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沂源之行(黄立鹤)

(2011-08-29 05:57:33)
标签:

杂谈

峻毅的博客

山东沂源

分类: 转载★收藏

  
  由《散文选刊》杂志社、《北方文学》杂志社、《青海湖·自然人文版》编辑部共同主办的2011年中国旅游散文创作年会高峰论坛暨“行走天下”大赛颁奖大会,在风景秀丽的沂蒙山老区沂源举行。我有幸受邀参加这次文学的盛会。
  车到沂源汽车站,恰好下大雨,正在犯难时,看到了会务组的接送车。原以为,接站也就是安排一个人举块牌子而已,没想到会务组为了参会者的方便,特意安排了车辆接送,这人性的关怀,如同这纷纷的雨丝,把我从南方炎热的气候中带来的烦躁荡涤得一干二净,人也感觉到十分的舒爽。由于,我儿子想利用暑假感受一下泰山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雄伟和壮观,于是同行。到宾馆后,我向会务组老师说明儿子不参会,问是不是要自己另行找宾馆?会务组老师说:“父子俩就一个房间好了,参会与否没关系……”让我不胜感激。从以上两件事上,说明本次的活动组织者为我们这些参会人员安排之周到和细致。此为感动之一。
  参会尽管短短的两天时间,但让我感动的人和事却很多。鹤发童颜已78岁高龄的张守仁老师,完全不顾及自己年事已高,车旅劳顿,为了散文创作的繁荣,为了与会者能有所收获,坚持讲课。还有一位与会者余庆双老师,他来自成都,已经68岁高龄,自驾车从成都到云南,一路旅游一路采风,笔耕不辍,会议间隙,还在修改诗稿。他那份对文学的执着和热爱,深深地触动了常以琐事缠身为借口懒以动笔的我,在他面前我感到汗颜。此为感动之二。
  我们慈溪籍的女作家峻毅老师,是我仰慕已久的高产作家,之前,一直在她的博客里欣赏并学习她所写的美妙文章,所谓文如其人,能写出如此好文章的又是怎样一位女士呢?只是无缘相识与当面请教。在赴沂源途中,心想会不会这次有机会相识峻毅老师,不想心遂我愿。在接送车上,当我回答其他参会者我是来自杭州湾跨海大桥边慈溪市里,从后座站起来的且好是峻毅老师,从相互攀谈中,浑然感觉不到一位作家的架子,有的却如邻家大姐的亲切。也许是有缘,后来发生的事情更是证实了这一点。会议结束后返慈溪,在济南西站临上高铁时,不期而遇峻毅老师和顾丽敏老师,同车次却同车厢,一路同行,直到杭州。在车上,峻毅老师以她的获奖报告文学《华芝春秋》相赠,欣喜万分,这本报告文学曾数次在慈溪书城寻觅,却无缘拜读。借这次《散文选刊》中旬刊的颁奖大会的机会,得以所愿。此为收获之一。
  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大会上老师们的讲座精彩纷呈,洪烛老师关于散文写作技巧,和杨海蒂老师关于写作的细节,让人获益匪浅。赵宏兴老师关于写游记散文要注意的问题,特别是不能写成“到此一游”和“文中有我”非常精辟,过去我常在犯这种毛病,唯恐写不清景点,赵老师的讲座茅塞顿开。是啊,如果人人都写成“到此一游”,那千篇雷同,毫无特色可言,成了景点介绍的说明书,更谈不上散文的美感。张守仁老师关于写精短散文的讲座,就我而言却是解惑。一直以来,自己羡慕别人数千言或数万言的散文,虽读来感觉有点冗长,但也想尝试。张守仁老师的比喻恰到好处:“一匙糖只能泡一杯水,不可泡一壶水,否则,尝之淡而无味”。写散文亦如此,名篇都以精短见长,那些空话连篇的文章,让人读而生厌,读而无味。为我以后写散文指明了方向,此为收获之二。
  我因急于登泰山,没有参加第三天沂源风景区的采风活动,无缘饱览天蓝水碧的自然风光,感受牛郎织女古老的传说,但并不感到遗憾,有以上感动和收获已经不虚此行。《散文选刊》中旬刊为了散文创作的繁荣发展所做的努力,有目共睹,真正是办实事,办好事的刊物。
  顺祝《散文选刊》中旬刊越办越好。

 

    原文出处: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7641330100wyli.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