租费电费等,怎么解决?
柴:今年上半年的房租是我个人支付的。其实,慈航公帐里是可以开支房租费电费等这些办公费用的;公帐的资金来源由,有群友们资助的,也有募捐的,也可以找企业赞助,还可以义卖等,但目前公帐里没钱,房租钱算我资助慈善公益了。
我:你们没有正式注册慈航公益服务中心前,本来就在做助学、助医、扶贫、环保等公益项目,注册与不注册有什么不同吗?
柴:我们所做的公益活动没有什么不同。现在做的有些活动就是服务中心注册登记前延续下来的,注册登记后第一次大型活动是4月30日和5月1日两天时间,为雅安地震灾区的募捐和义卖。我们的服务中心注册登记后,在组织管理方面确实大有不同。现在的慈航,设有董事会和监事会,董事会下面还设了理事会和干事会。理事会负责制定公益计划,组织各项活动和向社会各界筹集善款等,并定期要向慈航公益会员代表大会报告工作;干事会下面分6个部,负责后勤保障、人事管理、宣传策划等。正式注册登记后的慈航公益服务中心,作为民间慈善公益组织的合法平台,募捐义卖等来往资金管理更严更正规了,所有的资金来源和支出由临事会和市民政局进行审计监督;最重要的是,组织身份合法了。
我:这样庞大又严谨的理管机构,需要不少工作人员,他们……
柴:除了我,他们都是兼职的志愿者,像马迎春兼职做财务,陈志华、罗立辉、罗夏芬、许战军、罗凯、王春波、胡卫波、杨名锋、潘雄鹰、徐方权、宋立洲等,所有的工作人员都是分文不取的志愿者兼职的;他们都有自己的工作,有办厂的,有公务员,有在企事业单位上班,有教师和学生等。按相关财务章程规定,我是可以拿工资的,初定2250元/月,但中心成立到现在已有半年了,我还没有领过一分工资;外出去宁波开会,去省里参加培训学习等,所有的费用也都是我自己掏腰包的。这些不算什么,目前我比较困惑的,主要是摊子铺开了,管理跟不上。慈航在宣传这一块就有6个群,1个微博,1个微信,还有网站和论坛,尽管兼职工作人员都能各负其职,尽心尽力,但最终还是要汇总到我这里来,忙得我有些力不从心,颇为头大。以前,我单纯做个志愿者,不用太费心思,跟着群友们一起参加活动而已;现在做志愿活动组织者了,把民间慈善公益服务当视事业来做,说真心话,还是有压力的。
我:确实如此,我非常理解,做好志愿者本来就不容易,做好志愿活动组织者肯定更难。对此,你有什么感想吗?
柴:其实做个志愿者不难,难是难在坚持长久做志愿者。这些年看下来,我们慈溪几个做社会公益服务活动的志愿者群,人员流动性很大,进进出出的人为多数,真像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能真正一直坚持做下来的也就那么十几个人,正常性能看到的也就姚云珠、王丽蓉、徐旭利、赵央丹、徐兴乔等这些老面孔。好多人说,做志愿者是收获了快乐。其实,我做志愿者是发自本能,一点都没想过感受。要说感想,春节前我们走访慰问了凤浦岙的一户残疾人家庭,女儿在上大三,一家三口住了20来平方的破房子,但桌上还端端正正地供奉着佛像……
我:是,任何事难在坚持!我能不能这样理解你对做志愿者的解读——快乐不快乐,只是个人的感受;能不能坚持,那是出于个人的本能?
柴:是这样!
我:平日里服务中心需要有人值班吗?
柴:民政部门要求我们有工作人员值班,但平时大家各有自己的工作要做,所以也就我自己一人守点了。
我:那你自己的工作呢?
柴:我的墙纸生意还在做啊。
我:你平时守在服务中心,墙纸店的生意叫人帮你打理吗?(我以为他还有别的店铺呢。)
柴:现在没有店了,以前开店时也没有叫人帮忙,我出去做公益活动时就关店门。
我:你没有别的店面了?人家买墙纸总要看看色彩花样什么的,怎么办?
柴:做没有门市的销售生意,确实比较麻烦,影响生意是肯定的,但也不是不能做,我的生意大多是朋友介绍的。我曾在好朋友的“东禾壁纸有限公司”任副总,工作时间比较自由,外出做公益活动时就不去公司上班了,尽管董事长很支持我做社会公益活动,从来没有说我过什么,公司对我也没有任何考核,只是日长时久,自己实在好意思不守工作制度照样拿工资,所以离开了公司,在这里开个墙纸门市,从公司拿货,自负盈亏。现在店面是没了,不过生意还是可以做的,有时候公司也会介绍一些小生意过来。我跟人家约好时间地点,把货样送上门去让人家挑选,有时候客户会上我这里来看货样。(他说着指了指身后的储藏室。)
我:这样的话,你的经济收入没有最基本的保证了,你整天早出晚归在外忙来忙去,家家顾不上,钱钱赚不来,家里没意见吗?
柴:有意见是难免的。起初,家人很不理解,意见很大,也曾为此闹矛盾,甚至吵架;经历了那么多年的磨合,走过了从不适应到适应,从不理解到理解,从大力反对到支持。老实说,没有家人的基本支持,想做慈善公益活动很难,想长久坚持把慈善公益当事业来做就更是不可能了。现在,我老婆和儿子是理解我支持我的,娘俩知道我没有别的兴趣爱好,除了在店里做做公益活动策划,或者出去做些公益志愿活动,空下来也就是看些佛教书,诵诵经。所以对我的要求和期望降到了最低,只要我开开心心能养活自己就行了。我真的很感激我老婆和儿子对我的理解和支持,尤其是老婆,她开童装店,半夜三更去外地进货真的很辛苦,不但挣钱养家,里里外外还都是她在操劳;她肯吃苦,善经营,人缘也好,回头客多,生意还不错;现在儿子也大了,上初中了,在新世纪学校寄读,每月只需接送一次,我们早已不为接送儿子的事和经济收入问题发生摩擦了……
老柴说着说着,笑得像弥勒佛一样,眼睛眯成了一条缝,看得出他是幸福的。是啊,他说得很实在,若是家人不理解不支持,天天为孩子的事为经济收入的事吵得不可开交的话,谁还会有好心情去忙慈善公益活动啊,就算自己想做,也常常会因为“后院起火”弄得焦头烂额,疲惫不堪,是很难有心思做社会公益的,更别说能坚持十来年了。我觉得一个女人,特别是一个女个体经营者,无论是生活上还是经营上,她都比上班族更需要自家男人帮助,在物欲横流的经济社会里,能做到他老婆这样理解和支持丈夫,能如此为丈夫所做的慈善公益志愿服务默默地付出默默地牺牲,真的很不容易。这不是嘴上说说的事,而是实实在在真真切切每天要过日子的呢。
我问老柴:“做志愿者这么久以来,或者说你们公益服务中心成立之后,有没有让你记忆最深的故事?”他沉思了一会:“说实话,好像真没有什么。我这个人最不善记事,做过什么,只有在别人提起时才会有印象,自己从不刻意去记。不要说是做志愿者的事了,就在我整个人生里,好像也没有让我记忆特别深的事情。高兴的事、顺利的事我不会记,不高兴的事、有困难有困惑的事,过了就过了,我也不会去记。这些年来,我们市里各种类型的志愿服务大型活动,我几乎都参加过,甚至组织过,从来没有记过自己做过多少做了什么帮过谁,觉得都是些生活中的平常事,没什么故事,也没什么可记的。”
……
老柴的办公室又热又闷。没坐多久,身后的电扇也开始热情起来,吹出来的风一阵比一阵热;本有多汗症的我,全身的汗孔都已激活,内衣和肉体早已暧昧地黏糊在一起了。我实在有些扛不住,感觉有中暑发痧的兆头,赶紧起身告辞。其实还真中暑了,尽管回家后又是仁丹又是藿香正气好一阵折腾,最后还是没有逃过输液。
这次采访,尽管以老柴的话说:“我做的都是生活中的平常事,没有故事”,而正是这些没有故事的故事,给我的触动真不小,就在这样随意闲聊中,深感眼前“没有故事”的老柴,实在有很多的故事,只是他把大大小小的故事都收藏在与“慈航”有关的文件夹里了,要想进一步阅读,就有待我去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