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会是驻留于岁月的醇香
(2011-05-12 06:29:58)
标签:
峻毅的博客岁月杂志论坛散文会员集峻毅潘永翔曹立光刘英丽杂谈 |
分类: 散文★随笔 |
——《岁月》杂志论坛散文选稿版会员集编委会主编、主任、副主任、顾问的出版感言
此时,我很想把她——眼前这本即将付梓的《岁月》散文集,比喻为冬种夏收的小麦。是的!是小麦,而不是甜甜的面包或者香香的馒头。小麦很普通,但作为粮食,磨成面粉后可制作面包、馒头、饼干、蛋糕、面条、油条、油饼、火烧、烧饼等很多可口的食物,甚至发酵后可制成啤酒、酒精、伏特加,或质为燃料,内涵非凡。作为主编,我很清楚,这本《岁月》散文集确确实实很普通。因为她仅是一些普普通通的散文爱好者的耕耘之作,不是什么奇葩,也不是什么名作,质朴得没有一丝光环,但内涵却很丰富,感情也很饱满。她成熟的经历与小麦相似,在冬季发芽、出苗、分蘖、越冬,在春意盎然时返青、拔节、孕穗、抽穗、开花,经历过初夏的灌浆,已趋成熟,终于就等夏收了,令我感到很欣慰。但是,作为主编,我更明白在她的成熟过程中,哪个环节出了茬,都将影响夏收的产量和质量。为了这批“小麦”能顺利成熟,倾注了整个《岁月》散文集编委团队的心血,人人尽职尽责地浇灌呵护,尤其是受我委托,全权担负《岁月》散文集出版签约和出版监制的敬一兵副主编,还有全力支持我的会员们,让我心存感动。我为拥有这样的团队而感到骄傲,为拥有这样的搭档感到欣慰。
出书不容易。要出一本好书更不容易。一个没有任何经济收入的团队想出一本好书,想出一本既能纵横体现这个团队的实际水平,又能用文字收藏我们在岁月行走留下的那些深深浅浅的踪迹,具有这样一种特殊意义的书,其中的不容易更是可想而知。当我把编委们初选的稿子打印出来,30多万字的初选文稿堆在我眼前,要我以2:1的比例选出终审稿时,我实在有些犯难了。因为是会员集,我选稿不光要考虑文章的质量,其中需要考虑会员的参与面,需要考虑文章内容尽可能不撞车,还要考虑这本集子面世后的阅读群体的定位等等,这方方面面都不能轻易忽视,自然加重了选稿的难度。
在选稿的日子里,我的阅读视线一直跟着这些散文作者的笔触,从峰峦耸立走到溪涧潺潺,从江南的亭台楼阁来到北国的皑皑白雪,从听挚爱亲情的故事到听陈年旧事的回忆,从对那些旅途中乡关何处的思忖到精短美文纪录的情感日志……我都能感受到他们在悲悯情怀中对世界的认识,对人性的关注,对往事的追思,对坚守真善美的执着……,我的思绪和心情跟着我的阅读感觉沉浮,除了与作者一起哭笑,一起陶醉在散文艺术的天地里,更多的还是思索。对的!就是思索!我无力广义地思索散文的未来,但对此次出版会员集的目的与意义有着深深的所思。所以,我在选稿和编辑分类中,都相对注重散文的在场与缺席,注重用情真诚,注重生活细节。所选的文稿,基本做到了从生活现象抵达到生活本质,至少读后令我深受感动,让我深感有一种合卷受益的意义。尤其是分为“情感世界”、“人在旅途”、“乡关何处”、“陈年旧事”、“精短美文”、“闲适小品”、“人物绘像”、“岁月留痕”这样八个章节,无论是内容归类,还是每一标题,都与《岁月》杂志基本相符的,竭力体现来自《岁月》的温馨和出版《岁月》的意义,更体现了我们对会员的态度是热情且真诚的,我们对散文的态度是在认真地主动探索的,而不是在尴尬被动地跟进。这无疑是这本《岁月》的亮点之一。
在选稿过程中,我对散文实用价值的意义理解,有了更进一步的肯定和坚持——散文最现实的意义在于感动人,散文最现实的价值在于影响人。我一直认为散文文体就像一个心胸豁达、感情丰富、思想厚重的女人,是一个该细腻则细腻,该粗犷则粗犷,既有广阔思想的天地,又是灵动无比本质的女人。她除了还具有能包容作者绪言展翅,同时也给人们留下无限的挖掘空间,就像对面一位深邃难测的女人,有一种窥探不透的感慨。
在我看来,散文作家几乎没有专业的。这应是散文文体性质所定。因为散文基于来自作者的生活,来自作者的情感思想,来自作者的某种坚持,是随着作者的思想、情绪、心境等客观元素的变化而变化的,如果脱离了这三个“来自”,无疑难有能打动人的好散文了。正因如此,所以没有一个散文作家敢拍胸承诺,自己能把散文打理得最好。散文真可谓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啊!这是我在对散文的鉴赏阅读和剖析中感悟而得的。当然,这仅是我个人对散文创作的诠注。其实,我在《岁月》杂志论坛担任散文选稿版和评论版版主的三年时间里,尤其在担任散文选稿版首席版主的一年里,我已得到了论证。我的文友和我的版主搭档们(包括我自己)都是在工作之余,把写散文当作一种精神享受,视为生活的充实,我们的散文就像是我们对生活情怀的采风,尤其对于某些不被人们关注的生活细节,来自于身临其境的第一感觉,是基于用心灵传达给读者的叙述……毫无疑问,这就是我被感动的源头,是我坚守散文的根。
在《岁月》论坛,当我还是一个懵懵懂懂的新会员时,《岁月》杂志和岁月论坛不抬名家不挤新人的求实与真诚,令我对无私奉献的铁人王进喜和一望无际的大庆油田遐思纷至沓来……《岁月》之所以能绽放这样洁丽不俗的文学之花,之所以能让我们这群心甘情愿为其更加亮丽而坚守的散文版主们,不计得失地出版这本会员集,不就是因为有百湖肥沃之地的无私包容和支持吗?所以,我有足够的理由相信,这本普普通通的《岁月》,她定会像冬种夏收的小麦,不只是硕果累累,而且将会成为驻留于岁月的醇香,醉心于行走在岁月的每一位散文爱好者……
附主编简介
峻毅,实名朱菁,现居江南慈溪;1985年参加《人民文学》首期文学创作函授培训一年,现系浙江省作协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北省散文学会常务理事、《岁月》杂志论坛散文选稿版首席版主、《杜湖》副主编、《散文选刊·中旬刊》宁波编辑部选稿编辑;散文作品和散文评论散见于《散文百家》、《散文选刊》、《中国戏剧》、《十月》、《美文》、《文学港》、《岁月》等纯文学杂志及各级党报副刊,年发表量在20篇以上;连续两届获得河北省散文名作奖,荣获中国散文学会颁发的“当代中国散文奖”,在第三届中国西柏坡散文大赛、第三届全球华语母爱主题“漂母杯”散文大赛、“千年欧阳杯”全国征文大赛等官方主办的全国性散文大赛中奖级榜上有名,并著有个人散文集《今夜忆江南》、长篇报告文学《华芝春秋》(荣获由中国文化管理学会和中国散文学会联合主办的中国首届“‘星光杯’感动中华·全国大型征文活动”一等奖、被宁波市作协评为2009-2010年度优秀文学作品)、长篇纪实文学《履痕》(由宁波出版社签约单书号版出、全国新华书店发行),并连续四年荣获当地政府颁发的优秀文学作品“月季花”奖……
潘永翔,《岁有》杂志主编,《岁月》散文会员集编委会主任——我们的季节
春天在不知不觉间到来了。虽然树木还没有绽出新芽,枯草也没有点缀新绿。但是迎面而来的却是一缕轻柔的春风了。就象一个生命的初生,轻柔有力地缓慢成长。这时候,希望,梦想,爱情,友谊,生命,都隐约在春风中迎面而来。随着春风迎面而来的还有《岁月·论坛散文选稿版会员集》,它就像这春天里的一粒种子,在作整个的冬季里默默的孕育着顽强的生命,一听到春天到脚步,它就露出生机,发芽,出土,茁壮成长。这些都预示着文学在我们的心里已经萌发出新芽,在适当的时机,在适当的季节里就会开花结果。
在冬季,我们淡忘了岁月的更替,季节的变换,在心里默默的辛勤劳作,进行着孜孜不倦的耕耘。我们在梦中千遍万遍的地描绘着春天的美景,也面对着追求未来与理想的艰险之路。然而我们知道,春天就在不远处向我们张望。虽然雪花飞舞,虽然春寒料峭。
但是春天来了,空气中有了一丝温柔甜蜜的气息,隐隐的你可以感到世间万物的滋生和律动。再往后,阳光会渐渐温暖,空气中会慢慢弥漫了色彩。树木会变得翠绿,青草会接到天涯。很快,鲜花到处开放,柳絮也开始惹人愁肠。大街上,色彩会变得鲜艳,阳光爬上人们的脸庞,欢声笑语处处。
大自然真是一个奇迹!生命也是一个奇迹!从何处来,又到何处去,循环往复,象一只深沉优美的旋律,跳动不息。
如果说生命是一支歌,这春之初的一缕微风,就是那未成曲调之前的片刻寂静,那屏声静气地酝酿和等待的一刻,那微微的跳动的旋律,就是春天抑制不住的下意识的流露。四季的华章就要展开,巨大的生命力和满溢的爱将书写这美丽的季节。经过漫长的等待,春天即将喷薄而出,这是寂静的一刻,却无法平静。
当我们看到《岁月·论坛散文选稿版会员集》开出烁烁花朵的时候,我们不会忘记浇灌它的园丁峻毅以及和她一样的园丁们。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努力,才有了这本书的出版,才有了文学百花园里的这株幼苗。
我知道,我们的季节,我们的春天,即将来到!
曹立光,《岁月》杂志论坛总版主,《岁月》散文会员集编委会副主任——写给《岁月》散文年选
雨还是没有落下来。
已经是20天了,我在妻子的病榻前见证了窗外的树由枯转荣的过程。虽是清明、谷雨已经过去多天,可是,我还是没有看见十足的夏天的到来。然而我的心情还是好多了。因为我看到妻子可以仰头看书了,还有什么可以让我如此的欣慰!
看到文档中那一篇篇温情而稍显疲惫的散文稿,用责备的眼神静静地看着我。我知道,承诺给文字的,一定要用文字偿还。
应该感谢网络,毕竟它给了我们一个自由而宽广的学习和交流的平台,给了我们一个可以尽情翱翔的空间。看到峻毅与……众位散文版主编选的《岁月》散文年选的初衷,我首先想到郑板桥的几句话,“凡大人先生,载人国书,传之左右史。而星散落拓之辈,各位不高,各怀绝艺,深恐失传”。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状态下我们为什么还如此热爱文学?这些问题似乎也不必回答,每一个答案都会牵扯出心里的隐隐的痛楚。
眼前这一大叠散文稿不是来自虚妄和高蹈,不是来自于矫情和夸饰。它来自大地和生活,来自于那些平常的事务和细节,自然,纯粹。作家们以自己切身的体会与观察,细致入微地表现生活中质朴而真切的情感。纯朴、舒缓和洒脱,情感的日常化、世俗化,是这本书其动人之处。在琐碎中表现人性的向上,在迷茫中吟唱生活的希望,是这本书最值得赞扬的优良品质。
《岁月》散文年选的编著,就是对《岁月》文学论坛散文做一个年度的总结,让一部分作品留下来,达到从网络到文本的过渡和延伸。但是值得提出的是,入选这本书中的作者,有接近四分之三的人活跃在网络上的各大诗歌论坛上,他们中间有作家,诗人,教师,学者,职员,打工者……,因而这本书虽然命名为《岁月》散文年选,是因为它立足于《岁月》文学论坛,从更广阔的角度上来看,他同时也可以看作是整个网络文学的一个缩影,一个戳记。
面对这本书的出版,我是有愧的。作为《岁月》文学论坛的总版主,我却没有为这本书出一份力尽一点责。想起这些,内心真的不安。即使是在妻子病重期间。还好,我们有一个以峻毅为首的优秀的团队,在这里,我以文学的名义,向峻毅及你优秀的团队致以衷心的感谢!祝愿每一位入选的作者,能够在文学的领域中,坚守住自己,留一份精彩给岁月!
2011-4-30于大庆人民医院
刘英丽,《岁月》杂志散文编辑,《岁月》散文会员集编委会顾问——春风册页有华章
转眼,春风又绿了东北这片黑土地。随着春风一起来的还有峻毅大姐的一个好消息——她主编的《岁月》杂志论坛散文选稿版会员集即将出版了!
作为《岁月》杂志的散文编辑,和岁月论坛上的这些朋友并不陌生,甚至有时候看到了文字就知道是从谁的心里流淌出来的。所以当得知有这样一本集子要出版,我感到既亲切又感动。
当下,各种欲望漫延成海,有人说搞文学的人是悲哀的,而我的这些可爱而固执的朋友们却一直坚守着心中的文学梦想,他们用文字呼吸,也用文字回归本真。那些或朴实或性灵的文字,传达着他们对生命的感悟,对梦想的执着。也许有些文章看起来还略显稚嫩,但他们笔下的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都燃烧着对文学的爱,迸发出对生活的热情。小溪虽清浅,也能倒映出辽阔的蓝天。
也许很多年后,夕阳映红了我们的白发,坐在藤椅里,翻着这本集子,我们会怀念今天,怀念自己又傻又真的样子,会庆幸有文字相伴的路上不再孤单和彷徨。这,就够了。
峻毅大姐付出了很多心血,她克服了种种困难为朋友们办了这件好事,我很感动,她金子般的品质值得我一生去学习。也因了她,慈溪现在成了我最向往的地方。
写于2011年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