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峻毅
峻毅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0,194
  • 关注人气:7,48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为什么放弃鲁迅文学奖投票(红孩)

(2010-09-27 08:09:23)
标签:

峻毅的博客

鲁迅文学奖

作协

作品

上海

红孩

杂谈

分类: 转载★收藏

实名制比盲目投票更重要 
  ——我为什么放弃鲁迅文学奖投票(红孩)  
  

    关于鲁迅文学奖我说的话已经不少了。前年我写的《鲁迅没有得过鲁迅奖》和今年写的《散文何时设置单篇奖——关于鲁迅文学奖评奖机制的建议》在上海《文学报》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至今仍然有很多作协领导、作家、评论家在议论它,甚至见面跟我讨论它。尽管有个别人不舒服,但决大多数人(包括高层领导)都对我的观点表示认可和支持。我注意到,第五届鲁奖从公布启动到现在已经在公开透明上有了一些改进(如把参评作品在网上和报纸上公示,初评结束后把候选名单进行公示等),但离广大作家所期望的公开、公正、公平还有相当大的距离。
  一项评奖,如果要做到让作家、读者满意,首先是公开。第一,评奖制度公开;第二,参评作品公开;第三,评委名单公开;第四,评奖程序和评委意见公开。鲁奖现在的问题是:评奖制度公开了,参评作品公开了,但评委名单没有公开,评委意见也没有公开。我一直力挺——评委一定要通过选举选出,评委意见一定要以文字形式分别在网上和报纸上公布于众,甚至把得票的多少——赞成、弃权、反对都公开。这样,才能让人一目了然。再有,就是监督机制。一定要请懂文学规律的人和纪检、监察干部一并组成,否则,是看不透其中的奥妙的。
  或许是我的建议作协领导重视了,这次初评结束后,作协“为了增强评奖的透明度、公正性和公信力,决定在终评前请中国作协会员投推荐票”,即对每个门类可以提出5部以内作品作为推荐。我觉得这个做法不错,是发扬民主的一次好机会。可问题是,当我一看那些选票时,我就傻了:因为在7个门类中没有一类我都读过的作品,有的甚至在某个门类一个作品都没有读过(我相信每一个作协会员,包括作协领导以及不知姓名的评委们都有同感),即使我熟悉的散文类,也有一半(10部)书籍我没有读过,以至从来没有听说过。因此,让我投票我就感到很茫然,真的不知该不该画那个钩。也许有人会说,你这人就是事多,何必那么较真儿,熟悉哪个作品就对哪个作品发表意见呗。何况人家作协连回执信封邮票都准备好了。可我犹豫了半天,还是放弃了。我觉得这样做既是对自己的尊重,也是对参评作者的尊重。我历来反对形式主义,你如果没看作品,就在你熟悉的关系好的作家后边画钩,那你不熟悉的作家作品岂不受了天大的委屈,谁保证人家不是文坛的黑马呢?我的意见是:可以选一些会员代表,或社会代表,集中几天到作协去看一下这些作品,如果你读了,你就发表意见。这样似乎合情合理。当然,如果把这些作品印9000套,分发给每个会员,那真是每个人所希望的。出版社自然乐疯了,可那钱从哪出呢!
  再有一点,我有些担心。一是这些选票如果所选不集中,都不到半数,或不到十分之一,怎么办?试想,一个作品如果连文学圈子的人都不知道,它评奖还有什么意义呢?二是这些选票意见评委就真的在乎吗?对此,我表示怀疑。
  所以,我放弃投票,我极力主张实名制。中央电视台青歌赛搞了十几届,评委当众打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高分,有时还要发表打分意见,甚至被监督组评委质疑回答,多么让人信服。如果鲁奖采取评委通过选举产生,评比中采取实名制——公开姓名,写上二三百字的对参评作品的支持、反对、弃权意见,还可以标出分数,让作者、读者一清二楚,再去掉一个最高分、最低分,我看即使全体作协会员不投票这评奖也是公正的了。可那一天什么时候会来到呢?
                                   2010年9月26日北京

 

转载原文出处: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869970100ltv1.html

本文作者简介:红孩,实名陈宝红,《文化报》副刊部主任,中国散文学会常务副秘书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歌唱祖国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