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四季的情怀——读峻毅《红尘说》(张华北)
(2012-08-31 21:04:59)
标签:
峻毅的博客散文集《红尘说》张华北 |
分类: 言吾★书吾 |
[博主按]张华北老师,笔名北夫,散文家;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北散文学会副会长、沧州市作协副主席、第三届冰心散文奖获得者、第四届沧州骄傲十大新闻人物。
本文出自华北老师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1fadfe01016gcb.html
大自然的杰作总是超越人类平淡的想象,万年前当大海漫过天台山的余脉时,所有柔软的山谷浸润在蓝色的海洋里。舟山如鼓满风帆的巨船满载归港,上千海岛则如散落的明珠镶在翠蓝的玉盘。银鸥鸣唱着在海天上结队而过,在它们眼中,嵊山岛更像伫立的骏马与奋鳍的石斑鱼近望相语。许是这些岛屿过于美丽,各色的鱼儿在周边繁衍生息,万千年了不愿改变它们洄游的固执基因。
峻毅就出生在嵊山岛上,晨光里她闻惯腥咸而令人兴奋的海风,晴明中听熟澎湃激荡纵情放歌的涛声,夕阳下遥望如刀劈斧斫的东崖上熟铜般的辉光,月色里指看嵊山港灿若繁星的渔火。鱼汛的季节,万船出海,鱼虾满仓,繁忙的渔港桅樯如林堆银叠金。嵊山人枕着波涛,倾听着海浪拍打着礁石的天籁。天资聪慧的峻毅在少女时代并没有拥有过鲜花和彩裙,隔辈人不受时代欢迎的家庭成份,像一顶沉重的帽子,无情地压上她那本应天真烂漫的心灵。她无缘走进高中的教室,无缘以优秀的成绩进入大学殿堂。也许,她是海滩上的一粒沙金,风浪后总有它耀眼的机缘。她辍学并没有丧志,下乡插队、借母校代课、招工进入父母工作的单位,一路自学自考,在业余时间完成了本科的学业。她像一尾勤奋的鱼,无倦的腮滤下浩瀚的知识海洋的营养,坚实的鳍让她在海浪里如飞似箭。
青春伴着峻毅离开了工作安逸的渔岛,挤身于改革洪流中蓬勃发展的城市——宁波北仑,最终选择安居于旖旎的慈溪。在几十年的岁月里,求学工作游历创作,在完成一个海的女儿到江南女子的嬗变中,凝结了大海赋予她坚韧执著和江南孕育她婉约深情的性格,而这种性格相伴了她的创作生涯。从小的文学天赋与对文学的挚爱焕然间勃发。她心与手下诞生的作品为她的青春年华镀上了一层珍贵的华彩。
相识峻毅,是在两年前,作为学会会员她来自最远的省份,却承担起繁杂的会务,热情细心、不辞辛苦和她俊秀的容颜给会员们留下深刻印象。她的勤奋是和工作与创作相生的。
《红尘说》是峻毅的第四部作品集,汇集近年散文作品60余篇,分春夏秋冬缘五辑,记游、记事、随笔,纷呈汇聚,在她流畅的思绪和文笔里读完最后一页,竟不忍释手。
在她的散文里可以感受自然与情感结合之美。她以优美的笔触捕捉自然中美的场景和意境。在似乎荒寂的黄土高原她寻觅那碧翠的河流,寻觅依附于河流上的一棵树、一株草、一枚叶以及一抹春韵。“落在我脚下的这片树叶,原来正在等待着一个回归母体的契机。是我偶然来到了这里发现了它,把它拾起,给了它回归的希望,无意中就做了一件放生的大好事(《枝叶摇曳》)”。她并未简单地描述景物,而是任思维驰骋,审视个体的个性。在她眼中,悬崖峭壁上有着一幅幅三维图画、飞马、行云、松鼠、金刚,自然天成的美来源于她独特的观察视角。桂林的柔雅、漓江的山水,仙都的湖光山色,给作者更多的是心灵的感受,“突然间我有弹一曲古筝和伴的冲动。眼前的世外桃源,把我心灵的尘埃和生活中的压力涤荡得干干净净。我知道在我心灵深处已有嫩嫩的绿芽正在出土,我的生命又拥有了充满活力的(《四月的桂林》)绿”。尘世外的风景对她来说更为重要。作者不无婉曲的情思,最能体现的是她钟情于雨丝的感情,许是雨丝的柔长和缠绵更能相合于女性的心境。她不止一处写到雨。桂林的雨“细细柔柔的,柔得像一只毛茸茸的小羊羔在舔我的脸(《四月的桂林》)”,给予她心中的柔美和亲切。江南的梅雨,“潺潺的江南雨溪,冲不走文思的情种,洗不净情缘的踪迹。幽幽的思,静静的念,悠悠的情,久久的恋,形成了解不开的梅雨情结(《与梅雨耳语》)”。梅雨怎不又似江南女子俏丽、勤劳与执著。记游贵在情景交融,林非先生认为“游记确乎应该着眼于启示读者更热爱自己生长于斯的大自然环境,跟它异常和谐与融洽地相处下去,达到物我交融的境界(林非《话说游记》)”。游记的大忌或是记景无情,满目风光无自己的感受;或是情滥无景,一味地抒情不见景色;甚或景淡情寡,浮光掠影、平铺直入,墨无文采。精致的景色,充沛的人生体验和睿智的感悟,自然之美与情感妙合无垠则是游记中的至上。诚然,所幸峻毅作了有益的探讨,二者兼擅。
她的散文中凸显出自然与人生意义的思索。自然充满着无穷的奥妙,生命在自然界中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万类霜天纷繁于世界,自然的伟大远远超越了人类。自然是生命赖以生存的母体,人类受惠于它。在神奇、瑰丽面前,作家应该超越庸俗和卑琐,用文字展示自然之美,细致深入地思索,促发感叹、想象和哲理,启示读者热爱自然善待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摒弃人类的狂妄和无知、遏制丑陋和幽暗。谴责破坏自然无良的行径,烘托人类高尚的心灵和善举。同时对于历史人文景观,亦当是人类审视自身的创造、历史文化背景、凝聚了历史的苍茫和恢弘,浸满人类精神世界里美学的因子,是不可或缺的组成。峻毅心中充斥着一个正直作家的良知,在她的作品中赋予了自然与生命的更多的思考。在《残荷,生命,旋律》里,残荷虽已经历了朝气蓬勃、风姿绰约的绚烂,但并无哀婉与凄凉乞怜之态,有的是风骨依旧,执著地坚守着自然赋予的顽强中的残美。凸显出荷生命的深度、厚度和坚毅的张力。“展示一种流淌中的生命哲学——世间的生物都有自己的春夏秋冬,从兴旺走向衰败,经历了绽放与凋枯。……凝结了生命存在的所有睿智和峻毅,书写着生命的神圣与瑰丽”。她游历黄帝始祖的仙都,欣赏如诗如画的峰峦湖畔,在晨光里,更感慨良多,感受的竟是生命的晨光:“人生纵然再平淡再辛苦,如果生命中始终有那么一缕渐渐明亮的晨光,一缕充满活力的晨光,……一缕充满希望的晨光,那么生命终究是美丽的。(《仙都,我来过》)”
峻毅并没回避对宗教的观念,人类在万千年的生存中相伴神圣的精神依托。在白洋湖边,她沉湎于村庄上空淡淡散散、丝丝缕缕的柔纱,是湖仙子飘逸的裙带,或是山仙子甩动的水袖,还是云雾、炊烟,她所见的是绮美。而金山寺里,她所感受的是静,静得能听到雨儿和微风的对话,听到落叶与土地的亲吻。“静得让我觉得自己进入了世界的两个极——世俗与世外。世俗景幽幽,世外境悠悠。”(《白洋湖,金仙寺》)她随缘而敬佛,随缘而释怀,更多的是心灵的洗礼和净化,对待人生世界的一种真诚、一种善缘。而对那些满腹私欲杂念虚伪崇佛者嗤之以鼻。她寻觅着自然与生命和谐平衡之秤,寻觅着无愧于自然阐释生命意义的彼岸之舟。作家的情怀无不需要这种大义大善的包容。
她的散文中充斥生命疼痛之美。人类每一个个体,几乎都有着疼痛的经历,或瞬间、或长久、会切肤,无数的疼痛伴随人类的生命历程。对于一个敏感的女性,疼痛的音符更敲击着她文思的神经。疼痛摧残着人们的躯体,更多的是心灵。但痛楚的感奋正如阵痛后生命的诞生,欲火后生命的再造,在作家笔下不无美学价值。在《在疼痛中涅槃》里,作者因病住院,感受了病痛的折磨,像焚烧的炭火穿透躯壳,却被冰雪般坚硬的肌肤包裹。疼痛中睡去,疼痛中醒来,无奈的泪水一层覆盖了一层。“那样的疼痛似透明体注射在我躯壳内,光滑洁净的肌肤遮盖了时时都会发生激烈疼痛的创面,隐蔽了时时都可能爆炸的源点,从而杀伤了人性中的情感传导和理性通道,杀伤了个人的毅力与坚强,连思维与心智也成了没有磁场的场。”作者把身心的感受表达得淋漓尽致。《病房日记》无疑是她的姐妹篇,一次脚伤的治疗,竟经受了一场彻骨铭心的体验。疼痛是无人能够代替,没有迂回与妥协。生命劫难之后,留给她的竟是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延续的感恩,对生命价值的崇敬和感悟。正如所言“对于生命中无力回避的疼痛,只有置身其中,才能有重获新生的机会”、“疼痛使我坚定了爱,爱成为了我生活的参照,人既然无法拒绝疼痛,那么我只有让自己在疼痛中涅槃”。
她的散文里延宕对情爱的思索。情爱在作家的文字里一直是珍爱的宠儿,如手捧的纯净的珠玉。自古以来,文人骚客竞相为之,留下了千古的美曼和牵动人心的情愫。峻毅对情爱的抒写则蒙上一层动人的纱巾,含蓄的如东方女子的情韵。雏菊是一个痴情的少女,她相信月亮是爱她的美少年,她梦想着手上的花种在月光下萌发,她憧憬着变成燕子在高高的楼檐做窝挨近月亮哥哥。她衣裙上绣月亮、书本上画月亮,十八颗菊花种存放十八年。梦境里雏菊的花种终于开花了,花仙子拥抱着她寻觅月光少年。作者以童话的笔法,描写一个追求爱情的纯情少女,单纯、执著,然而现实只是梦幻,写出多少痴情少女凄清的追寻。一个美艳的故事竟那么感人。另一篇文章中,她描述一个小女人在子夜里的所思所想,月晕和星光呼唤着心中闪闪烁烁的名字。失眠的夜晚,她试图收拾拼凑那些记忆磁盘中的残片,却无法写成一首梦的诗。她的影子在说,“那虽然只是一颗不引人注目的星,但在我郁闷孤独的空间里,它却总是那么灿烂,闪烁着缤纷的色彩,离我又远又近(《子夜,心与影子相遇》)”。女性的缱绻悱恻的情感像山涧溪流,绵长无尽。心中的他,在很遥远的白茫茫的雪地上。脚印、木屋、灯火、坚毅与豪情的气息,无不是对纯美爱情追寻的向往。她需要的是那片载满深情的绿叶,那份寄托,那份眷恋。看到绿色的希望,绿色的活力,“能扬起我生命、激活我思想之帆的那份情怀”。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述情感的眷恋,描述珍藏的情愫,更多的是对纯真爱情的孟浪与渴望,又无不回落于心灵中最美丽、最干净的绿地的坚守和企盼。“爱的承诺是彼此遥望的眼神,由时间来承诺兑现。彼此心灵的获得,尽管如雨后的彩虹转瞬即逝,但这份美丽在我心中永恒”,也许这正是作者最珍视的。
她的散文披文入情,尽显刚柔相济之美。刘勰有言:“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文心雕龙•知音》)。”散文最深厚的根源在于作者的情感,他的情感受到外物的触发转化为作品。读者则透过文字感受、体味作品中情感的流淌。峻毅文章,无论叙事、写景、记人都情有所动、情有所钟。时情如柔水,情意绵绵;时倾情而下,激雨波涛。或情思含蓄,需细致品味;或则情浓意密,直抒胸臆。文中的阴柔与阳刚交接,显现出散文的情感之美,对读者无疑是一种纯美的享受。作者在文章的结构上、语言的精炼上仍在不断努力,使之更为精致与练达,挖掘并展开自己更具厚重的创作底质。峻毅力图形成自己刚柔兼济的创作风格,她语言和文体的不断成熟,为自己贴上独具艺术创造力的标签。凝结了她对艺术构思、艺术传达的具有个性心理的文学气质。她文中既慷慨任气、又婉约多情的风格极好地表达了她的个性。歌德说过:“一个作家的风格是他的内心生活的准确标志。”风格显然受到民族语言、地域、生活和文化心理的影响,同时人格对风格的影响也不无联系。既然“才有庸俊,气有刚柔,学有浅深,习有雅正(《文心雕龙》”),作家作品风格也必然会多彩多姿。从峻毅文中已可体察到她风格的形成轨迹和感染力。
江南的四季印满了绚烂的色彩,相信峻毅会从交替无尽的四季中走来,越走越远。
二〇一二年六月三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